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6850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7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每周一练”系列试题(35)一、选择题(12个小题)1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古代帝王所创造 受书写工具影响 有利于交流传播摒弃文化传统A B C D2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3“偏重于咏物写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2、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词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 A豪放派 B婉约派 C田园派 D花间派5京剧号称“国剧”,以下表述与其不符的是( ) A京剧由徽调发展而来 B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C京剧的产生与繁荣得益于其融会贯通、兼收并蓄 D京剧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在同治、光绪年间6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一句名言是( ) A人始终是独立的 B个性自由 C认识你自己 D人与自然是对立的7史学家认为,“14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被发现始于(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8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

3、“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 A宣扬了等级观念 B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 C否定教会的作用 D肯定知识的作用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这段话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权威 19世纪以来,千姿百态的文学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回答1011题。10“其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都描写一个时代”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 ) A拜伦的唐璜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C托尔斯

4、泰的战争与和平 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的发明与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天地。电影正式诞生于哪个国家(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12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与他观点一致的人是( )A罗伯特沃波尔 B麦迪逊 C路易十六 D拿破仑 二、非选择题(3个材料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

5、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2分)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3)上述材料反

6、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四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2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材料五 读图。(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14(17分)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其中“东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

7、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4分)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及“科学复兴的主要表现。(5分)为什么在三大发明的中国,未能

8、将其“变成手段,变成杠杆。”?(4分) 15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15分)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

9、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

10、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2分)说明了什么?(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5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A 4A 5B 6C 7A 8C 9A 10B 11D 12B二、非选择题13(1)

11、“以德治民”。(2分)(2)主张: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2分)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o(2分)(3)观点:大一统(2分) 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4)认识: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2分) 主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打倒孔家店)(2分) (5)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14(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 原因: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 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12、2分)(2)新教:路德教与加尔文教。(2分) 科学:哥白尼、伽俐略的天文学;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学成就(3分) 原因: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它国家经 济交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腐败;实行文化专制主义。(4分)15(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4分,任答2点即可)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2分)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2分)(3)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5分)- 5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