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76234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三峡工程的心路追索与灵魂考问 孟令伟 长江三峡工程,以世界最大、最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而闻名天下。借用毛泽东那汪洋恣肆般想象的诗作,就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 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项“当惊世界殊”的绝对天字第一号水利工程,从正式提出到2006年5月20日大坝“封顶”,近半个世纪内争论和褒贬之声时起,估 计到工程完全竣工(预计2009年)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争论和褒贬仍然不会完全停止。一项水利工程引发这么长时间的关注和议论,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世 界上恐怕也是罕见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工程的利弊会看得越清楚,但这对工程本身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本文所要说的当

2、然也是毫无意义的话尽 管工程仍在进行,然而全部的后果已经铸就了。但这场世纪性争论包括本文在内,却不能说对中国社会毫无意义。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我在这不是时候的时候(即 不在三峡工程上马前,也不在三峡工程竣工后)写下这篇似乎不该写的文章。让读者去评价吧。 ( http:/ ) 一、三峡的意义 三峡在地理上是个常识概念,学过中小学地理的人都知道长江三峡。但三峡在自然人文景观方面却绝对堪称诡异壮丽,不是等闲景色可以比拟的。它西起重庆市奉节 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自西而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全长204公里,是千万年间石灰岩地质变迁的杰作。全世界有几个著名的大峡 谷,三峡是其中最

3、奇美险峻的一个。它的奇美险峻超过壮美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瞿塘峡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第一天堑夔门,巫峡的“巫山十二峰、神女最 有名”,巴峡(西陵峡)的险滩急流等奇景就不赘说了。整个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转换成现代作家余秋雨的话就是:“每一个峡谷都浓缩的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指行船引者注)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 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2。另一方面,在绝壁峡谷的深处和群礁险滩之上,绿色的江水怒涛汹涌,左冲右突;奔腾呼号,令人色变;力挟万钧,势不可挡。或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或“十丈悬流万堆雪,惊天如看广陵潮”

4、,或“九龙潜江掀巨涛,排山倒海撞千礁”,或“雪浪如雷倏奔散,青天乍落一声桡”。又 是何等的惊天动地、夺人心魄!而“朝云暮雨,烟雾渺渺”,“猿鸣至清,山谷传响”,“两山夹水,天宽一线”,则勾画出又一个神秘的三峡3。真是“横看 成岭侧成峰”。这是集雄奇危绝、出神入化、繁景异色、惊心动魄、瑰丽冷艳之大成,天地造化的自然三峡。 ( http:/ ) 人文的三峡近则汇聚了几千年、远则浓缩了若干万年的人类文明景观。从2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5千年前的文明初现,人类的脚步从来没有在三峡中断过4。绵 延200多公里的大峡谷,排列着从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到明清时期的墓葬,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类行走画卷。这不仅在中国,恐怕在

5、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三峡蓄水 前几千名考古专家们挖掘、迁移、抢救了6万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的珍贵文物就达4000多件5。但相对于留藏的仍只是一少部分6。三峡是巴 蜀文明和荆楚文明的汇集地,或者说是巴文明、蜀文明、楚文明的交汇谷。巴文明的怪诞夸张,蜀文明的奇诡浪漫,楚文明的自由张狂,体现在民俗上就是巴人重 鬼,蜀人重仙,楚人重巫,在三峡都可觅到行迹,找到原汁原味7。从春秋战国以降,这里汇聚了多少赫赫灿灿的人文大观:秭归的绝代诗人屈原、牵手汉匈的 美女王昭君的遗迹,奉节刘先主托孤的白帝城和永安宫,云阳的张飞庙,涪陵的白鹤梁,丰都的鬼城,奉节的诗城,神女的传说,以及难以计数的古遗址、古寺庙、

6、 古祠堂、古巷道、古桥、古城墙、古栈道、古题刻8。大片大片古香古色的民居,大段大段的古石街面。等等,等等。这里曾留下多少古代文人骚客的足迹和他 们的行吟高歌。屈原、宋玉、李白、杜甫、苏轼、陈子昂、白居易、陆游古三峡的雄奇壮丽召唤出古诗人喷涌的才情,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事的悲喜兴亡 怎能不诗文滔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杜甫);“夜发清溪大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昨夜巫山 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 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

7、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江山悲屈宋,战伐忆孙刘”(清王士桢)。三峡是诗,三峡又成为汇集诗的大峡谷:据说,每一公里峡江 竟有诗百首9。中国还有第二个这样的“诗谷”吗? ( http:/ ) 生灵的三峡更是动植物的宝库和天堂。三峡是长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和繁殖之地。最著名的有被叫做长江女神的白鳍豚,它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有中 华鲟,大的能达到67百斤,在水里一挣,就会掀动大浪,尾巴一扫,就会倒下一片人10;桃花鱼,是一种原始的多细胞腔肠动物,学名水母,已经在地球 上生活了15亿年,游动在水面上像一簇簇粉色、白色的桃花,非常美丽11。三峡是中国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拥有1630种特有珍

8、稀植物。列入国家保 护名录的物种有150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有51种,占全国的13。百年以上的古树4500多株,共157种,分属54个科,112个属12。 ( http:/ ) 所有这一切,包括数千个古城镇、几百万居民在内皆因三峡大坝的横空出世而命运发生巨大的变化13。“从此,世界上多了一个平静的水库,人间少了一部壮阔的史诗。”14 ( http:/ ) 二、三峡工程的由来和背景 三峡工程的最初提出者据说是孙中山先生。1919年,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造:“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 其水,使舟得逆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15。但中山先生并没有明言“此上游一段”

9、指的就是三峡。结合他说的要“分级坝堰,改善航道,壅流发电”。理 解为长江上游多级的水力发电工程可能更为贴切。 ( http:/ ) 实际上,首次明确提出在三峡建水坝的是美国人萨凡奇。1944年,作为水坝专家的萨凡奇受当时的国民政府邀请来到中国,坐木船从重庆顺流而下进行了十天的 考察,随后写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提出三峡坝址可选择在南津关上游2000米处,水库正常蓄水200米,发电装机容量1065万千瓦,万吨轮船 可直达重庆16。在当时及其后的国内形势下,“萨凡奇方案”只能不了了之。 ( htt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1953年2月

10、,毛泽东乘军舰从武汉顺流而下的途中听取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 林一山关于治理长江的汇报。在听到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有关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 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17这是新中国领导人也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明确表态要在三峡口建大坝。毛泽东的这次表态和他几年后写的载有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句子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词,对后来三峡工程的上马影响很大。 ( http:/ ) 此后关于三峡工程的建设问题就正式进入中国领导层的视野了。1958年1月,在南宁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听取了三峡建设问题的汇报,在和有关人

11、的 谈话中曾明确指出三峡与国防的关系:三峡这样的工程当然会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如果遭受了破坏,那不仅是大半个中国经济受影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下游千万人 民的生命问题18。这次会议在讨论三峡工程时就出现尖锐对立的意见。会议以后,毛泽东针对三峡工程指示:如有可能,就要积极准备,充分可靠。并把三峡 工程的建设问题交给周恩来处理,要周每年至少过问4次19。 ( http:/ ) 1958年2月,周恩来和李富春率领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湖北省的领导,乘“江峡”号逆流而上,就三峡工程建设问题进行实地考察。 从2月27日乘船出发到3月6日抵达重庆,一路行来,下船勘察,上船开会。根据亲历者李

12、锐写的周恩来带队查勘三峡记,当时会议争论相当激烈。大致有三 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三峡在长江流域规划中处于枢纽位置,要首先肯定三峡,以三峡为主体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和处理干支流关系。三峡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 江防洪问题,防洪的作用是其他支流工程和长江岸堤不能取代的。从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效益看,三峡工程不但要上,而且要早上。第二种意见认为,长江是一 条大河,水系复杂,重要支流很多,应全面研究干支流的关系,也需要深入研究三峡的地质构造,不能过分强调三峡工程的作用。从防洪的角度看,三峡工程不能代 替支流工程、堤防湖容和分洪排涝措施,不能认为有了三峡工程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的洪涝问题。且三峡工程投资

13、巨,难度大,周期长,不宜快上早上,应先支流 后干流。第三种意见基本上是前两种意见的调和。既当三峡工程的促进派,赞成三峡工程尽快积极进行;也主张重视支流,处理好干支流的关系和孰先孰后问题。在 几次会议争论的基础上,周恩来最后总结说:三峡工程问题不能不涉及整个长江流域规划,必然要联系到远景与近期的开发,干支流的关系,大中小型工程的结合, 上中下游兼顾,水火电比例及长江流域的综合利用。三峡是千年大计,对问题只谈一面,很容易走到片面,三峡是重点而不是一切,不能不及其他,应有主有从,全 面论证,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三峡工程。按此精神,周恩来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在同

14、年3月25日成都召开的 中央工作会议上获得通过。这个文件为三峡工程定的基调是: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最后下决 心确定修建及何时开始修建,要待各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年到20年。现在应 采取积极准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工作。并特别指出,在防洪问题上,要防止等待三峡工程和有了三峡工程就可万事大吉的思想。同年9月,成立了三 峡科研领导小组,6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科研会议。三峡工程进入勘测设计和方案论证阶段。然而这一搞就是20多年,“直到周恩来、毛泽东去世之前

15、,不论 有关方面怎样催促三峡上马,他们再没有就三峡何时开工有过首肯之词”20。期间固然有文化大革命的因素,但和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问题的要害及不确定 因素有较深的担忧关系更大。 ( http:/ ) 三峡工程在经过20多年的沉寂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种种因素又将其推上议事日程。1979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 的建议。1983年,水电部提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同年5月,国家计委对可行性报告组织审查。1984年4月,国务院原则批准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 究报告。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参加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听取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李鹏关于三峡工程 及筹备情况的汇报后说:“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当即拍板:“(三峡工程)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 ”并对大坝高程、移民问题作了指示。邓小平的这次拍板对三峡工程的正式上马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1985年1月19日被称为“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永远 值得纪念的日子”21。 ( http:/ ) 1986年至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