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594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选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都市丁沟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选修)高 二 历 史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II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第I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008年残奥会会徽(右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

2、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态度的是 ( ) A墨子 B韩非 C荀子 D董仲舒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 )A正统的孔孟之道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儒学C儒家学说与权术 D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3.史学家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4.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提倡男女平等 实际否定“三纲五常”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有利于思想解放 A B C D 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

3、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图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的是 ( )6“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得到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C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D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7一位古董商要出手几件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感天动地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它最有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洛阳 B唐末长安 C北宋开封 D明初南京8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

4、水平。“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互相学习 B.封建制度确立早,比较先进C.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 D.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9.中国近代史上,顽固派指责“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主要针对的是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10.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A. B. C. D.11中华民国国歌唱到:“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

5、心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2孙中山在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倡导“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并定每年的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在 ( )A.民本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权主义13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 )毛泽东思想研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X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C.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D.三民主义1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

6、:“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这里的“他”指的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贾思勰15.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极端困难的条件”是指 ( )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生产力水平、科技设备落后 “左”倾错误对科技研究的冲击A. B. C. D.16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 A.古希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古希腊涌现了众多的哲学大师C.古希腊先哲最早怀疑宗教神学,强调人的价值D.古希腊人最早研究自然哲学17普罗塔哥拉说:“人

7、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认为没有人就没有万物 B.强调了人的价值和重要作用C.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D.突出了人的尊严和地位18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得好好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一材料表明作者认为 ( ) A.要遏制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 B.只要头破血流就能遏制人的天性 C.人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而解放出来D.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顺应天性 19.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主张有 ( )A.神是不存在的,人是万物的主宰和中心 B.强调人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C.“

8、道德就是知识” 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研究世界20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发扬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 A.仁政 、道德教育 B.王道 、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 、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 、实行法治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0分,24题14分,25题10分,共60分)21.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

9、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

10、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2分)(3)相比材料二,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

11、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二 是一种综合型艺术,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D楷书C隶书B金文A印刷体材料三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提到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2)材料二空格中应填写的艺术形式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图中的后五种字体也是书法字体,请列举出C、D两种字体的代表书法家各一位。(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