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4635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罢黜百家导学案学生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002 编制:郝兰 审核:李金建 2014年9月2日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复习思考】请问: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治国思想有哪些?被统治者接纳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又是什么?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四、【知识导学】(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而治”(1)概念阐释:什么是“无为而治”? (2)原因: ; 。(3)目的: 。(4)表现:与民休养生息(5)

2、措施: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6)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1)原因:汉朝 的恢复和增强;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匈奴为患等;儒学逐渐复苏。(2)目的: 。(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实际上是为了适应汉初和汉武帝期间社会环境的转变治国思想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相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两种思想主张不同,但从根本上都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

3、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含义: ,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著有春秋繁露2、内容:(1)合作探究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上述划线部分观点

4、的实质是什么?观点: 目的: 实质: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趋势:原因: 试评价以上观点。(2)合作探究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其目的是什么?上述观点体现儒家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如何评价这一思想?观点:目的: 评价: (3)合作探究三: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

5、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外方,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和主张? 如何评价这一思想?观点: 评价: 问题一:董仲舒的思想是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是什么?面临问题解决之道新儒学3、根本目的: 4、特点: (新在何处?)5、实质:以神学为外衣,实质是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6、作用: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

6、了关键性作用。7、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问题二: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提示:一种思想在一个时代的地位与哪些因素有关?(1)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2)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3)统治者的需要。8、如何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积极:有利于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 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2)消极: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自由发展;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

7、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唯心主义成分多,神学迷信色彩浓。(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规定教科书和教官(诗书礼易春秋和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影响:(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五、【知识拓展】1.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

8、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与先秦儒学相比,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及“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 黄老无为思想: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其中,黄帝之学主要指的是黄帝四经,即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部份。大致成书于战国,东汉时

9、亡佚,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老子这里说的“无为” 是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是说没有一件事是它所不能为的。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种顺应自然,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的观点,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3.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六、【课后演练】1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 ( ) A

10、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 ) 有利于加强君权 包含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使儒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完全继承了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A B C D3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时代特色”是指( )A新儒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B新儒学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C新儒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的陈旧观念 D新儒学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4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 )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

11、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 (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 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8.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罢

12、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9. 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于促使儒家思想居于正统地位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举贤良对策 重用文学儒者 兴办太学,讲授儒家经典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广泛传播儒学A B. C. D. 10.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 汉武帝创设太学 C. 隋唐科举制度的创立 D. 明朝八股取士11.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A. B. C. D. 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