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5184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凉山州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 2019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 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 卷 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天”之用作神祇义,在周初史料中已相当普遍。 据顾立雅统计,周易中有八次;诗经中 有一百零四次作天神意,而”帝”或”上帝”只有四十三次。 尚书的”周诰”十二篇中,”天”为神祇义,出现了一百一十六次,而”帝”或”上帝”只出现二十五次。 顾立雅选用的金文中,天凡见九十次,”帝”或”上帝”只见四次。 金文中”天”字,大部分(七十七次)用于天子一词中,三次为皇天君 或天君。 纯作”天神”之义者仍四倍于”帝”出现的次数。由自然的天发展出的”天神”,其性质当然不能与祖宗神的”帝”相同。脱开祖宗神型的”天帝”,以其照临四方的特性,如前文所引诗经诸例,是公正不偏的裁判 者,决

3、定地上的统治者中孰当承受天命。 傅斯年在性命古训辨证中,举周诰大雅的”天命 靡常”观,称之为人道主义的黎明。 周诰之可信诸篇,发挥商丧天命,周受命之说甚详,反反复 复不外说明商先王何以保天命而商后王又何故失天命,以及文王何以又集大命于其身。 一方面 告诫殷遗,一方面勉励周人,使知创业艰难,守成也须兢兢业业。 酒诰则更由夏、殷交替为例, 引申出天命惟在民命的历史法则。 傅斯年以为周人倒并不只以天命为宣传,而对自己子孙及百 姓也谆谆告诫,要他们明白一切固保天命的方案,皆在人事之中。 傅斯年归纳周诰理论,”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在慎刑,在勤治,在毋忘前人艰难,在有贤辅,在远佞人,

4、在秉遗训,在察有司;毋康逸,毋酣于酒,事事托命于天,而无一事舍人事而言天,祈天永命,而以 为惟德之用”(傅斯年, 1952:Vol .III,92要99)。这一人道主义的萌芽,一方面肯定了”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人事”的作用。 从此以 下,中国的朝代更易,必须引征天命。 然而,”天不可信,我惟宁王之德延。 “(尚书)”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酒诰)则又将天命归结为人主自己的道德及人民的支持程度了。 这是中国天命与民意结合的开始,迥异欧洲中世纪时王权来自神意的观念。这一思想上的大革命,当可称为中国文化演变中一个极重要的事件,不仅安定了当时,而且 为后世儒家政治哲学开了先河,为中国的政

5、治权威设下了民意人心的规制与约束。(摘编自许倬云周人克商:中国”天命”与民意结合的开始,有删改。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从周易诗经尚书中统计”天”出现的次数,是为了突出古人对于”天”的敬畏。 B . 由自然的天发展出来的”天神”不同于由列祖列宗发展出来的”帝”,前者更趋于公正不偏的裁判者。C . 傅斯年在性命古训辨证一书中,举出大学里的”天命靡常”观,并”称之为人道主义的 黎明”。D . 周人对于”天命”的认识和宣传,反反复复不外只为了说明商先王何以保天命而商后王又 何故失天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讨

6、论”耶天爷之用作神祇义”时,运用了举例和比较的论证方法,充分说明了”天”出现的 次数远比”帝”多。B . “由自然的天发展出的耶天神爷,其性质当然不能与祖宗神的耶帝爷相同”,但不同在哪里,文 中并未进行论证。C . 在论述”天命靡常”观时,文章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不仅引用了傅斯年的论点,也引用 了傅氏文中的相关论证。D . 全文由辨”天”帝”始,继而揭示”天命”的内涵,阐明”天命”与”人事”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 的革命性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据文献统计至少在西周初期,摆脱了以血缘为特征的神祇”天”或”天神”已经较为普遍地 出现了。B . 因为”天命靡常”

7、,”凡求固守天命者,在敬,在明明德,在保人民”,所以”天道”中亦有”民道”。 C .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 “则在”天命靡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否定了”天命”肯定了民情。 D . 天命与民意的结合,不仅安定了当时,而且开后世儒家政治哲学先河,为政治权威设下了规制与约束。(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那些孤独李娟春天里,我最喜欢看林风眠先生的画。 因为他爱画小鸟,在翠绿的枝桠上,蹲着三三两两的 小鸟,伸着黑黑的脑袋,椭圆的树和鸟儿椭圆的身体相互融合,仿佛听见春风中几声清脆的鸟 鸣。 然而,他有一幅画,只画一只鸟,兀自立在枝头 林风眠是孤独的

8、。春风沉醉的夜里,读林风眠先生的书。 原来,他的故乡在广东梅县,幼年时,见族人们将出逃 的母亲逮回来毒打,小小的他奋不顾身扑向母亲,用单薄的身躯保护着受欺侮的母亲 .直到他白发苍苍的暮年,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因为,故乡有他抹不去的疼痛和悲伤。 他的婚姻并不美满,一生都是孤单的,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看他画中的仕女,穿白衣的女子坐在堂前,神情从容,安详静穆,无比圣洁。 身边的瓷瓶里插 着白色的花或是几枝寒梅,她们或是抚琴,或是凝神,端然,静美,素净之极,彻底绝了人间的烟火气。 她们泊在画家的心里,一辈子,终身难忘。 我一直认为,她们是孤独的,她们代表了林风眠 对女性美好的向往。 她们或许是他的母

9、亲,他的妻子,他的姐妹 .无一例外,她们是那样的孤单,寂寞,却如梦境一般的美好。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的画,有一幅画名逍遥游,千丝万缕的线条铺满画面,桃红几 点,柳绿几条,那些线条如裂帛,如急雨,如彩绸,又仿佛柳枝在春风中肆意飞舞。 可是,却有一个 洒脱,诗意的名字逍遥游。 作这幅画的时候,吴老已经八十岁了,他的画意和情思不就是春风 里的枝条,随意飞舞,潇洒,孤单,自我。 用抽象的形态表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自己内心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 艺术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吴冠中一生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常常一个人外出写生,饱览名山大川,山中看云,舟中看霞,一走就是几个月。 头戴草帽,面容憔悴,衣

10、裳上 粘满了作画时的颜料,多少天也不知道换一件干净的衣裳。 不相识的人,谁会认出这样一位衣衫 不洁,又黑又瘦的老人是大画家吴冠中呢?逍遥游大概是他暮年作画时最好的心灵写照。 在艺术的殿堂里,逍遥自在,从容舒展。 如云端的白鹤,天空的白朵,无拘无束,自由驰骋。只有内心宁静,淡泊如水的人,才懂得享受孤独的美和忧伤。民国一代名媛陆小曼,大多人数知道她,因为她是诗人徐志摩的遗孀,她另一个才女身份完 全被世俗遮蔽了。 她冰雪聪明,才情非凡,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十六岁精通法文和英文,翻译过泰戈尔诗选,擅长昆曲 .看她年轻时的一帧黑白照片,一个人坐在桌前读书。 一头短发,穿 着素色典雅的旗袍,一串珍珠项链

11、垂在胸前,那么优雅,娴静,美丽。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水 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位女子低头读书的时刻,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她二十九岁时,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诗人香消玉殒。 此后,她再也没有穿过一件红色的衣裳。 她生命中最绚丽灿烂的年华永远过去了,烟花一样的女子,一瞬间燃尽了韶华,连同她美 好的爱情。 中年的她洗尽铅华,提起一支画笔,寄情山水间。 她的山水画品格极高,寥寥数笔,远 山,峭壁,流水,近处的树木,山寒水瘦,枯笔尽显,没有人间的烟火气息。 连画中的人也是这样,孤寂的,寒意弥漫,如同她自己的人生。 读她的遗文编就答君心,真是才女文章,文风绮丽,有静气流淌。 她在文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

12、情感,云淡风轻,从容豁达,原来一切皆被原谅了。其实,孤独的内心,是繁花落尽后,枝头一枚坚硬成熟的果实,不为俗世所动。 坚定,执着,却 无比的强大。有些美好,是需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 林风眠的孤独来源于他幼年的不幸,吴冠中的孤独是出于天性,而陆小曼的孤独则是因为 爱情。B . 写林风眠先写其画,写其画则”春风中几声清脆的鸟鸣”与”一只鸟,兀自立在枝头”构成对比。 C . 写吴冠中则抓住其暮年代表画作逍。游,从内容到画名极写其在孤独中如白鹤一般的自由翱翔。D . “她再也没有穿过一件红色的衣裳”,

13、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突出了陆小曼 用情之深。5. 结合文意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 分) 6. “有些美好,是需要一个人独自享受的,比如:孤独”,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孤独”的理解。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材料一: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主要是: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 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

14、展 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 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 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摘自习近平同志十九大报告)材料二:下图数据来源于世界 行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标。材料三:值得注意的是公平和正义两项调查,认为显著提升的经济学人分别只有 16.05%和 15.43%,而认为下降的经济学人却占到 27.78%和 23.46%。与之前几项形成鲜明对

15、比的是更多的经济学人(54.32%)认为中国环境较改革开放前下降 了,而认为环境得到改善的经济学人仅有 37.04%。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经济学人认为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这两项工作取得巨大突破,认为 居民受教育水平得到提升的经济学人占到 96.91%,而认为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升的经济学人 也占到 91.98%。 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而人力资本的提升又是经济 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上资料均出自经济学人问卷调查报告)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 1978 年到 2016 年,我国已经持续了 38 年的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2016 年我国人均GDP 已经逼近 10000 美元了。B . 改革开放 38 年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 GDP)已由 1978 年的三百多美元上升到2016 年的六千多美元。C . 国内生产总值(GDP)由 1978 年的不到三千亿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九万多亿美元,增长 幅度十分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