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4499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评价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一、年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报告 根据农业部在2010年9月颁布实施的全国s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给出的基础数据如下: 1、多年多点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物量; 2、已推广期间的推广规模; 3、总推广费用; 一、生产示范的投入产出实物量 (一)单位面积新增产量和新增产值 1、单位产量:生产示范2011年 32600亩,平均亩产521.9公斤,比对照增产373.5公斤;2012年 41400亩,平均亩产554.91公斤,比对照增产213.81公斤;2013年 43200亩,平均亩产537.00公斤,比对照增产249.70公斤

2、;加权平均后,本项目单产比对照每亩增产稻谷272.34公斤,增产101.71%(见附表1)。附表1 2011-2013年示范推广结果表推广成果: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对照: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年度推广成果(kg/亩)对照(kg/亩)比对照增产量(kg/亩)比对照增产率(%)2011521.9148.40373.50251.702012554.91341.10213.8162.682013537.00287.30249.7086.91加权平均540.09267.75272.34101.71 2、单位面积新增产值: 本项目示范推广3年来,平均每亩新增稻谷272.34公

3、斤,稻草245.10公斤,按3年平均价格每公斤稻谷2.50元,稻草每公斤0.30元计,单位效益值为754.38元/亩。 (二)单位面积新增费用 本项目在生产中比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每亩多支出费用200元(见附表2)。附表2 单位规模投入产出实物表 推广成果名称:贵州冷凉“滇杂31”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对照: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序号项目单位推广成果对照(ck)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实物量(一)单位规模产出1.主产品(稻谷产量)公斤/亩540.09267.75272.342. 副产品(稻草产量)公斤/亩486.08240.98245.103.其它(二)单位规模投入1.劳动用工元/亩1602.物质

4、投入元/亩40其它投入元/亩 2、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由附表2中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数量按照计算价格公式计算出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产出收益和投入费用的差值即为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附表3)。 附表3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表 推广成果名称: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 对照: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序号项目单位计算价格(元)推广成果比对照增减实物量金额(元)(一)产出1. 主产品(稻谷产量)2.50272.34680.85 2.副产品(稻草产量)0.30245.1073.533.其它小计754.38(二)单位规模投入1.劳动用工元/亩1602.物质投入元/亩40其它投入元/亩小计200(三

5、)新增纯收益元/亩554.38 3、已推广期间推广规模 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2011年示范推广面积3.26万亩,2012年示范推广4.14万亩,2013年示范推广4.32万亩,累计推广11.72万亩。项目累计缩值面积为10.55万亩(附表4)。 4、示范推广费用 3年共下拨科技经费20万元(附表4)附表4 推广规模和推广费用表推广成果名称: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对照: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示范推广年度推广规模(万亩)推广费用(万元)下拨推广费用推广人员费用其它费用20113.266.0020124.147.0020134.327.0011.7220

6、.00合计推广规模:11.72万亩总推广费用:20万元备注有效规模:10.55万亩 5、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 由附表3、附表4列出经济效益汇总表(附表5),分步计算各经济效益指标。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 单位规模年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产值单位规模新增成本 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754.38元200元=554.38元 总经济效益 总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推广规模推广规模缩值系数总推广费用 总经济效益=(554.38元/亩0.711.72万亩0.9)20万元=4073.32万元 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总经济效益/推广年数 年经济效益=4073.32万元/3=13

7、57.77万元 推广投资平均纯收益率 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总经济效益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析系数/总推广费用)推广投资纯收益率=(4073.320.2)/20.00=40.73元/元 以上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推广该成果每投入1元钱就可为社会创造40.73元的经济效果。附表5 经济效益汇总表推广成果名称:贵州冷凉山区“滇杂31”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对照:当地习惯种植品种与方法类别名称数值计算参数计算价格元(近3年实际发生价格的平均值)新增纯收益缩值系数0.7推广单位经济效益分计系数0.2推广规模缩值系数0.9基础数据推广年限3年总推广费用20万元经济效益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554.38元总经济效益4

8、073.32万元年经济效益1357.77万元推广投资总纯收益率40.73元/元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本项目通过以办好示范点的方式带动面上推广11.72万亩,经专家组验收,加权平均亩产540.09公斤,亩增稻谷272.34公斤,使项目区内“冷烂锈阴瘟”低产田实现了水稻单产倍增重大突破。按照规定作了缩值处理后,本项目共完成有效面积为10.55万亩,总增稻谷2873万公斤,新增产值8044万元,总经济效益达4073万元,推广投资纯收益率为40.73元/元,效益极显著。 =单位新增纯收益项目完成有效面积 =296.98元38940(亩)=11564401元1156.44万元 9.项目新增投入产出比

9、 =单位新增生产费:单位新增产值 =140元:436.98元=1:3.12 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本项目通过以办好示范点的方式带动面上推广43267亩,经专家组验收,加权平均亩产561.1公斤,亩增稻谷249.7公斤,使项目区内“冷烂锈阴瘟”低产田实现了水稻单产重大突破。按照规定作了缩值处理后,本项目共完成有效面积为38940亩,总增稻谷680.63万公斤,新增产值1701.6万元,折合新增纯收益1156.44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极显著。二、社会效益在贵州省冷凉山区栽培水稻,往往受到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如秋风、穗瘟、干旱等障碍因素经常导致水稻生产遭受重创,这是当地许多农民生活贫困的

10、重要原因。实施本项目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立足抗灾增粮夺丰收,使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使许多田块单产从500斤左右变成500公斤左右。冷凉山区实施本项目的农户们现在是“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可见这个项目在解决温饱及民生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现在本项目成了“冷烂锈阴瘟”低产田变成丰产田的典范,成为贵州省科技扶贫攻坚的新亮点,农民群众纷纷夸奖,各级领导给予好评,知名专家给予肯定,省州县新闻媒体十几次采访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附省州有关部门领导及知名专家对徐先捍主持“滇杂31”项目的发言摘录:1、黄宗洪(贵州农科院副院长、贵州省水稻首席专家、研究员)在一次“滇杂31”产量验收会上作总结时说

11、:“祝贺您,老徐,感谢您为我们贵州引进了这么好的一个水稻品种!”2、吴 军(贵州省民宗委主任、党组书记)“你(徐先捍)为贫困山区群众办了好事,向你表示敬意!”3、黎光武(原贵州省农委党组书记)“民以食为天!祝贺您多年对“滇杂31”辛劳试验取得成功,感谢您对我省粮食生产作出贡献!”4、吴秀全(原黔南州人大主任):“知道滇杂31项目有这样突出的表现,真是令人高兴。徐先捍这些年来一直扎根基层成果不断,现在又把这个好项目整出来了,确实不容易啊。我们要主动去关心询问一下,看他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支持,要尽力提供帮助”。5、胡品荣(原黔南州政协主席)“我对徐先捍同志几十年来从事农技

12、推广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敬佩,特别是2000年至今在高海拔山区非常执着地为农民推广良种良法,使农民在大面积的冷烂锈水田上获得大幅度增产,为解决老百姓的温饱出了力。在多种困难和退休以后,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推广水稻良种“滇杂31”,面积达2万多亩,每亩平均增产50%以上。如果全州高海拔地区近20万亩适宜水田有一半推广“滇杂31”,那么山区农民的粮食问题就会有很大改变,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民生工程啊。6、熊玉唐(贵州省农委水稻研究员、省管专家):“摆榜乡滇杂31示范片整体长势好,品种抗寒性强,耐稻瘟病,米质好,比当地推广的金优404、国丰1号等品种增产极显著,适宜类似摆榜乡的高寒山区推广,建议有关部门加大

13、推广力度”。背景:2010年10月22日,由省农委组织、在惠水县摆榜乡召开滇杂31验收现场会。当年,在遭遇稻瘟病大发生的情况下,验收滇杂31亩产575.8公斤,金优404亩产485.4公斤,国丰1号亩产144.5公斤。熊玉唐作为验收专家组组长宣读验收意见并作此总结性发言。7、刘朝蓉(原黔南州委副书记、原州政协主席):“徐先捍同志扎根高寒山区从事杂交水稻试验示范推广,长期冒着严寒,在艰苦环境中为群众增产增收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需要这样的好干部”。8、黎俊敏(原黔南州政协副主席):“先捍高级农艺师在惠水县的摆榜乡蹲点多年,该乡今天之所有不再缺粮,这与徐老师的奋斗分不开。我们要向徐老师致敬,向他学习。现在又传来徐老师在龙里边远山村试验夺高产的喜讯。为此,我们深受鼓舞,如此佳绩我表示祝贺。徐老师是我们黔南的袁隆平。9、林明达(原贵州省人大副主任、原黔南州委书记)“先捍,你太值得我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