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泻下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79775815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泻下药(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泻下药,一、泻下,本类药物均有泻下作用;泻下作用有效成分不同,其机理也不同。按其泻下机理可分为:刺激性、容积性、滑润性泻下作用,二、利尿,峻下药能引起剧烈腹泻并兼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三、抗病原体,体外实验显示,大黄、芦荟、番泻叶中所含的苷元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四、抗炎,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五、抗肿瘤作用,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有抗肿瘤作用,共同药理作用,一、泻下 二、利尿 三、抗菌、抗病毒 四、抗炎 五、抗肿瘤,大黄,功能与主治,主要成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 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 咽肿

2、、肠痈,痈肿疔疮 瘀血经闭,跌打损伤,1、蒽醌衍生物 结合型蒽苷(蒽醌苷,双蒽酮苷):泻下 游离型蒽醌(大黄酸,大黄素):抗菌 2、大黄多糖、鞣质,没食子酸等,一、泻下作用,几千年临床和现代药理实验均证明,大黄有泻下作用。 泻下有效成分为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的泻下作用最强。 泻下部位在大肠,泻下机制,结合型蒽苷,小肠,大肠,口服,大部分,肝脏,小部分,苷元,转化,细菌水解,苷元,苷元刺激肠粘膜及肠壁肌层神经丛,促进肠蠕动泻下 大黄酸抑制Na+-K+-ATP酶抑制水份吸收溶积增大泻下,机理: 1.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而抵达大肠,被细菌酶水解生成苷元,苷元刺激肠黏膜及肠壁

3、肌层内的N丛,促进肠蠕动而发挥致泻作用。 2.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 3.大黄抑制肠平滑肌上 Na+、K+-ATP 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腔容积增大,机械刺激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 4.部分原型蒽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还原成苷元,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而发挥泻下作用.,特点: 1.单味大黄泻下作用缓慢,服药后6-10 小时,才能出现泻下. 2.大黄久煎,泻下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 现继发性便秘,煎煮10-15分钟,泻下 作用最强. 3.生大黄比酒大黄、醋大黄泻下作用强,二、胃粘膜保护,抗急性胰腺炎,1、大黄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 促进胃粘膜PG

4、E生成,增强其屏障功能 ; 降低胃酸分泌; 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 2、大黄的有效成分, 如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等对各种胰酶有 抑制作用,减弱胰酶对 胰腺细胞的自我消化。,三、利尿、治疗氮质血症,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治疗氮质血症机理 1.使肠内氨基酸吸收减少 2.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使蛋白质合成增加 3.抑制体蛋白分解从而减少BUN(血浆尿素氮) 来源 4.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 5.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四、止血,1.有效成分:d-儿茶素、 没食子酸 2.机理:1)收缩损伤局部血管,降低毛细血 管通透性 2)促进血小板聚集与粘附 3)降低抗凝血酶III活性,五、抗菌,体外实验表明,大黄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球菌最敏感。 抑菌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毒性:,恶心、呕吐、腹痛、黄疸。大鼠长期服用可出现肝脏毒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