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3710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调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 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 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D. 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秦汉时期实行的爵禄分离的爵秩制中,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说明贵族政治的影响依然存在,故选A;“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说明当时已经确立了官僚政治,故B的说法错

2、误,故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封建等级制度问题,故排除C;题干没有提到选官用人制度,而是说到了官员的待遇问题,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2.何尊是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的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据此可知A. 中国人的世界观已形成B. 西周初年的疆域东至洛邑C. “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D. 考古与文献必须互为印证【答案】C【解析】“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等字眼意在强调材料意在反映“中国”称谓的历史起源,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尚未形成,西周初年的疆域

3、并未东至洛邑,选项A、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中“必须”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C。3. 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 )A. 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 B. 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 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 D. 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关键信息“重于粪桑”“一枝桑必争护”“半岁所食,悉仰商贩”材料主旨,即体现“南宋杭州富阳县市场意识比较浓厚”。据此,可知:AB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

4、不相符合,排除。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南宋时期商业发展状况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反映出餐饮业的发展,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答案为D项。当时杭州餐饮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A项;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

5、没有反映商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5.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唐代和宋代的宰相人数明显多于前面的朝代秦和西汉,这是由于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被分权,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故排除C;明朝虽然宰相人数少,只有四位,但是因为明初就废除了宰相制度,这也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B的说法符合题意,所以选B而排除D;中国古代宰相的权力总体上是不断被削弱的趋势,但是在元朝

6、还是有所加强,故A中的“持续削弱”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A。6.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A. 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 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 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恨其即死,流传

7、不多也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说明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的技艺不传外、不传女,其的传承相对的封闭,故B正确;A出现在明朝;中压抑错误,是鼓励;D主要是官府使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名师点睛】认识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各自地位(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7.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

8、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四民异业而同道”即古代的士农工商只是从事职业不同,他们道是相同的,结合所学可知,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故B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的心学代表,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D项材料无法体现,也没有史实证明王守仁的观点“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四民异业而同道”,联系所学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

9、化的影响解答即可。8.有学者认为:清军入关后,新的专制主义集权重新建立,它打破了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进程,使中国重新回到传统统治体系中,失去了蜕变的机会。其中“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A.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B. 经济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 欧洲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D. 郑和船队开启世界远航之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正在起步的中国近代化”指的是经济领域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发生于思想、科技、外交领域,均不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故排除。9.担住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

10、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A. 虎门销烟B. 义和团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可以得知,辛丑条约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升为外交部,位列六部之上,因此此次事件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根据“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得知是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故B项正确;五四爱

11、国运动发生于1919年,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41927 年,与题目中“开始有外交接触”不符,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推测六十年以前应该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此后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在随后的六十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了“上千次互相误解”,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即义和团运动。10.下表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省份代表人物政治活动四川蒲殿俊领导

12、了保路运动,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湖北汤化龙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湖南谭延闿推动湖南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由此可见,立宪派A. 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B. 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C. 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D. 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和革命进程中,以及在推行各省独立方面都有相关的活动,支持革命派的革命进程,因此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故答案为D项。立宪派的活动并不是投机

13、,而是对革命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排除A项;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袁世凯,而不是立宪派,排除B项;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是立宪派,排除C项。【点睛】材料中立宪派之所以参加革命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宪派中的一些人士对清政府失去了信心,思想上发生了变化,转而投入了革命这一方。“预备立宪”中的“皇族内阁”的闹剧,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清政府的本质,这其中就包含部分立宪派人士。11.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

14、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21年到1935年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共成立之后的15年,中共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而1935年遵义会议是中国成熟的标志。故选B。A项错误,五四时期是1919年开始的;C项国共对峙走向抗战是1927年到1937年的时间;D项星星之火,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时12.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

15、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13.“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国1875年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可知,这里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