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2599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评论与写作题的答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型文学评论以评价短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主,而且只要求选其一点来写,因而读懂作品、确定选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选点要准,即能透视作品的主要意义或能表现作品的主要写法。选点的角度宜小不宜大,以免下笔力不从心而流于空泛。 其次,行文时笔墨要集中,语言要简洁。我们知道,对作品的评价是论点,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则是用论据论证论点。如果笔墨分散,语言拖沓,势必无法用极其有限的篇幅比较深入地评析作品,论证论点。 第三,结构要明快。对作品的评价最好在开头直接提出,下文加以证明,形成总分结构。如果有必要加上总结性文字以收束上文,那就形成总分总结构,但不可勉强,以免画蛇添足。 第四,要有文学评论味,尽量用形象

2、化的语言评价和分析作品,把观点渗透到富有魅力、给人以美感的文字之中。同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增浓文学评论味。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反过来内容也需要依靠形式来表现。所以,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万不可弃思想内容而不顾,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也可以适当提及表现手法。当然,它们的侧重点决不相同。 下面请看实例- 题目: 认真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写一篇微型文学评论,题目自拟,不超过200字。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

3、陆在那头 例文一: 悠悠海峡情 -评乡愁所蕴含的深义 -评内容 乡愁这首诗涵义丰富、深刻,以特有的笔调倾述了海峡彼岸的人们思念大陆故土的悠悠情怀。 诗的开头三节,作者就已渲染了浓浓的思乡情调。到了诗的末节,作者笔锋一转,巧妙、恰当地把乡愁比作与大陆相隔离的海峡,从而寄托了作者在垂暮之年思念大陆故上和亲人的悠悠的乡愁。由于前三节诗的渲染铺垫,这种乡愁的味儿就更浓烈了,而且我们不难品味出其中带着几分苦涩的味儿,即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尝的失望的情绪,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黄亨灿) 例文二: 跳跃的乡愁-评艺术特色 -评乡愁的艺术感染力 乡愁是一抹心头上的阴翳,是一束情感的投影

4、。小诗乡愁于质朴中蕴真情,辗转中现永恒,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的乡愁是跳跃、辗转的,从小小的邮票到窄窄的船票,进而变成矮矮的坟墓,直至浅浅的海湾,但乡愁却是永恒在作者的心中。为体现现在的乡愁,全诗着眼于格局的布置,由前三段的蓄势而引起末段的迸发,这不仅仅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乡愁,也使乡愁得到升华和涵沉。读者从这首极富忧愁的小诗中极易抠取它的艺术精粹,这是以情感人的结果。(赵斯仪) 例文三: 想哭不一定有泪 -评乡愁中的借代 -评写作手法 乡愁的一大特色是运用借代修辞手法,表现浓郁的乡愁。诗人独具匠心,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湾来借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等不同时

5、期的乡愁,使之实物化。乍看起来很有些挥手自兹去的洒脱,但多读几遍,你会感觉到诗人的哭腔,你定然会被母子深情、夫妻恋情和游子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所打动。正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明诗人无时不颠沛在离愁之中;在哭,无泪,借代使之然也。(游舫) 总评: 这三篇微型文学评论,有的评乡愁的思想内容,有的评其艺术特色,颇合法度。它们都只抓住一点来写,角度不大,评价中肯,笔墨集中,分析在理,言简意赅。至于结构明快,一目了然,自不必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也是共同的特点。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用上一些文学评论的术语,更具文学评论的特色。另外,每篇的标题都拟得相当艺术,也给微型评论增添风采。 评论考试模式 一、开

6、头: 1.梗概复述。在全文情节梗概复述中, 不露声色地点出要强调之处。 2.引出论点:一个判断句,主谓宾。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内容:从人物形象看主题。 形式:从下列几点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几个方面),结构(曲折、巧合、误会、线索等),语言(个性化、生活化),技巧(对比、讽刺、吸收其它文体特色等)。 二、中间: 1.分析法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分为二个以上方面。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内容主要是主题的社会意义。形式有:典型的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和发展。 三、结尾: 1.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2.发出感

7、慨.评论:重在发表评论者的观点,有时竟把原文只作为引证评论者观点的材料,旁征博引、深入广泛挖掘。好的评论、权威人士的评论对原作的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以算作学术论文的。 二、文学评论的特点 1科学性 对真理的揭示、对事物内在规律本质特征的阐发有科学性,即懂行识货,有明察秋毫的眼力,对原作准确分析、评价,实事求是,不溢美,不隐恶,语言准确、严谨。 2逻辑性 思维合乎规律,表述有条有理,从内容到结构布局都应有一定的逻辑层次,讲究一定的章法,不要“一锅煮”,车轱辘话说一大堆。 3艺术性 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可以视听、触摸的形象,使文学评论做到文理结合,而

8、不是干巴巴的空泛说教,同时对评论对象充满感情,做到情理结合,有感染力,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4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明确“评什么、为什么评、怎么去评”等问题,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豆腐一碗,一碗豆腐,不知所云。 5社会性 文学评论往往与评论者所处的时代、所持的评论标准极其社会要求和文学自身发展的状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作家、作品放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读者手里会有不同的评价。 6指导性 文学评论对社会现实、对文学本身和对广大读者的理解和认识等有指导意义,这实际上决定着文学评论的价值意义。 三、文学评论的写法 1具备以下条件 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有相应的生活阅历; 有较高的理论造诣

9、; 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有过硬的文字功夫; 有激情,即感受生活、感受作品的能力。 2做好以下准备 认真研读原作; 了解作家的生平; 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调查群众反映,阅读已有的评论文章; 搜集丰裕的参考资料; 做好大量的摘录卡片; 确定评论对象和主攻方向; 列好提纲。 3从以下方面入手 评论作品的思想性 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总倾向是否进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审美要求,是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揭示了社会规律。 评论作品的艺术性 a艺术形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活动等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分析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10、;分析人物自身的成长历史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合情合理;透过人物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投影。 b.艺术形式:包括对作品中故事情节的设置、线索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语言的运用(人物语言和作者的叙述语言)、作者即作品的风格、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评论作者和作品的贡献及地位 可以采用比较、联系、考证等方法,对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不同作者同一时期的同类作品、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等做出中肯的评价,确定作者与作品在文学领域或社会方面的贡献及地位。 4掌握以下方法 复述议论 围绕所要论述的问题,选择引用有关的原文,在此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概括分析 用简洁的语言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11、色等概括出来,给读者以明晰的总印象,然后再对作品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加以剖析,说明比较,使读者对作品本身有透彻的了解,从而相信评论者的观点,并非无源之水。 联系比较 联系作者本人不同时期的作品特色,或同一时期其他作者同类型的作品,或显示生活中的事实等进行分析比较,突出其个性,肯定其优劣,发掘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情理兼备 理,指评论者通过理智的分析,在评论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力量;情,指评论者把自己的爱憎感情渗透进评论过程中,使评论有内在的情感力量,能够感染读者,达到评论效果。 5选择恰当体式 根据评论对象的文体特色,尽量选择和谐统一得体的评论体式。如: 论文式; 随笔式; 书信式; 对话式;

12、 序跋式; 评点式; 考证式; 诗体式; 与原著融为一体式等。评分时首先要看考生对作品是否理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否新颖或有深度;其次要看考生文字表达能力,层次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6、阅读作品,写一篇鉴赏分析文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1000字。(50分)我国元代著名杂剧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18世纪传入法国,引起启蒙主义大师伏尔泰的浓厚兴趣。随后他动手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法国式悲剧中国孤儿,1755年在巴黎公开上演,受到法国观众的热烈欢迎。伏尔泰改变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并且对其中的重要情节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试比较两剧的情节处理,从差异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内涵

13、。赵氏孤儿剧情梗概春秋时代,晋国武将屠岸贾忌贤妒能,在晋灵公面前诬陷忠良赵盾,结果,赵盾家族三百口被斩尽杀绝。赵盾的儿子赵朔,虽然是晋灵公的女婿,也未能幸免。唯余赵氏后裔、驸马赵朔的遗腹子(即剧中“孤儿”)一脉尚存。屠岸贾决心斩草除根,派将军韩厥把守驸马府大门,并发出号令,谁人盗出赵氏孤儿,便处斩九族。但血腥的屠杀并没有浇灭正义的火焰,从此开始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先是孤儿的母亲(也就是晋灵公的女儿)把孩子托付给一位经常出入驸马府的民间医生程婴,为了消除程婴对于泄密的担忧,立即自缢身亡。程婴将孤儿藏于药箱,被守将韩厥搜出。但韩厥心存正义毅然放走了程婴和孤儿,自己拔剑自杀。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走,竟丧

14、心病狂地下令杀光晋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所有婴儿。为了拯救孤儿性命,程婴忍痛决定将自己的婴儿献出以代替孤儿,并由自己承担“窝藏”的罪名,父子一起赴死。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深为感佩程婴的义举,觉得程婴年轻,尚有保护并抚养孤儿的重任。于是决定自己去招认隐藏孤儿的罪行,然后撞阶而死,程婴的孩子也死在屠岸屠刀下。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得悉前情,亲自斩杀屠岸贾,终于报仇雪恨。中国孤儿剧情梗概元太祖成吉思汗少年时游历到燕京,曾向一位美丽的汉族姑娘伊达梅(Idame,又译叶端美)求爱,但,姑娘的父母以成吉思汗是少数民族为由阻止女儿与他往来。后来,伊达梅嫁给了大臣张惕(Zanti,又译尚德)。五年后,成吉思汗征服中原,下令搜捕前朝遗孤。旧臣张惕受宋朝皇帝托孤之重任,将孤儿藏匿于家,万般无奈时决定献出自己的儿子以代替朝廷遗孤。但其妻伊达梅坚决反对。她认为,天底下应该人人平等,皇帝的儿子和百姓的儿子价值相等,为什么要以一个婴儿的死换取另一个婴儿的生?她决定亲自找成吉思汗评理。成吉思汗见到自己心上人,惊喜万分,马上忆起旧情,铁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