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7626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指导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四川省华蓥中学 王宏斌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目标: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4、十大置疑角度5、做题指导时间:10课时步骤:第一节 考点明析、历年高考盘点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

2、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

3、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

4、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点阐释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5、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三、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 明确:盘点一、历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均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

6、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四、历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集锦1994年全国 菊 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995年全国 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996年全国元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997年全国 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1

7、998年全国 题李凝幽居 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999年全国 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2000全国 约 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001全国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2002全国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3全国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

8、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2000春季高考 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001春季高考 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002春季高考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兴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2003北京高考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2004春季高考新沙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 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 亦应年年税紫芝2004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 之

9、一: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樯伲习鹎嵋恍课志迫靶毖簦蚁蚧淞敉碚铡?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之二:200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 山西 河南 河北 安徽 江西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10、:“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之三: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之四: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之四) 青海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

11、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之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红梅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

12、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

13、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之六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1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 绿绮:古代名琴。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之七:

1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1)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2)体现的思想情趣:(3)如何体现的:之八: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1 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