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5998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邯郸市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2、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 B C D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

2、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4、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

3、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5、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7、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8、秦汉时期

4、,统治者致力于实现“大一统”,秦始皇的“坑儒”运用赤裸裸的暴力,而汉武 帝的“尊儒”运用隐蔽的柔性手腕。统治者在对待儒学方面殊途同归的原因是( ) A.统治者在重武还是重文之间摇摆 B.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清除异己 C.皇帝个人的好恶 D.加强君主专制和思想控制的需要9、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10、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

5、“天人感应”学说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

6、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A.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 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D. 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4、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

7、学吻合 ( ) A. 孔孟之学 B. 老庄哲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16、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17、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 B C D18、“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

8、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19、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20、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为 (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人的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A、 B、 C、 D、 21、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

9、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22、“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日知录的这段文字抨击的是 ( ) A. 先秦儒学 B. 魏晋玄学 C. 隋唐佛学 D. 宋明理学23、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

10、文人学者的喜好 D现实政治的需要24、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25、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26、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

11、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7、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2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最不相符是( )A张飞:“忠臣宁死

12、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C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D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3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 材料解析题:(本题包含31题,32题共40分)31、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

13、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32、 材料一 、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