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6519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桑塔格去世十周年:除了书,她一无所有 2004 年 12 月 28 日,苏珊 桑塔格去世。10 年后的今天再看,“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是她最传神的写照。桑塔格,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这位有着严苛自我要求的批判思考者,不仅为知识分子确立了严厉的标准,也为评估重大事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尺度。10 年后看苏珊,她称自己为 “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这句话最为传神。可我们仍重温一下 3 位文学和思想同行 10 年前对她的评价吧。加拿大小说家玛格丽特 阿特伍德说: “她是一位独特而勇敢的女性。即使你不同意她的观点,她永远都是一位勇敢而独特的思想家,永远让你思考。是什么造就了她的独特?她与任何人都不一样。

2、 ”已逝的墨西哥小说家卡斯洛 富安蒂斯说: “伊拉斯谟带着囊括所有必备知识的32 本书出门旅行,而苏珊 桑塔格把知识都装在脑子里!我从没见过别的知识分子像她这样思路清楚,具有这样善于关联、触类旁通的能力。 ”长篇小说 魔鬼诗篇 的作者,印度裔英国小说家萨尔曼 鲁西迪说: “苏珊 桑塔格是一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无畏和原创性的思想者、不断追求真理的勇士和不倦地参加众多斗争的盟友。她为知识分子确立了严厉的标准,这标准继续在鼓舞我和其他众多仰慕她的人,并坚信有文学天分的人有责任就当今的重要议题发言,尤其是捍卫创作精神及想象力的自主权,反对一切形式的独裁。 ”在她走后的这 10 年,许多知识人及文学同道

3、先后逝去,早如瓦茨拉夫哈维尔,近如谢默斯希尼、加西亚马奎斯、娜汀戈迪默。或许,他们留下的文学遗产或思想性著作比她更多,但就以思想对世界的介入上,桑塔格更具力度,也更为深广。这 10 年,桑塔格式愈老思想愈弥坚的文化巨人没有再现。早在 1997 年,桑塔格就向我指出资本主义体制或资本主义制度将获得世界性胜利,甚至成为全球化的标志。她也分析了资本主义对人类多元生活方式的剥夺和对文明的侵蚀,并预感将带来世界性的民主危机。如今,作为普世价值的民主,或广义上的民主化进程在世界多处挫败,从这一意义上,桑塔格的预言被验证了。桑塔格一生都没能完全禁绝“浪漫情怀”,尽管她比任何人都更警觉,也深知“浪漫”是写作和

4、思想上的“ 敌人”。在桑塔格涉猎广泛的著述中,“浪漫”或多或少会阻碍她独具的犀利,她的批判性思考。但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某种“浪漫情怀”和她那独特的思想热情,十多年前,如我这样一个在思想、著述和行为影响力上都和她不对称的晚辈,怎么可能成为她思想上的友人呢?这种“不对称”的友谊,何其难得。当年,因“知遇、教诲、救难之恩”,我称苏珊为“我真正的患难之交,文学和思想上的导师,如母亲般不假辞色的严格要求者”。作为一篇悼念和回忆录式长文,我没有描述桑塔格不施脂粉的平凡。桑塔格在她人生的多数时刻是一个独自面对日常的女性,有着外人看不到的孤独。于她,这几乎孤身的人生是她主动的人生设定,而非不幸。孤独既能使

5、平庸者更为平庸,也能使杰出者更为杰出。我需在黑暗中,还必须再用双手蒙上双眼,以努力回忆她,想象她令我难以忘怀的表述,重温和她结识的那些年中很多又不是那么多聆听的时刻。那时,她那犀利的眼神会重现,让我暂止坠落。去年,2013 年 8 月 1 日,我又来到巴黎的蒙巴纳斯(PattiSmith Montparnasse)墓地,在二号墓区找到了注明 91 号的苏珊桑塔格之墓,一如我们相识的那些年,我来探访她,告诉她这些年我又做了什么,仍旧请她原谅我的“不够努力” 。墓,比 2006 年我首次探访时显得更厚、更重,下墓碑如基座,上墓碑则像一本合上躺下的书,上刻如此简单的几个字:Susan Sontag,

6、 1933 - 2004。除了书,她一无所有。1972 年 11 月 3 日,苏珊 桑塔格在法国。法国巴黎是桑塔格最后的归宿,她的精神祖国。一1992 年,在获得 1 万美元的创刊赞助、一间居住和编务合一的房间、每月 200美元生活费的情形下,我和石涛开始筹创倾向文学人文杂志。我冒昧地给苏珊桑塔格写了第一封信,附上倾向创刊计划,请她支持并名列刊物的编辑顾问。她很快回信,欣然应允,又在信中特别更正了我称她为“作家”和“批评家”的说法,而称自己为“ 小说家”和“ 散文家”。我想,我们的交往就从这时开始。随后,因着读到本雅明作品的震撼,亦有感于中文世界对本雅明所知甚少,我们决定在倾向创刊号上制作瓦尔

7、特本雅明专辑,为此,由石涛经英文转译了本雅明的作品单向街,同时经苏珊首肯,翻译并全文刊发了她为纪念本雅明写下的长文在土星的标志下。这篇长文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理解本雅明,并从中汲取能量的最好摹本。而本雅明和他的作品,也成为我和桑塔格长年友谊中最重要的精神纽带。虽然我定时向她通报倾向各期的编目,但迟至 1996 年她邀我去她家一叙,我们才第一次见面。那是个春天的下午,我担心自己的英文应付不了这初次的会面,故请了一位年轻学者、现为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的田晓菲小姐去助译,替我壮胆。我俩在曼哈顿下城红线地铁站拾级而上,一路对着地址,找到桑塔格位于纽约切尔西区 23街那栋岩石般凝重的大厦,门卫致电、允入,乘

8、狭小的电梯直升而上,她黑衣黑裤,候在门前。她身材高大、热情温暖,有着先前从照片中看到的美。那一年她 63 岁。进入她那颇为宽敞的顶层公寓,沿廊墙上挂着数十幅意大利建筑家、艺术家乔瓦尼皮拉内西的镜框版画,醒目抢眼。她将我们引入用来会客的厨房,厨房尽头有扇敞开的门,门外是环绕着整个顶层公寓的超长弧形阳台,气派、视野辽阔。从阳台上,既可以俯视阳光下闪烁着水光的哈德逊河,也可遥望映衬着高楼巨厦的曼哈顿天际。我们在长餐桌前坐下,她一边煮着咖啡,一边问我们介意不介意她抽烟。随后,她为我们端上咖啡,坐下,下意识地将一条腿搁在另一张椅子上,点烟,喝着咖啡,座椅稍微后仰。她笑容粲然、急切地问着中国和我所做的一切

9、,偶尔,透过缭绕的烟雾,她的目光对你犀利地一瞥,亲切中带着一种威慑。那次,我们谈到她 1973 年去中国访问的情形。她纠正了我以为她在中国出生的印象,形容自己是“中国制造”,但生于美国。她谈起她强烈的中国情结,以及想再去中国的愿望,谈起父亲在中国天津过世的细节。我问她近年来的写作及手头正在做的事,她谈到自己正在写的长篇小说,谈到她的剧本、文论、书评、短篇小说几乎涵盖除诗以外所有的文学体裁。她知道我写诗,她说她也写诗,但不满意,故从未让自己的诗作面世。她对我说:“大概我写作中唯一所缺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诗歌,我觉得我的诗不够好。”此时,她透出不服输的神情。不止一次,总是在下午,我和苏珊坐在她家厨房的

10、长椅上,她倚着餐桌,一边抽烟一边和我侃侃而谈。她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她的渊博常常让我跟不上她的思绪,她的渊博又使她能够听懂我那词不达意、连比带划、时态错乱的“贝式”英语中想表达的。我总是提问、总想请教她我所不知道的,总想听她谈她熟悉并有过深刻阐述的那些伟大作家,谈本雅明,谈罗兰巴特,谈俄罗斯诗歌和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杰利斯塔姆,谈她的挚友、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当然,我也告诉她我读了她的哪些书,问她前些年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经历,特别是在萨拉热窝内战炮火中执导爱尔兰裔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经典剧作等待戈多的情形。她见解独到、直截了当。对我而言,听她谈比她问我更重要,因为这是聆听一位伟

11、大作家表达见解的时刻。而她,又总是问我她想了解的。她同意了倾向杂志为她做专辑的要求,也定下了访谈的时间。在倾向上多面向地介译她与她的作品,是一件大事。苏珊亲自为她的专辑选稿,我则照单全收。她提供了几乎全部的专辑文稿,包括当时尚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在美国的第一章零、描述少女时代拜访托马斯曼的回忆录朝圣之行、疾病的隐喻、论摄影中的选章、短篇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美国重量级文学刊物巴黎评论上的那篇著名访谈虚构的艺术。1979 年苏珊 桑塔格访台,在台湾大学演讲后与教授们合影。前右二为齐邦媛、后左二为王文兴。图 /贝岭二苏珊是个严苛认真的人。我把访谈的提问传真给她,她读后回复我:“这些问题太浅显,不

12、够水平。”我只得再做功课,为此,我请倾向的另一位编辑,当时在耶鲁大学读文学博士的杨小滨和我一起准备。1997 年 8 月的一个下午,小滨载着我,开车直奔纽约苏珊的家。为了准时,我们一路没少闯红灯。苏珊应门,小滨一脸书生气,让苏珊以为来了位大四学生。她一边为我们准备咖啡,一边说,这个夏天她留在纽约,是为了专心写作长篇小说在美国。访谈是在苏珊的雄辩,也是在我们的争辩中完成的。我们涉及的内容广泛,但聚焦于共同关心的问题: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角色、对“先锋派文学和先锋派作家”的认知、传统和创新的关系、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纳粹政权、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欧洲和中国究竟有些怎样的影响,等等。整个访谈中,她敏

13、锐、直率、概念清晰,表达见解时一针见血。那天,围绕着“知识分子” 问题,我和她争辩,力陈知识分子的异议精神,甚至搬出哈维尔的事迹和见解佐证。可她批评我过于美化知识分子在 20 世纪的角色,列举知识分子在近代史上的种种蠢行和劣迹,告诉我:“大多数知识分子和大众一样,是跟随主流的。在前苏联 70 年的统治中,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是苏维埃政权的支持者。或许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不是支持者,但那只是极少数。要不然怎么会有作家协会、艺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之类的组织呢?甚至连诗人巴斯特纳克和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都曾为那一政权背书。”她批评我:“你把知识分子和反对派活动画等号,对知识分子来说是过奖了。在上一世纪和这一即

14、将结束的世纪,知识分子支持了种族主义、帝国主义、阶级和性别至上等最卑鄙的思想。甚至就连他们所支持的可能被我们认为是进步的思想,在不同的情形下也会起本质的变化。”无疑,苏珊严苛地审视着知识分子在历史中的所作所为。她反应敏捷、思路清晰、触类旁通。我辩不过她,只能“听训”。苏珊绝对雄辩,甚至强势。她痛斥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懦夫文人。所以,访谈里才有那些尖锐的回答。她厌恶那些自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东西,也一一拆解那些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把戏,说:“我们的文化和政治有一种新的野蛮和粗俗,它对意义和真理有着摧毁的作用,而后现代主义就是授予这种野蛮和粗俗以合法身份的一种思潮。他们说,世间根本没有一种叫做意义和真理的

15、东西。显然,我对这一点是不同意的当我听到所有这些以后 字开头的词时,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喜欢用标新立异的方法来描述现实的呢?”后来,她曾更清楚地指出:“后现代主义一词起源于建筑。它有非常具体的意义。当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越过建筑领域,在所有艺术中使用起来的时候,它便被滥用了。”她这样评价执意要以“先锋派”自居的文学与作家:“他们充其量是一群无知的粗野文人所谓的先锋派作家完全是可以被读者理解的。也许他们把是否理解的问题与是否拥有众多读者的问题搞混了。实质问题在于:他们是否真正优秀越来越多的所谓先锋派不过是时尚文化、商业文化和广告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不需要文学来显示无

16、知、野蛮,已经有电视在这样做了。”她重申:“在我看来,先锋派这个词的用途已远远超过了它所应有的范围。这个词意味着艺术是不断进步的,就像一次军事行动,其中一部分人先行动,最后其他人赶上来。可是,艺术不是不断进步的,它不是那样进行的,因此,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跟先锋派有什么关联。我不把我写的东西叫做先锋派文学。我也不把当代产生的任何我敬佩的作家的作品称作先锋派作品。”对当代法国思想家布什亚,她不假辞色、无情抨击。布什亚何等人物,他的刻薄和洞见在欧洲知识界谁人不知,他以欧洲知识分子对美式文明及美国知识分子贯有的轻蔑,认为苏珊在做秀,甚至以为触到了痛处。布什亚或许睿智,但他低估了苏珊的勇气。苏珊不是一个只在纸上用文字介入的名人,也是一个在危险的环境、在灾难的现场,甚至在枪林弹雨中真正出没的文化战士。对话中,她犀利回驳布什亚对她的嘲讽,称他为“当代最狡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