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630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鹰潭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 文 试 卷(测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注意:所有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钗擘(b) 衣袂(mi) 烘焙(bi) 一曝(p)十寒 B踯(zh)躅 倏(sh)忽 烙(1u)印 咬文嚼(jio)字 C军饷(xing) 先妣(p) 觊(j)觎 同仇敌忾(ki) D霰(xin)弹 旌旆(pi) 尽(jn)管 囫(w)囵吞枣2下列词语中,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株连 陈规 剪采 记忆犹新 B求实 世故 留恋 永往直前 C磋商 裨益 涣散 侯门如海 D驰缓 歌谣 旁证 谈笑风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黄老师上课教态从容,语言流畅,知识广博,教学活动丰富,常常让我们应接不暇,拍手称快,不知不觉之中一节课就过去了。 B在当代语用中,“亲自”基本上是领导的专利,然而指甲大的领导,芥菜籽大的事情,煞有介事言“亲自”,就有沐猴而冠的滑稽感。 C张工程师就是这样,工作起来干劲特别大,有时为了一项设计,他可以连着几天通宵达旦地干,人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D面对熊熊大火,南昌女孩夏娟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铤而走

3、险,挨家挨户竭力呼喊,逐一叩醒沉睡中的邻居,l5人因此获救。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李娜是中国女子网球选手中少有的力量和速度兼备的选手,她曾获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书写了中国乃至亚洲网球的辉煌篇章。 B我们要充分调动公民参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在全社会提高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C这部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文学评论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据相关人士透露,其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著名剧作家的儿子,现已迁居回国。 D21岁的田强是湖北孝感学院的一名学生,他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经纷在网上留言,称他为“

4、最美90后大学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 吸收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唐宋散文家 加以融合、发展, 使文章的体裁样式增多,艺术水平提高 A B C D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老头病人膏肓,但其两个女儿根本不理自己的父亲。高老头带着遗恨离开了人世。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高老头,并通过这件事认清了现实,改变了人生观。后来,成了一个无耻的政客。(高老头) B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二十年来

5、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首判词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嫁给像虎狼一样凶狠的人,被摧残致死。(红楼梦) C刘备听取谋士庞统和诸葛亮的建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则带领大军以抵抗张鲁为借口,入川谋取益州;经过三年的争夺,终于夺取了益州。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国演义)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很快在报纸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发的文章。琴因为没有能够说服自己的母亲,又不想让母亲为难,所以尽管内心极其痛苦,但最终还是没有剪掉头发。(家)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

6、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

7、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8、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繇到底犯了什么天条

9、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7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立不迁”是屈原崇高人格的核心,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是屈原这种“独立不迁”人格最为集中的体现。 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

10、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最后投身泪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各国国君没有一个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

11、格。 D全文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逐层深入,结构谨严。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尽管王逸和司马迁在渔父是否是屈原的作品的问题上看法完全不同,但其史料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鹘说柳宗元 有鸷

12、曰鹘者,巢于长安荐福浮屠有年矣。浮屠之人室宇于其下者,伺之甚熟,为余说之曰:“冬日之夕,是鹘也,必取鸟之盈握者完而致之,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旦则执而上浮屠之岐焉,纵之,延其首以望,极其所如往,必背而去焉。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逆,南北西亦然。 呜呼!孰谓爪吻毛翮之物而不为仁义器耶?是固无号位爵禄之欲,里闾亲戚朋友之爱也,出乎觳卵。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不为其他。凡食类之饥,唯旦为甚,今忍而释之,以有报也。是不亦卓然有立者乎?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又远而违之,非仁义之道耶?恒其道。一其志,不欺其心,斯固世之所难得也。 余又疾夫今之说曰:“以煦煦而默,徐徐而俯者,善之徒;以翘翘而厉,炳炳而白者暴

13、之徒。”今夫枭鸺,晦于昼而神于夜;鼠不穴寝庙,循墙而走,是不近于煦煦者耶?今夫鹘,其立跃然,其动砉然,其视的然,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孰若鹘者,吾愿从之。毛耶翮耶,胡不我施?寂寞太清,乐以忘饥。 注本文通过写鹘取小鸟暖爪而又放走小鸟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凭外貌观人。浮屠:指佛塔。下文的“浮屠之人”指僧人。燠y:温暖,暖和。浮屠之岐:佛塔的最高处。翘翘而厉:张扬而刚烈。炳炳而白:明亮而热烈。的然:看东西特别清楚。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巢于长安荐福浮屠有年矣 B延其首以望 多于南亩之农夫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尾固无号位爵禄之

14、欲 D是不近于煦煦者耶 此天之亡我 此三者,吾遗恨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鹘“仁义”的一组是( ) 以燠其掌,左右而易之 苟东矣,则是日也不东逐 而知攫食决裂之事尔 今忍而释之 用其力而爱其死,以忘其饥 其立跃然,其动砉然 A B C D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 B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 C萁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 D其鸣革然是不亦近于翘翘者耶由是而观其所为则今之说为未得也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