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5182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划生育政策与工作开展方法研究摘要:回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出的历史进程,阐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作用,同时对3种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当前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关键词:计划生育 历史溯源 历史意义 主要措施1 计划生育政策历史溯源计划生育是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的措施,它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控制人口的政策。特别是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以下简称公开信)的发表,计划生育逐步上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1961年,鼓励生育期。由于新中国

2、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劳动力,国家基本上鼓励生育。虽然马寅初在1957年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政策,但没有受到重视,马寅初也作为反动分子被打倒。19621969年,限制生育政策提出。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大力提倡晚婚。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并在部分市、县试行。1970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全面推行。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经过逐步发展,政策明确要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1980年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

3、步抽紧。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1984年-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并稳定下来。在农村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并且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条例,实现了区别对待、多元化的生育政策,并推出了计划生育相关配套政策。2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意义2.1 有效遏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了发展压力 据专家测算,计划生育实施30年来,使我国人口由高出生、高增长变成低出生、低增长,30年少生了近3.5亿人口,而我国是个人均资源贫瘠的国家,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资源不及世界的1/3,石油资源不及世界的1/2

4、0,等等。特别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的利用还是粗放型的,因此人口增速的放缓,缓解了发展压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2 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作为发展中国家基础条件薄弱,许多软件硬件条件都不完善,许多社会保障性制度尚未建立,急需资金积累,人口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就突出。可以说计划生育的实施,降低了我国的人口基数,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作为资源小国的发展瓶颈问题,同时也有避免了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2.3 初步扭转大众的生育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倡议、宣传、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法规手段的强力推进,有效扭转了我国大

5、众几千年来封建的“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同时也间接的促进大众观念从重“生育”,到重“养育”、重“教育“转变,有力的推进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婴幼儿营养水平的提高。2.4 有力的回击了“生育观”的错误观点,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生育文化 生育权被许多专家标榜为最基本的人权,他们认为搞计划生育就是限制人权。其实殊不知,任何人的人权都不是孤立的,都与他人、集体、社会息息相关,世界上没有不受节制的人权。以基本人权为标榜的自由生育权,挤压的是其他人的生育权、发展权,危害的是他人、社会和子孙后代。可以说计划生育是一场移风易俗的伟大革命。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地生育子女的文明、科学、进步

6、的生育观念,就是要求家庭的生儿育女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让人们懂得人口科学知识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3 当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些错误认识3.1 错误认识一: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高 许多专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严厉指责,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导致了我国男女性别的严重失调,他们估计我国男女性别比高达115-118:100,然而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力的驳斥了这一观点,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男女性别比为仅为105.:100。退一万步说,就算我国男女性别比达到115-118:100,也不是计划生育政策所导致。无论是“一胎”政策、“一胎半”政策或者“多胎”政策,根据

7、生物学原理和概率统计,男女性别比应该都是1:1。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偏离的真正原因是以下三个。一是性别选择,由于我国“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还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在农村希望生男孩的愿望非常强烈,非法鉴别胎儿性别,人为选择出生婴儿性别的情况仍然严重,是导致我国女性偏少的主因。二是女性的漏报。在超生的家庭,孩子一般是n女+1男的模式,为了规避处罚,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故意漏报女孩的数量,使女孩成为“黑人”,而男孩子由于承担传宗接代的使命,一般都有正式户口。三是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污染加剧,代表男性的y基因的存活能力明显强于代表女性的x基因,因此,导致男婴出生呈上升趋势

8、。这个问题现正逐步引起人口学家的关切。3.2 错误认识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老龄化 许多所谓的人口学家认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或者加速了我国老龄化。那么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呢?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逐步走进老龄社会。可以说,老龄化是全世界性的趋势,而全世界目前只有中国实行计划

9、生育政策,因此计划生育与否与一个国家的老龄化基本没有关系。那么,导致全球步入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平均寿命的延长。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都是平均寿命长的国家,比如我国,建国前我国人均寿命不到35岁,而到现在接近73岁。一个平均寿命短如35岁的国家是永远不会进入老龄社会,因为还来不及老已经死了。二是老龄化标准已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由于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许多国家考虑把男性退休年龄调整到62或65岁,把60岁作为老人的标准已经有点过时。3.3 错误认识三: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人口红利的终结 这个错误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只认为人是一种生产者,不承认人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什么是人口红

10、利,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形成了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很显然,人口红利是指人创造的社会价值对于自身所消耗的社会物质的一个阶段。而人在幼年和老年创造价值小于自身消耗价值,是一个净负值。事实上人口红利也不一定带来经济的高增长。从上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韩国、新加坡、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先后出现“人口红利”,然而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最富裕的如新加坡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而最穷的越南人均gdp在2005年仅有600多美元。相同的“人口红利”期所导致的经济增长

11、的不同结果意味着“人口红利”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源存载能力有限,过多的人口反过来将严重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加节制生育,盲目的扩张人口,不仅不能带来人口红利,反而抑制了国家的快速发展。应该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维护和延长了我国人口红利期。4 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0多年来,我国计生委的工作人员冒各种骂名,顶各种干扰,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争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许多所谓的人口学家,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无端指责,混淆视听,迷惑

12、了广大老百姓。特别是提出了“计划生育将使我们亡国灭种”的谬论等等,在群众中引起极大的恐慌。虽然,我国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并接近更替水平,重要原因是育龄妇女婚龄后移,多胎生育有所减少,但仍可能反弹,加上我国近三亿多妇女有生育能力,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大部分尚未达到要求少育的水平,巩固计生成果还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而且目前我国正处在第三个出生高峰的顶峰,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仍然很繁重。因此,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就是要坚持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宣传,努力肃清错误思潮的影响,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严峻性、长期性和重要性。4.2 查漏补缺、做实做细 虽然我国计划生

13、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但是对两类人群的监管仍然存在不小的漏洞。一是流动人口,一是高收入人群。前者是流动性大,居住地与户籍管理脱节造成的,可以通过强化辖地管理,实行计划生育全国联网管理等方式解决。后者是不少高收入者,仗着自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以上交罚款代替管制,起了很坏的示范效果。特别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一种“有钱有权就可以生”的错觉。对这一部分人应该采用冻结账户、严控收入来源等严厉措施,震慑挑战法律底线者。4.3 加快试点,长远考虑 虽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政策法规,但任何一个政策必定有他的适用期限,考虑到人口政策对国家与社

14、会的影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看清他的利弊,特别是人口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因此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大前提下,也应该选择部分适当的地域实行“两胎制”或“自由生育”试点,充分认证,科学摸索,彻底搞清利弊,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积累科学、真实的依据。4.4 奖罚并举,优化保障 搞好计划生育,就需要把计生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计生工作同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同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拓宽经济来源,针对人口老龄越来越严重的状况,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参考文献:1潘贵玉.中华生育

15、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2史正.艰难的决策 深远的影响 科学决策.2011.03.1-5.3ansley j.coale and chen sheng li.basic data oil fertilityin the provinces of china,1940-82.east-west populationinstitute,1987.4宋健,于景元.人口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5蒋正华.1992年中国生育率抽样调查论文集c.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6.6邹骥.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7陈胜利,周长洪.生育文化指数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8欧阳清,覃世民.创新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探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5).9美国人口咨询局.2009年世界人口数据表r.北京: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编译,2010.10中国统计年鉴一2010编委会.2010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谢铁芳(1974-),女,湖南长沙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