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55007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诗歌鉴赏命题分析及复习策略(上)一、近三年命题特点分析及08年命题预测 鉴往以知今,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握出题规律,对于预测今后高考命题趋势,科学合理的指导考生应对这类试题应该是不无裨益的。一、宏观分析:从1996年起,全国卷基本是两道选择题,一道考查分析理解,一道考查分析鉴赏,从2002年开始试题比例进行了调整,加大了主观题的比例,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高考语文试卷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总体上看,诗歌鉴赏题这种考查形式主要要求考生从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

2、巧及作品风格等方面鉴别诗歌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考查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考查了用字分析、思想把握、技巧分析、内容分析、意象理解、诗眼分析、名句赏析和赏析评价。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目标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古诗文“鉴赏评价”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能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有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

3、价棕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所以,鉴赏、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带有整体素质性的能力体现,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它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审美认识水平,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感悟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同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2005年到2007年的高考试卷充分体现了对这种能力的要求。基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未来高考语文试卷中有关古代诗歌鉴赏的考题,其主要的考查方向将集中于以下几点: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诗句大

4、意,概括作者抒发的情感及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分析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是针对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如“诗眼”的赏析和词语的外向锤炼。分析课文中学过的典故、常识。 二、近三年共51套试题,诗歌64首。笔者按年度将试题列表归纳如下: 2005 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一览表根据图表,笔者分析归纳了如下八个命题特点:第一,从选题数量和时代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其实时代诗词曲均有涉及。唐诗22首,宋诗19首,宋词6首,合计47首,占总量的73.44%。清诗清词计有8首,占12.5%;其它:元曲4首,诗经、晋诗、金词、元词、明诗各1首。而从05、06、07三年走势分析:

5、05唐宋诗词共19首,元曲1首;06年唐宋诗词10首,其它朝代共10首;07年唐宋诗词18首,其它朝代6首。从数据可以看出,从05年唐宋诗词独霸天下,到06、07年则是唐宋诗词略有下降,各朝各代竞相登场。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唐宋诗词作为古典文学的高峰,仍然是一枝独秀,地位至尊无上,难以撼动,这也表明,在经历了自主命题带来的多元选择与开放之后,诗歌鉴赏命题更趋于理性,更为成熟。尽管有人认为唐诗和宋诗有“感性”与“理性”之别,“ 情趣”与“ 理趣”之分,但作为诗歌而言,只有唐诗和宋诗才称得上“当行”与“本色”。预计今后仍将是主要的选题范围。尤其是唐诗和宋诗,出题频率最高。清诗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中

6、兴,出现了不少名家名篇,也受到了较大关注。这种趋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也就是说2008年的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但仍然会辅以其它时代诗歌。第二,在诗歌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 热”,也不避“ 冷”,“ 冷”中有“热”的态势。自然,“热”和“ 冷”是相对而言的。“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人或作品,如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牧等,为历年高考命题者和备考者所关注;而“ 冷”则大多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 一时之英”。从作品看,近三年64首诗歌属于名篇的只有05年上海卷李白的庐望山瀑布、07年浙江卷的乌衣巷,而且都不是单独设题,而与其它诗篇进行比较比较阅读;从作

7、家看,64首诗歌涉及作家52位,属于学生熟知名家的有16位,其中重复出现的皆为名家,计有李白、王维、白居易、杨万里、王安石、苏轼等6位唐宋诗词的代表人物。从三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首先,命题人选择大诗人的篇目上,多选择不是特别有名的诗歌,如2007年四川卷宋王安石的葛溪驿、2007年白居易惜牡丹花、2005年全国二卷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选择名篇,也往往与其他诗人的诗歌对比出题,如2005年上海卷考察李白望庐山瀑布与唐朝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对比出题;07年浙江卷的乌衣巷,与不出名的金词、元曲对比出题。其次,一般诗人的名作数量上升,计37首

8、,占总量的58%,应该说,这些属于“ 冷”诗人的“热”作品,但均是披沙拣金之作,确能代表其最高创作水准。尽管名家名篇数量有下降,但是可选择范围还是很广泛的,仍然需要倍加关注,笔者查阅了11年(1996-2007)高考题,考到杜甫诗三首,李白诗词七首,王维诗五首,白居易诗三首,韦应物、刘禹锡各两首,苏轼诗词六首,王安石诗三首,辛弃疾词两首,杨万里两首。王昌龄、柳宗元、杜牧、贾岛、梅尧臣、李清照、陆游、马致远、陈维崧仅仅各考了一首,而像陈子昂、孟浩然、韩愈、李贺、欧阳修、秦观、周邦彦、姜夔、元好问、张养浩、杨慎、李梦阳、李攀龙、顾炎武、朱彝尊、袁枚、赵翼、郑板桥、纳兰性德等大量名家的传世名篇还没有

9、在高考题中出现,必将在以后考题中有所体现。至于不出名诗人的名作肯定会出现,不好估计是哪些人和哪些篇目,但对于2008年考生来说,既要注意名家名篇,又要关注其他时代的名作。第三,从体裁上分析,诗歌以绝句律诗,词以小令为主,其中五律七绝占一半以上。三年64首诗歌,其中:七绝27首,占总量的42%,居绝对优势,七绝是唐宋诗乃至中国古代诗歌至善至美的代表。其次为律诗10首(五律7首,七律3首),词9首,元曲4首。诗歌过分短小,很难展开联想;字数多,则变化复杂,较难把握其中脉络和意蕴,如古风、歌行、长调变化繁富,对于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较难命题和答题,一般不会考到,即使考到,也选择意义浅显、脉络明晰、

10、中学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诗词。五律、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欢的选择。2008年的考生在读诗方面侧重绝句、律诗、小令和中调,但作为升华心灵的文学鉴赏来说,古风、歌行和长调当然也是不应该忽视的。第四,从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另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两类诗歌特别是后一类诗歌用自然环境衬托情感心境,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织在一起,有时无法硬性区分为哪一类题

11、材,即可因写景妙句归为前类,也可因抒情深长化为后一类,因此将这两类诗笼统地称之为写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描写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自然风物,也描写农村田园、名胜古迹等各地风情。这类诗歌写景成分较多一些,情感有时较为含蓄。如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看似全然写景,而情在景中。07全国卷王维新晴野望除最末一联稍发议论外,前三联纯然写景,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之情油然而生。即事感怀类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它包括忧民忧国、赠答唱和、羁旅行役、送别友人、思乡怀家、评诗题画等内容。这类诗歌写景成分不如前者多,带有较多直接抒情或议论的成分。情景往往交融而写,景物前带着情感修饰词。如07湖南卷王安石示长安君“自怜湖

12、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中,“湖海三年隔”天地辽阔,时间漫长,音讯全无;“尘沙万里”,离别之远,环境之苦,令人伤感,而两句前的“自怜”和“又作”把离别的无限愁绪描写的回肠荡气,不能自已。05年福建卷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把自然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富有情感色彩。从情感上来看,山水田园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寄情于景观中,或畅想于山水外,或蕴理于风物内,或寄兴于田亩间总之,吟咏风霜雪月,寄兴花鸟虫鱼,抒发时空意识,感悟人生哲理,身在江湖,心存朝堂,忧念黎民,不一而足。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当前中国正逢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

13、,选择这类诗歌的比例越来越多。即事感怀类可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可以描述别后思念,可以礼赞母爱的伟大,可以慨叹弱者的命运,可以感伤骨肉的离散,可以寄托游子的愁思,可以感怀佳节的亲情,可以评价诗歌绘画的妙趣,还可以因国乱民伤一掬同情之泪,因报国无门而愤懑不平,因年华流逝而感叹生命短暂,一事无成,也可因年老孤独满怀愁绪等等。爱国情、爱民情、恋情、离情、乡情、宦情、友情、亲情、感伤之情不一而足,均可即事而作,借景抒发。两类诗歌看作写景抒怀一大类题材,05年12首,占60% ;06年有15首,75%;07年则有14首,占58%。由题材选择上可以看出,高考诗词鉴赏题以写景抒怀诗为最多,或写景以寓情,以山水

14、田园诗为代表;或即事以抒怀,以离别、思念家乡亲人、抒发旅途飘泊、报国无门、自我感伤为代表。这类题材的诗歌选择在比例上虽下降,仍是出题重点。其他如咏物、咏史或边塞诗也会在2008年以后的高考中稍有上升。第五,从题型设置上分析,05-07年,除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份还保留填空或选择题、采用主客观统一的试题形式外,其他试卷均以简答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从提供答案的客观选择题转变为主观能力问答题,突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察。 1996-2001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题都是选择题,从2001年后全国卷和各省市卷一般采用主观问答题的形式,这是因为,客观选择题把答案呈现在面前,考生未必真正欣赏到诗歌的思想情

15、感和艺术技巧,有可能猜对答案,无法真正考查学生鉴赏能力的高下,采用主观题就可避免这种情况,考生能不能读懂诗歌,从所提供的答案中即可一目了然。绝大多数高考题会采用主观问答题的形式。这种出题趋势在2008年不会改变,当然不排除个别省份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灵活变化方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浙江省连续三年采用填空题+简答题的考查形式,既以填空题降低欣赏难度,又以简答题进一步考查学生的鉴赏水平。看来这样一种方式可能已成为我省命题人的共识,预计2008年将继续采用这样一种形式。第六,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

16、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考点设置遵循了高中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具体习题的操作上却灵活多变,鉴赏“诗眼”,如天津卷、全国二卷和广东卷;比较两首诗思想情感的异同,如江西卷;不仅品评诗歌本身,还会让学生对有关的“诗话”、版本或者给出提示性的关键词作出认同或否定的评价,如四川卷、湖南卷和福建卷;鉴赏意象,如全国一卷、浙江卷;分析表现手法,如湖北卷、浙江卷、福建卷等;鉴赏思想情感,如湖南、江西、安徽、重庆卷等;鉴赏意境,写赏析文字,如全国一、二卷,上海卷。这些出题形式尽管异彩纷呈,但都是紧扣高中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得注意的是,在考点设置上,我们浙江卷连续三年以填空题形式考查“诗歌意象”。意象是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意境的切入点。第七,中国传统文论形式诗论(包含诗话、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