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66423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测试题高一历史试卷分值:60分 时间:60分钟 页数:6页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其认识应该主要源于() 协定关税 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等五口A B CD2、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2、)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3、 蒋廷黻说:“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A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B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D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4、李秀成在1862年1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自谕之后,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该通告表明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矛盾B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C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清政府借师助剿引

3、起人民不满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

4、革命7、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8、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这一时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际,宪法、国会出现,现代警察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形成等。这一时期是指()A洋务运动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时期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

5、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10、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应对统治危机11、在6月3日之前,五四运动的中心和主力是革命知识分子,之后,无产阶级以历史上空前的政治大罢工投入

6、斗争,跃进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心和主力,帮助斗争迅速取得胜利。可见,五四运动()A是北伐战争重要组成部分B打击了封建军阀腐朽统治C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12、1924年6月,邓泽如、张继等人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弹劾共产党案,声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确于本党之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不宜党中有党”。8月,张继等又抛出护党宣言,公开反对“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纲领。这表明()A国民党右派排挤和攻击共产党的倾向渐露端倪B北伐战争受挫导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出现裂痕C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斗争导致国共关系破裂D奋斗目标本质不同使国共缺乏合作的政治基础13、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

7、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14、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B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8、15、国民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公告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事变推演的经过,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该声明书的发表,标志中国政府正式进入抗战,实现全国抗战。促成国民政府发表抗战声明书的最直接因素是()A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B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C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 D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6、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这样一段史料:“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来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 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和“周秦汉唐的故地”分别是指()A东

9、北地区 中原地区B华南地区 陕西C东北地区 陕西 D华北地区 中原地区17、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下述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B民国初年的封建残余现象C美国的扶蒋政策D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18、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9、二月革命是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短短的8天之内瓦解了统治俄国几个世纪的沙皇政权。促成这一“奇迹”的因素主要是()A列宁的英明领导 B“一战”激化了各类矛盾C四月提纲的提出

10、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20、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A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C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其中21题10分,22题10分,共2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政府认为深入中国本土风险过多,“暂

11、取沿海各海岛之事”较为可行。外交大臣巴麦尊向义律指示战争部署的信件称:“立刻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占领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或厦门镇,陛下政府还打算立刻开始捕捉,并扣押海军所能够弄到手的一切中国船只。”战争期间,英军“所至六七省,攻陷城池,如入无人之境,且其所陷之地,旋据旋弃,不敢远离船舰,深入腹裹”。这种与古代中国历代国内战争迥异的战略战术使英军虽远离本土、兵力有限,仍能反客为主,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摘编自林庆元论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材料二 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清末 民国初年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林则徐禁毁鸦片“英

12、兵来攻”“ 宁波之战”等为题来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噗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 的内容 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之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与中国订约。二

13、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流毒中国 整理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欧洲国家自顾不暇,不能向中国提供武器和技术援助,中国政府遂向美国寻求帮助。美国虽同情中国,但出于对当时美日关系的考虑,在对华援助上相当谨慎。美国向中国提供了两笔共计4500万美元的贷款,但规定“其用途仅限于购买民用物资”。

14、1940年秋,日本侵占印度支那北部,随后,日、德、意三国轴心成立。美国遂向中国提供了第三笔2500万美元的贷款,但仍规定这笔贷款不能用于购买武器。1940年12月1日,美国同意向中国提供1亿美元贷款,其中2500万美元可以购买武器,这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提供军援。1941年下半年,鉴于日军已占领中国海南和印度支那,美国增加了对华援助。罗斯福批准提供269架战斗机和66架轰炸机用于中国及邻国抵抗日军的活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同时欧洲的局势也在恶化。为了确保中国作为早期对日作战行动的基地,并确保中国不要退出战争,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提出建立由蒋介石任最高指挥的中国战区。 据美国陆军军史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史迪威出使中国等整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及二战进程产生的影响。(4分)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考测试题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