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族团结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4580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护民族团结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护民族团结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教案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维护各民族团结的言行和损坏各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依法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国家向每个公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播放爱我中华。 师:从这首歌里,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没错,相信当这首优美的

2、旋律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这一课,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二、讲授新课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教师提问:宪法中指的各民族在我国共有多少个?(56个)教师提问:你能说出十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学生回答)教师提问:从宪法的规定你能看出我国各民族的地位和关系是怎样的吗?教师提问:从宪法的规定中你认为我国在民

3、族问题上最反对或者禁止的是什么?(禁上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上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教师提问:为什么我国再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团结问题,民族的平等团结与国家的发展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是国家真正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南国山寨和天山南北的茫茫草原,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兴旺景象。我们以西藏一个地区为例,改革开放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于1980、1984、1994年先后召开三次援藏工作会议,确定厂62项援

4、藏项目、八大优惠政策。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15个对口援藏省市,大力支援,无私奉献,不但给予大量物质、资金支援西藏建设,还按照“选优挑强”的原则选派了700多名援藏干部参与西藏经济建设。这些有力措施,促进了西藏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西藏的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1997年,区内生产总值达到7698亿元,平均年增长132,连续4年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正是这种民族政策才有了今天中国不断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经济的良好局面。2、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里可以开展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选择个少数民族并搜集该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的信息,课上以自己是该少数民族

5、一员的身份介绍这些信息给大家,目的在于增进对各少数民族的了解与认识。)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又应如何做到维护民族团结呢?我们来看一组漫画。教师提问:吃午餐的同学中有没有少数民族同学?是谁?(有,是古丽同学。)教师提问:古丽同学是哪个民族的?(哈萨克族。)教师提问:为什么同学们要向古丽同学道歉?(没有做到尊重古丽的民族习惯。)教师提问:各民族同学在彼此相处时应注意什么?(注意尊重他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禁忌)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因为,只有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各种禁忌,才能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维

6、护民族团结。各民族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特殊的感情,有的引以为豪,有的奉为神圣,不容他人亵渎。如果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被人尊重,他们就认为是对自己整个民族的理解与尊重,从而表现出友好、愉悦;反之,如果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受到嘲弄、侵犯,他们就会表现为愤怒、不快乃至仇恨,有的甚至会酿成不幸。可以说,任何不尊重民族习惯的言行都很容易刺伤民族感情,影响民族团结,不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师提问: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的实质是什么?(实质就是在履行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这一政治义务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应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7、3、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保证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 4、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法律责任(板书)案例: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对原地方政府的上层分子,中央政府也采取了团结政策。但在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掀起了一系列背叛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罪恶活动。他们袭击解放军部队,杀害100多人,并制造

8、谣言,谎说达赖喇嘛有生命危险,煽动不明真相的僧俗民众反对中央政府,对当地藏族同胞大肆烧杀抢掠。面对这样的恶劣局面,中央政府对分裂分子进行了应有的打击与制裁,采取了必要的手段彻底平息了这场叛乱。教师提问:西藏上层的少数反动分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破坏国家统、损害民族关系的行为。)教师提问:这种严重犯罪行为主要触犯了我国的哪些法律?(宪法和刑法。)教师提问:我国对这些犯罪行为严厉制裁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对于破坏国家统损害民族关系的行为会受到严厉制裁。)教师总结: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光荣的法定义务,因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巩固新课(辩论)明明认为:“现在

9、自己年龄小,应搞好自身学习,长大了再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公民依法承担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公民承担法律义务的实质就是在守法。搞好自身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履行义务,做守法公民,不能成为现在不履行义务的借口。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10、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自觉学习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亲爱的同学,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自愿远嫁匈奴,使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有好往来出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吗?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友好、互助却是

11、主流。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如何巩固和发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民族团结互动课堂: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你所知道的民族有哪些?生:师: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影响,友好往来,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怎样呢?生:新疆、青海、贵州、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等,这些省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主要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少数民族大多同汉族交错分布。所以我们说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精彩,我们的政府是怎样处理民族问题呢?生:新中国筹建时,党提出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12、。师:为了加强平等与团结,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谁知道,给大家解释一下。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个自治区)师:我国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这是党和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不是意味着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不服从中央了呢?生:师:少数民族有使用自己文字、语言的权利,有宗教信仰权利,保留本民族习俗,但外交权,驻军权由中央管理。师: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小组探究)生:历史传统秦汉以来,中国历史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家,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政治利益近代以来,各

13、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师:可是在建国时,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少数民族发展非常缓慢,让我们回眸历史,分享资料。大家还搜集到那些材料? 生:1. 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 2. 独龙族、玫巴族、怒族、佤族和部分山区的苗族等,虽然是农业经济,但耕作方法仍然是原始的刀耕火种,广种薄收。 3.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分化出来,要靠汉族地区输入铁制农具。师:这些问题影响到国家发展进程,如果你是国家的决策者,应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生:共同发展。师:这些成果充分证明,党和国家

14、的民族政策的正确与伟大,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生活,现在,我们的祖国大家庭充满欢乐。生:课件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党和政府把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方针加以施行。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少数民族充分发挥自身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国家的帮助下,加速发展本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国家在财政、人力、物力上也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国家的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卓有成效。请各小组展示搜集的建设成果资料。生:课件 一五成就, 改革开放新成就1. 少数民族工业

15、从无到有,那里不仅建立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还建立了一大批大型工矿企业。例如: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四川之花钢铁公司。 2. 交通运输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有了极大的变化。个您族自治地方公路通车总里程1990年达29.2万千米,是1952年11.27倍。1990年铁路通车里程达13064千米 3.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只有1285人,1990年达13.67万人,40年间增长106倍;1952年普通中学少数民族学生9.2万人,1990年达313.81万人,不到40年增长33倍;师:在建设少数民族地区过程中,国家还派了大量优秀干部和科学技 术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参加工作,他们为立下汗马功劳,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孔繁森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你了解他吗?知道他的事迹吗?从孔繁森的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质值得提倡?生: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师:50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帮助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