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鼓和号教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614495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先队鼓和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先队鼓和号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三段式”教学设计(一)课题鼓和号年级一执教者教学目标1、认识大鼓和小鼓两种乐器,能听辩大鼓和小鼓的声音。2、在活动中感受 大鼓、小鼓两种节奏,体验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大鼓与小鼓,并听辨大鼓与小鼓的声音。教学难点能演奏少先队鼓号曲。教学准备大鼓、小鼓各一面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先认识两种打击乐器。教学过程模仿1、 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辩声音的区别。(音量、音质、节奏)2、 游戏:听到大鼓拍手,听到小鼓拍腿;听到大鼓跺脚,听到小鼓拍手等。试唱1、读节奏 0 0 大 鼓 唱, 咚 咚 咚。 0 小鼓 来唱 歌,哒哒 小鼓 来唱 歌。2、拍手练习3、观看大鼓、小鼓演奏并模仿。4、分

2、组练习(男敲击大鼓,女敲击小鼓;交换练习。)5、合奏练习。6、听少先队鼓号曲尝试用大鼓(拍手)小鼓(拍腿)伴奏表演1、分小组练习用大鼓,小鼓为歌曲伴奏。2、小组展示表演。3、评价交流感受。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模仿1、看一看:观看课件电影片段红孩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共产儿童团员以及共产儿童团的精神风貌。2、听一听:教师范唱共产儿童团歌。注意要唱出进行曲的风格。3、 动一动:听赏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并做律动。先请学生听着钢琴曲,然后学习先辈们扛红缨枪的那种样子,挺起胸膛,步伐整齐的做行进动作。再听辩共产儿童团歌的主旋律共出现了几次?跟随每遍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如:A B A C A走步 转圈

3、走步 跳跃 走步试唱4、 唱唱:通过两遍听赏活动,学生已熟悉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的主旋律,为学唱歌曲作好了铺垫。教师可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演唱形式可多样化:有问有答,有领有合。表演5、 比比:教师可让学生在前面律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与歌词意境一致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分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最符合歌曲的精神与情绪。6、 忆忆。教师让学生演唱小列兵,让学生感受此曲与共产儿童团歌的异同。(从力度、速度、曲式风格、歌曲内容上比较。)7、 编编。教师出示固定节奏,启发学生创编班队纪律歌曲,并填上自编歌词。板书设计读节奏 0 0 大 鼓 唱, 咚 咚 咚。 0 小鼓 来唱 歌,哒

4、哒 小鼓 来唱 歌。课后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整节课的环节能串联下来,不足的地方很多。组织教学到导入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在乐器律动过程中,我只顾着给学生打节奏,而忘了怎么更好地引导学生,由此学生都是跟着我做,我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完全的拓展开来。课后我仔细想想,其实可以在学会每个乐器节奏后配上音乐演奏,这样就可以巩固知识,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接下去的环节是学习歌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两句旋律是唱的不正确的,而我因为太紧张,没有给他们很多正面的鼓励与表扬,忘了多加纠正与引导,导致学生错的地方还是唱不正确。在教授歌曲重难点句时,我想还需多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到底学会没有,不能只停留在形

5、式教学上。在课堂上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情况。歌曲的前两句都是学生不易掌握的乐句,还要重点进行练唱,注意音准。多将一些小知识点融入到重点乐句的练唱中。例如:歌词比内容较多要注意咬字与吐字,以及八分休止符处要唱准,四分休止要休够时值等。为了丰富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会通过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接唱,生生接唱,分组分段表演唱等,使他们熟练掌握新授歌曲,并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反思,就有进步,相信自己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能够成长,进步,从而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壮族民歌民风及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受中国民族

6、音乐的魅力。2、学习歌曲同坐小竹排,引导学生用中强的力度、柔美的声音演唱,体会并表现歌曲中山青水秀的美丽风光。主动的有感情的进入音乐中,参与实践唱、舞的活动。教学重点:1、用甜美的歌声演唱同坐小竹排,感受壮族民间音乐。 2、准确地为歌曲中变换拍子打节奏。教学难点:1、三四拍和二四拍的节奏变化。 2、最后一句衬词的学唱。 3、歌曲中四度音程的音准问题。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早上好问好 同学和老师相互打招呼问好。(设计意图:选用开学第一首歌曲,也是二、三拍子组合的歌曲,为新授歌曲做铺垫。)二、壮族之旅。1、导入师:傣族的小卜少、小卜冒带我们看了美丽的金孔雀,今天另一个少数民族

7、壮族的小妹小弟来接我们去参观,你们想去吗?2、友谊之声为了表现我们的友好,我们学学壮族小孩打招呼。XX XxxXxx XX X- X- 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赛!师:听,他们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嗨啰里啰嗨啰里啰赛)(播放歌曲中这一句)相互打招呼。(设计意图:通过友好的打招呼,解决后十六节奏,也让学生对壮族之路产生了兴趣。)3、划竹排游戏。1)小竹排介绍瞧,他们乘了小竹排来了,看见过小竹排吗?先来听听小竹排的自我介绍。小提示:小竹排就是将许多竹子并排扎结在一起,放在水中作为交通工具,壮族小孩十几岁就会独自撑竹排了。2)学划竹排师:他们摇竹排的时候是有变化的,瞧!(课件)出示二拍子、三拍子强弱规

8、律图3/4 嗨哟哟 嗨哟哟 嗨哟哟 嗨哟哟2/4 嗨啰里啰 嗨啰里啰 赛!感受2、3拍子的强弱规律,模仿摇竹排。问:你觉得壮族人在什么情况下用2拍子3拍子的?老师归纳:遇到急流时、靠岸时用“一根竹竿”划二拍子节奏,一般情况下都用 “两根竹竿”、三拍子的节奏划小竹排。这下你们对小竹排有初步的了解了吧,来,赶快行动吧。问:小朋友们坐上这样的竹排会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放音乐)3)随音乐划竹排问:你能随着音乐准确的用2、3拍子来划竹排吗?在2遍音乐中,让学生准确的随音乐划竹排,感受音乐2、3拍子的交换。4)选出模仿划竹排最像的同学当“船长”,跟着音乐出发到壮乡。全体随音乐“划竹排”,体验“划竹排”的乐

9、趣,2、3拍子交替进行动作。4、参观桂林漓江 课件桂林漓江,背景音乐同坐小竹排师:多美的风光啊,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你此刻最想说什么?5、采用回声,跟大山打招呼,跟漓江打招呼。(设计意图:通过和大山、漓江打招呼,既让学生对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又让学生感受了强弱的变化。)三、走进壮族1壮族风俗:师:来到了壮族小朋友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点击播放各种壮族的风景,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壮族的美丽风景及服饰等等)2、壮族之最介绍壮族,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三个世界之最。1)、衣着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古代壮

10、族苍梧部活动区域),发现了人类在15000年前用来作陶器“垫布”的植物纤维编织纹,是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件手工纺织品,是全世界纺织工业的萌芽。2)、饮食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道县玉蟾岩遗址中,发现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尽管它还只具备了人工驯化的一些痕迹,它却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来的第一个农作物品种,是全世界耕作农业的萌芽。3)、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11、3、壮族歌声师:壮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平常的交谈甚至也用唱歌的方式来交流,听,他们来啦!4、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我平时歌曲欣赏完提问:有什么感受?可以让学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内容等方面综合的说,无须再问情绪怎么样,速度怎么样?)生说,师归纳。师:你们的感觉太棒了,好多同学都露出了甜甜的微笑。5、再次聆听,出示曲谱,分辨三、二拍子。问:这首壮族民歌这么好听,有它特别之处,你找到了吗?6、让我们来念念歌词,看谁能发现漓江的水到底美在哪里?(熟悉歌词,以便歌曲情感处理。)其中若学生对“看见小螃蟹”这句没说,老师可以提醒。7、张口默唱。师: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也已经在下面轻

12、轻的唱起来了,好,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在心里面唱一唱,感受下壮族美丽的山水和热情好客的性格。(设计意图:在歌曲教学中几次聆听后我会采用默唱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听出难点,向老师提出需要帮助的地方,通过共同解决,十分迅速有效的学会歌曲。)8、发现三四拍部分和二四拍部分各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二拍子活泼欢快,三拍子更优美些(有情绪的演唱)9、师生对歌。1)师:壮族的小朋友都喜欢对歌,我们也入乡随俗。老师和你们来对歌吧!(解决四度音程的音准等等问题)2)师生接唱。(巩固歌曲)10、歌吁节 三月初三 分组“赛歌”。介绍歌圩节(课件)师:“壮族小朋友不但喜欢对歌,他们还喜欢另一种唱歌方式,

13、那就是赛歌。赛歌可不是声音响的一方就算赢噢,他们比谁的歌声更动听呢!”各小组比赛声音的整齐、强弱变化和是否唱出感情四、各族儿童齐欢唱。师:小朋友们的歌声都把老师给陶醉了。瞧!谁被我们热闹的场面给吸引过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哪些民族的小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各族小朋友,并且一一播放各民族的音乐。(给学生感受一下各民族音乐的不同)藏族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 (本册第四课)傣族金孔雀轻轻地跳 (本册第九课)彝族彝家娃娃真幸福 (第二册第八课)手拉手唱起来、跳起来。五、小结: 师:今天啊,我们同坐小竹排,浏览了壮乡的风光,壮乡山美,水美,歌更美,不仅唱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且还唱我们祖国的美丽风光。在以

14、后我们还会学到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通过上网、看资料,把你喜欢的歌带到班级中,我们一起分享,好吗?40分钟的壮族之旅结束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歌曲和壮族小朋友再见吧! 同唱同坐小竹排,划竹排出教室。学内容:小学音乐人教版第三册第八课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同坐小竹排是一首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的一首壮族儿歌。采用五声羽调式,3/4、2/4变换节拍。歌曲的音域在五度之内,前4小节的3/4拍与末句的2/4拍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使歌曲在节拍上更加自由和富于活力。结尾前运用大量的衬词表现孩子们在水上漂浮时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较完善地体现了儿童的得意、自豪的神情。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体验壮族民歌民风及壮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2、学习歌曲同坐小竹排,引导学生用中强的力度、柔美的声音演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