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管理制度》doc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73289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链管理制度》doc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链管理制度》doc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链管理制度1冷链管理制度16冷链管理制度1.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卡,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账、物相符。2.冷链设备必须做到专人管理、专物专用,不得挪作他用。3.在冷链条件下运输、贮存、使用疫苗。4.专人负责保管疫苗,按规定的贮存温度存放疫苗。5.作好冰箱(冷库)温度监测,每天上班后和下班前各监测1次,并如实记录监测结果;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6.贮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按品名和失效期分类摆放。失效疫苗不得摆放在冰箱内。7.冷链设备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保持电冰箱的清洁,做到无灰尘、无

2、污迹,电冰箱蒸发器结霜温度超过4小时要及时化霜和除霜,长期停止使用时,应将箱内外擦净,每周开机2小时。冷藏箱和冷藏背包使用后擦净水迹,保持箱内干燥和清洁。8.冷链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修理,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随便拆卸。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 安全接种制度1.遵循对受种者无害,对实施接种者无害,对公众无害的原则。2.使用合格的自毁型或一次性注射器实施预防接种。 3.使用合格疫苗。在冷链条件下贮存、运输、使用疫苗 。4.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卡、证 。 5.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期失效

3、、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6.接种时核对受种者姓名。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照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它医疗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8.告知受种者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后确认无接种反应后再离开。 9.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空气消毒30分钟以上,并做好登记。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1.制定上报年度工作计划,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开展经常的工作自查,并接受上级督导和检查评估。2.根据辖区适龄儿童数结合国家规定的疫苗免疫程序制定上报

4、疫苗需求计划。3.及时为辖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发放预防接种证,并做好预防接种卡、证管理。4.城镇开设常年接种门诊,农村地区实行按旬接种,固定接种日期和接种地点。5.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和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月报告制度,按时上报免疫备份文件盒接着报表。6.实行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制度,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7.定期对本级或下级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8.执行冷链管理和生物制品管理制度。9.做好预防接种反应或事故的监测报告处理。10.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询点,接受群众咨询。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普及预防接种知识。11.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

5、结,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立卷工作。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 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1.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经营管理预防用生物制品。2.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实行疫苗领发、使用登记制度,做到登记项目完整,定期盘存,账目相符。使用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3.儿童免疫规划内疫苗和其它生物制品一律按规定渠道组织、供应。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运输、贮存、使用。4.按品名、批号分类存放疫苗,领发疫苗一般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有计划分发使用,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疫苗报废。保管人员在疫苗贮存期间负责作好温度监测记录。

6、5.不得将无关药品、物品和未经同意的生物制品带入库内存放。6.疫苗领发时必须办理出入库登记手续,对疫苗名称、生产厂家、疫苗数量、批号及失效期、入库时间、出库时间、贮存疫苗设备、领用人员逐项登记。7.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疫苗过期、破损、失效,接种门诊应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送疫苗报废审批表,同时如数上缴报废疫苗。县疾控中心按照疫苗报废审批表内容进行核实、登记签收,并对报废疫苗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销毁。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预防接种卡管理制度1.预防接种卡证是儿童接受预防接种的凭证。预防接种证、卡(薄)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2.接种证一律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长期保管;接种卡一律由各接种单位保管

7、,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3.应及时掌握了解辖区内适龄儿童出生、迁入、迁出情况,负责在儿童出生后1月内建卡建证,并对寄住在本地3个月以上的适龄流动儿童建卡建证。4.接种卡、证必须在接种现场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做到卡证记录相符。5.接种卡证是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出国等查验接种情况的凭证,要妥善保管,若丢失要及时补办。6.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薄)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除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每次核查和整理卡证后,均应上报相关报表。7.儿童迁

8、移时,由原接种单位将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点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索取卡证或接种证明,对无卡或接种证明者要及时补建卡证。8.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及时进行数据维护备份,确保接种资料安全。AEFI病例监测报告制度1.实行AEF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监测常规月报及零报告制度。2.监测报告病种-注射部位出现脓肿;-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需要住院的病例;-被卫生人员及公众认为的与免疫有关的死亡病例;-被卫生人员或公众认为与免疫接种有关的其它严重或不寻常的医学事件。3.发生AEFI病例报告时限、程序-接种点发生异常反应后,在对症

9、治疗的同时,应及时通过电话或传真向县级CDC报告,并填写AEFI病例报告卡。-县级CDC接到报告后,应当向所属的卫生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报告。-发生群体性事件或死亡病例的应当2小时内逐级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CDC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4.发生AEFI病例后接种单位(人员)应妥善保存与接种反应有关的物证和接资资料,积极配合上级的调查,提供有关情况。5.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1.管理范围对象:为居住在我县城乡的0-6岁非本地户口的

10、流动儿童(暂住和长期居住)。2.各接种单位要负责适龄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工作,对居住在本地3月以内的适龄儿童建立临时预防接种卡、证,3月以上的适龄儿童按常住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3.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适龄流动儿童实施预防接种,以消除免疫空白。4.各接种单位要主动与公安、民政、计生、居委会等有关部门配合,定期了解流动儿童动态并进行登记。5.各接种单位对本辖区内适龄流动儿童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做好建卡、建证和免疫接种的同时,实时开展流动调查摸底工作,做好迁出、迁入儿童的转卡工作。6.实行流动儿童登记报告制度,疾控中心要定期开展督导,掌握流动儿童建卡建证及接种情况。7.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

11、,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预 防 接 种 须 知1.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家长(监护人)有义务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互配合,在儿童出生后尽早带儿童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卡、证并接受预防接种。2.实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家长(监护人)应妥善保存儿童预防接种证,仔细阅读接种证上的免疫程序和注意事项,根据免疫程序、预约日期,按时带儿童到预防接种门诊接受预防接种,患急性病、发热、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暂不接种疫苗,待恢复健康后再来接种。3.为保证记录完整,避免漏种、重复接种,接种时

12、儿童家长(监护人)必须带上预防接种证。接种登记前家长(监护人)应仔细阅读疫苗公示栏,如儿童身体有异常情况的(如感冒、发热、有过敏体质)等,家长应主动告诉登记接种的医生,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4.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休息室休息30分钟,无副反应后方可离开。5.个别儿童接种疫苗后有轻微的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一般都无需特殊处理。如果体温在37.5C以上,出现皮疹紫癜局部水肿等,应立即到医院或接种门诊就诊处理。6.携带儿童前来接种家长(监护人),务必注意儿童安全,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设施,不得随地大小便。 7.为保证儿童按时接种疫苗,如果你的居住地或通讯地址发生了变更,请你及时到接种点更改。如儿童长期外出或外出后回家请家长(监护人)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 罗江县调元镇卫生院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1.根据疫苗免疫程序要求,核实接种对象。2.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情况,既往预防接种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到安全接种。4.根据接种疫苗确定接种部位及方法。皮内接种法:上臂三角肌外下缘或前臂掌侧中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接种部位皮肤,待干后,左手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