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5527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江西高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型应调整江西省瑞昌一中 王金枝江西依据新课标自主命制语文高考试卷已经有两年,当初,为适应“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一需要,设置了名著考查题,鉴于江西卷改革向来提倡在“稳”中求变的特点,考查名著以选择题的形式还是比较稳妥的,而且对于广大之前没有涉足名著考查的江西考生而言,这种题型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成熟,这种题型的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根据在一线教学中观察所知,笔者认为这种题型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3分的分值太少。高考复习尽管要抱着“一分都不放弃”的态度,但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

2、的名著却有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堂吉科德等八部之多,繁重的阅读任务,让大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把全部名著阅读到位,少数同学即便能够把名著阅读一遍,也不能确保熟记所有关键情节及人物特点。这样就会导致,不管是阅读了名著还是没有阅读名著,面对这样一道3分的名著选择题时,更多的时候还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还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阅读了名著的同学,只是因为某些情节的记忆模糊而错选,而有些阅读了名著的同学却蒙对了。这种选择的运气性,会让同学普遍认为,相对于3分的分值而言,需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太多,而收效又很小,甚至是无效(在高考面前,拿不到那3分就是无效)。严重比重失调,那还不如放弃,身为语

3、文老师面对这一局面尽管痛心,可也有点不知所措,毕竟对于备战高考的高中生而言,分数就是硬道理。(二)选择的形式,容易滋生学生的投机心理。前面提到备考时的无奈性与运气性,那么就难以避免地严重挫伤了阅读名著的同学的积极性,他们可能会思考:阅读名著有没有用,还要不要继续阅读下去呢。例如,2012年的名著考查题: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B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C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

4、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9三国演义)D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结果,答案是A,考查的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楚狂接舆,而是荷蓧丈人,楚狂接舆风歌笑孔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样的人物语言错位的内容,而且是来自于课内的选段,这让不少老师和考生大跌眼镜,这道题正确率很低,而且还让下一届备考师生觉得名著考查题防不胜防。(三)备考无从着手。分值太低,任务太重,名著考查题似乎成了“鸡肋”,弃之可惜,守之太难。笔者在组织复习的时候也颇感为难,一方面不断叮嘱学生

5、要阅读名著,一方面也深感苍白无力。环望其他老师,也没有更高妙的复习方法。无非就是以做题的形式复习,效果总是寥寥,仅一部名著就有那么多情节、人物语言可能要考,何况是八部名著?鉴于以上弊端,我认为,名著考查的题型可以换换了,要让名著阅读不仅成为一种习惯,还要让真正阅读了名著的考生能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相反,那些没有阅读名著的同学没有办法蒙,所以,名著考查可以采取主观题的形式,而且分值应适当增加。例如,2012年浙江卷的名著考查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

6、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这样一来,考查传统文化经典,就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学会分析、概括以及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样考查,就能避免投机做法,只要是阅读了名著的考生就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能力或多或少拿分,而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才能真正体现高考选拔人才公平公正的原则。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到:“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来-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将选择题的形式更换成主观题的形式就是要杜绝高中生死记硬背一些杂乱的情节,而是引导他们真正完成从阅读到感悟理解的华丽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