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3038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深入把握、学情的科学分析以及对自身教学风格的有效评估。要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质高效地达到预定目的,完成预期任务,必须要求教者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进行构造和选择具体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与反馈等系统要素进行精心设计与组合, 才有可能整体优化,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贯彻以教师为主

2、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观。一、教学设计要立足学情 , 找到教学的原起点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开展 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而不是从教材或从老师假想的问题出发。 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找到教学的原起点。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 ,注重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通过创设真实、感人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

3、, 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才能真正引发学生学有所思。当老师讲得非常完美、完整、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的探索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取消了学习能力的获得。外国专家想看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是怎样学的,但它们只见老师不见学生,因而认为这不是一堂真正的课,而像是一堂表演课学生在看老师表演。新课程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教者要根据教材设定的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知识学习与学生能力与知识准备的水平,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原则指导下,设计层次分明的教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认真分析目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通过教学设

4、计把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把他们虽然积累不多,但很宝贵的人生经验和生活体验这些处于儿童本性的东西挖掘出来,然后在这个“已知”的基础上发现“未知”,进而能够解决“未知”,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社会生活中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研究讨论。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 ,观察社会现象,对于选取的事件或话题, 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促进学生的个性完善与发展。教学设计不能统一规格、统一要求,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化的人。

5、二、教学设计要巧妙布白,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一幅画要留白,看上去更美,画得满满的反而失去了艺术性。一堂课也要留白,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否则学生的头脑就像装知识的容器,不仅没有了能动性,而且也没有了创造的乐趣和动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随时调整,随时补充。要在教学设计的运筹与实施过程中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呵护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火花 ,及时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语文课上,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生动而又煽情,但是,串联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的仍然是一个又一个问不完的问题,教师从头问到尾,学生在课上有百分之八十的精力都用在寻找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上。更可笑的是,有一节

6、课的课文题目是学与问,主要是讲在学习中要多提问,要善于质疑。但是在课上,只听到老师在不停追问,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正确处理活动与思维的关系,巧妙布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活动时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预设“留白”:适度模糊天地宽。 以往的课堂教学设计,过于关注预设性,而忽视了真实课堂的动态生成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预设的过度定量化,精确化,甚至条分缕析,精确到教师讲的每句话,反而会产生不少负面影响,不仅会束缚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预设应该是有弹性、有留白的。 在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师生、生生交

7、流信息、合作与探讨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互相启发,实现互补。实践证明预设留白、适度模糊,有助于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教师重新组合和建构文本,有助于思想品德教学体现其独特的魅力。()活动 “留白”,动静结合相益彰。 有时半节课的“静”,正酝酿着教学高潮的“动”。这也许算是兵法所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思想在现代课堂上的应用。教师要让所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能保证时间和空间,活动易简勿繁,易精勿多。活动时既要使学生静:活动前的想象、猜测、思考,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活动后的反思概括;又要让学生动:全身心参与,观察发言、讨论争辩。动时,体验与情感提升,静时,思维与思想发展。如果教

8、材活动很多,设计时可以进行取舍,或通过一条主线把各个活动串联起来,这条主线是隐藏于活动之中的知识链或问题链,使学生参与这些有结构的活动后学有所思,能够推进思维的发展。在设计一些大活动时,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适当地把一些小活动整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减少调控,又可以在主题的引领下实施有目的的探究,融科学思维于活动之中。() 思维“留白”,万紫千红春满园。 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规格。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 .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所谓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来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以致阻碍,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教师应

9、留出思维的空白,对有些问题不必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发表不同意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的思维一旦受到激发,教师就应及时转变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各执己见,亮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课上完成不了,可以转移到课后解决。决不能课上热火朝天,课后冷冷清清。三、教学设计要走进生活,抓住教学的兴奋点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敢于面向社会现实,直面社会热点、焦点、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

10、中去,到课本以外去寻求书中的答案。同时,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学会生活,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1.教学选材生活化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学设计选材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

11、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2.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审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难发现: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热点讨论、演讲会、新闻发布、问题探究、小品展示、角色扮演、竞赛、报告会、案例分析、图表论证、调查汇报等等。四、教学设计要知行统一,夯实教学的

12、落脚点 1、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要坚持启发性教学原则。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坚持以理服人。教学设计内容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注重教学选材的科学性,在“理”字上下功夫,增强知识的可信度,满足学生的认知情感的需求,培育学生的认同情感。2、以身示范,以情育人。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双方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系统,则极容易完成教学目标,反之,如果双方感情交流出现障碍,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在教学设计当中,教师要选好适于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发展的事例,并善于把自己安置到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当中,与学生平等相待,对学生的全程学习随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错误的意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学会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