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3742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唐三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选项在答题卡上涂黑。1.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表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以宗族关系为基础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神权与王权结合D. 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C【解析】商代统治者凡政治事务都要通过占卜进行决策,是为了利用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表现出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2.梁启超认为:“中

2、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部落政治”的重大举措是实行A. 分封制B. 王位世袭制C. 宗法制D. 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周朝”可以排除C、D两项,“部落政治”明显是地方管理,故选A项。B是夏朝政治特点,排除。3.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 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 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 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 体现皇权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秦始皇的一系列规定

3、旨在强化皇权,突出皇权的至尊地位;汉高祖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也是为了突出皇权至尊。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削弱丞相的信息,故排除B。材料也没有体现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的信息,故排除C。秦王嬴政改称“皇帝”、 叔孙通制定新朝仪都是体现至尊地位,D项不准确,不是最佳答案,故排除D。【点睛】皇帝独尊和皇权至上区别:1、所指的对象不同:皇帝独尊单指的是皇帝本人,是一个具体的人;皇权独尊就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皇帝这个年号,才能穿龙袍,坐龙椅,等等。2、而皇权至上是指的是一种抽象的权力概念。4.有学者认为,秦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各郡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

4、。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郡县制确比分封制优良”在于A. 神权与王权的高度结合B.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B【解析】根据“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下,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直接对朝廷负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秦朝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错误;D不符合秦朝史实,排除。5.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

5、(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由材料关键信息“决策机关”、“政务机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中外朝”制度的推行,其目的就是要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项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错误,秦朝郡县制的推行官僚政治已经形成;C项“避免”一词错误。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中外朝”

6、6.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尖刻的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7.“宋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

7、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 重用亲信B. 频换承相C. 废除宰相D. 分化事权【答案】D【解析】【详解】“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轩审刑院”等,可知宋代不断分割宰相的权力来强化君权,D项正确;A项应该是在汉朝时期,设立中朝,任用亲信,故排除A;B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C项是在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故排除C。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

8、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答案】D【解析】【详解】“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说的是皇帝负担重,原因在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集君权、相权于一身,失去宰相的辅助必然政务负担很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D。他的劳累生活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故排除A。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故B与材料无关,排除B。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故C与材料无关,排除C。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 行政效率提高B. 宰相权

9、力弱化C. 监察机制优化D. 专制皇权加强【答案】D【解析】专制主义主要是指中央政府的决策方式而言,即皇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中央官制的变革,D正确;行政效率无从体现,A错误;宰相与明朝被废除,B错误;C不对,“监察权力”理解片面;D不对,材料中也无从体现。10.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上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士。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A. 内阁大学士是名副其实的宰相B. 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C. 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

10、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1. 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开放通商口岸C. 协定关税 D. 获得最惠国待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准确解读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注意题干“最能说明这一观点”,此题是程度选择题,找出最佳答案。协定关税有利于降低英国商品的成本,增强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故C项最能证明材料中的观点,AD先排除,B不是最佳

11、答案。故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名师点睛】南京条约中,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体现外国列强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进行商品侵略。马关条约,一是日本强迫清政府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通商口岸深入内地,体现外国列强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二是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说明列强由商品侵略深入到资本侵略。12.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

12、50万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元。该条约应该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时需要把材料中的金额相加所得即可,材料中共分为七次还款,即600+300+300+250+250+200+200=2100(万银元),而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为2100万银元,故A项正确;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的赔款均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CD项。【名师点晴】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及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919年之前,以不平等条约为主流;1919年以后,逐步修改或收回不

13、平等权利,但因中国弱小等原因,没有实现平等权利;1949年9月,针对近代签订的不同条约制定了不同对策。主要影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目益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有利于列强对旧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阻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激发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志,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和探索救国之路。近代后期收回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

14、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 表明英国对中国存有明显的歧视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 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现代化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屈辱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来看,双方议定了有关文书往来方面的内容,不同身份的人规定了不同的用语,这是和当时国际接轨的做法,因此C项符合题意。14.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A. 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 联合德、法干涉还辽C. 租占旅顺、大连D. 在辛丑条约上签字【答案】B【解析】【详解】俄国并没有阻

15、止马关条约签订,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是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对其在中国东北对其利益构成威胁,联合德、法干涉还辽,日本被迫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故选B。在辛丑条约上签字是1901年,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15.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 要求清朝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B. 维护中国关税主权和领土完整C.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 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答案】D【解析】略16.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独立,图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 南京条约之后B. 北京条约之后C. 马关条约之后D. 辛丑条约之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在列强结成的同盟之外,此之谓中国之“独立”,而事实上应把中国画在圈内。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欧美列强默许(俄德法)或纵容(英美)日本带头侵华。日本侵华蓄谋已久,于甲午一战而击败中国,强签马关条约,割台赔偿设工厂,免税开渝和苏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