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一理论法学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5413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一理论法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卷一理论法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试卷一理论法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试卷一理论法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试卷一理论法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卷一理论法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一理论法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 卷 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识形态属性,下列哪一说法不能成立?A.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B. 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C. 为中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创造了理论前提D. 是建立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基础【详

2、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A项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始后才遵循的指导思想,而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坚持的,故A项说法错误。B项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故B项说法正确。C项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即是我国走独特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的理论

3、前提。故C项说法正确。D项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的实践基础就是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正确判断,故D项说法正确。本题是选非题,故答案为A。【点评】按照惯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一题往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查,2012年也不例外,主要重心在于注意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这个敏感词,在之前的真题中也出过类似的干扰项。2.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地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关于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A.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4、B. 在评价尺度上,要坚持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C. 在法的作用上,要构建党委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纠纷解决机制D. 在法的成效上,要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统一【考点】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详解】依法治国要求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如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保障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我国社会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充分运用法律手段,不断创新社会管理。要在深刻把握社会运行的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用法律手段强化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针对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重点人群、重点活动、重点区域以及重点行业,建

5、立起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与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解决社会纠纷的大调解格局和体系。故A项和B项说法正确,C项中的“三位一体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是党委调解而是人民调解,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中,依法治国还要求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故D项说法正确。本题是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依法治国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之前考查主要集中于依法治国的含义,2012年由于内容的大幅修订,重心集中于考查基本要求。根据“做题三原则”的联系原则,统一的说法符合联系的观点,故ABD说法一定正确,本题选非,故C

6、为正确答案。3. 某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称:“处女座、天蝎座不要,摩羯座、天秤座、双鱼座优先。”据招聘单位解释,因处女座和天蝎座的员工个性强势,容易跳槽,故不愿招聘,并认为按星座招录虽涉嫌就业歧视,但目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对此,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A. 将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规定直接适用于本案,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B. 根据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C. 应聘者投诉缺乏法律根据,可对其批评教育或不予答复D. 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

7、证,依据国外相关法律规定或案例,对招聘机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考点】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正式渊源与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详解】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的要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因此,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是构成不合理的差别对待,是一种就业歧视,违反了法律的平等就业原则。因此,劳动监察部门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故B项说法正确。A项中,将劳动法的规定直接适用是运用成文法的正式法律渊源,而不是判例这个非正式法律渊源,更不是对法律漏洞的弥补,故A项说法错误。C项中,不是应聘者缺乏法律根据,而是用人单位违反了法律的平

8、等原则,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中,可以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证,但是,应当首先适用中国的法律规定或者案例,如果中国没有相关的规定,才可以适用外国的规定,但是,本案中中国法律有明文的规定,故D项中根据国外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罚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B。【点评】公平正义主要在具体案例中加以运用而体现,本题中最重要是“站立场”,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故可以判断出对应聘者往往进行特别保护,因此C的说法肯定是错误的。注意,考生一定要站在正义一方。4. 关于公平正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人类一切法律都维护公平正义B. 不同的时代秉持相同的正义观C. 公平正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D.

9、 严格执法等于实现了公平正义【考点】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 【详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公平的朴素含义是公允持平,不偏不倚、办事公道、利益均衡;正义则意味着惩恶扬善、激浊扬淸、是非淸楚、道义分明。A项中,不是所有的法律都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比如法西斯的法律其实是违反公平正义的,故A项说法错误。B项中,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性范畴。由于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平正义的实际内容及其实现方式和手段具有重要差异,人类社会不存在普适于一切国度、完全相同一致的公平正义的标准。故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公平正义要求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

10、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而不能一味的追求“严格执法”。故D项说法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C。【点评】根据“做题三原则”中的“相对性原则”,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也没有普遍的抽象真理,一切都是具体和特定的,只有C符合该原则。5. 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之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各社区实际居住户数、区域面积大小、管理难度等情况,将社区划分数个网格区域,把党建、维稳、综治、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信访等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形成了“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专群结合、各方联动、无缝覆盖”的工作格局,以此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关于充分运用

11、法律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A. 社会管理创新主要针对社会管理领域的重点人群、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B. 大调解格局是一种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C.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D. 社区网格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一样,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考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详解】依法治国要求在深刻把握社会运行的规律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用法律手段强化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针对社会管理领域中的重点人群、重点活动、重点区域以及重点行业。故A项说法正确。依法治国要求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解决社会

12、纠纷的大调解格局和体系,即社会矛盾多元调解机制,故B项说法正确。依法治国要求建立起以法律手段为主体、多种手段协调与配合的管理和控制体系, 故C项说法正确。D项中,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我国宪法与法律中只有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不包括社区网络。故D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点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与宪法的规定相结合,出题模式较新颖,但是,考查难度不够。一个创新的组织是不可能在现有法律中有规定的,否则怎么叫创新?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司法机关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司法审判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自觉服务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成效显著。关于法治服

13、务于大局,下列哪一说法是不准确的?A. 服务大局是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得出的结论B. 服务大局是法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C. 服务大局是把法律作为解决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唯一手段D. 服务大局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属性及重要使命【考点】服务大局的基本内容;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详解】服务大局是对法治运行实际状况和客观规律的深刻认知和正确把握,是从实践中得出真知,故A项说法正确。服务大局要求坚持在法治实践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既是大局的直接体现,也是识别大局的主要依据。故B项说法正确。我国要克服过度依赖司法、过多依靠裁判的偏向,把有限的司法资源运用于

14、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环节,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故法律只是手段之一而非“唯一”手段,故C项说法错误。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故D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根据“做题三原则”中的“全面性原则”,马克思最反对“片面”的看问题,因此,当出现“仅仅”、“只”、“唯一”等字眼时,这样的说法往往是错误的。故C项违反了该原则。7. 某地公安、检察机关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微博”、短信和QQ,提醒“微信”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关于执法机关的上述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

15、准确的?A. 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均衡发展B. 执法机关利用网络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C. 执法机关采取利民措施,寓管理于主动服务之中,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D. 执法机关从实际出发,主要是为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自己的社会主张和利益诉求【考点】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详解】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求构建以社会成员为主体、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权利保护体系,特别要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题干中公安与检察机关的温情提示主要强调执法为民中要求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主动履职,故C项说法正确,并且与题干关联

16、,故正确答案为C。A项表述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与题干中的要求不相符合,故不选。B项表述执法机关利用网络平台自觉接受监督与题干中的内容完全没有关联,故不选。D项表述是公民的诉愿权,与题干中的内容完全没有关联,故不选。【点评】本题四个选项看起来说法都有道理,但是,必须与题干的事例相对照,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能单凭选项自身正确就作出评判。8. 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体现为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 党中央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作为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B. 党的地方组织决定相关层级司法机关的案件处理C.司法机关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 党对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作出总体战略部署并推动决策实施【考点】党的领导的基本要求;司法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