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437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跟踪训练(六)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跟踪训练(六)一、选择题1五口通商后,西方的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口量不多,在“华人之心目中,尚以为其为奢侈品,惟少数富有之家及头脑较新之人,始能购置耳”。到了1880年,进口量大大增加,相当多地区的人们已经使用这些洋货。对此,英籍税务司班思德说“人民习尚渐有变更,概可知矣。”这表明当时()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状况C列强凭借着低关税倾销商品D中国整个社会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解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是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内容、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随着外国商品进口量增加带来人们生活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加深,故B项

2、正确;材料反映的不仅是列强倾销商品,还体现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呈现中西并存,地区变化不平衡的特点,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2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纺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解析:“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可得出倡导者并

3、非政府,而是媒体,故A项错误;“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B项错误;“纺织洋布,定易销售”到“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场前景好,故C项正确;“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没有提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C3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时间金额(单位:万两)186363818771206188720541897227519073386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

4、扩大D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解析:根据题意,题目显示的是中国海关征税税额的变化,并未体现出列强如何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从1863年到1907年数额的不断增加,体现的是中国海关收入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出政府无权干涉关税主权,故D项错误。答案:B4“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推

5、动作用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解析:1900年之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大的提高原因主要就是洋务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入,但是毕竟离1900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发生在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用有限,故D项错误。答案:A5下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B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6、18951899年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增加迅速,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A 项错误;收回利权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高潮,18951899年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增加迅速,故D项正确。答案:D6阅读下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解析:1875年以前的出口额高于进

7、口额,这是贸易中的出超,属于贸易顺差,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存在使进口额在1875年前一直低于出口额,故B项错误;1895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加上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额都有明显的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D项,故D项错误。答案:C7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这()A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反映了中国工

8、业化水平的提高D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局解析:我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已经开始起步,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大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7%,1936年则增至47%”可以看出这段时间,轻工业已有相当发展,重工业发展迅速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工业的布局,故D项错误。答案:C8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1926.121930.111932.51934.6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3

9、0294317占总商品广告比例(%)2721.853.822.4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15151720占总商品广告比例(%)41.746.841.538.5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洋货商品广告量所占比重大多年份都没有过半,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得不出报刊业的西化程度,故B项错误;只凭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看不出广告业的发达程度,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重庆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所占比重大于上海申报洋

10、货商品广告量所占比重,可以说明当时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故D项正确。答案:D919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有识之士提出要向西方学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以这一时期“商”思维说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故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蔚然成风是在19

11、世纪末甲午战后,故B项错误;虽然是重商但并不是否定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故D项错误。答案:A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解析:“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没有提到近代交通的作用,故A项错误;“到清末及民国”不仅包括辛亥革命,也有其他与近代化相关的事物,故B项错

12、误;据材料“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可以看出以民众的生活为核心,与经济活动(农事节律)相关联,故C项正确;“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没有体现西方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1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19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

13、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解析:根据材料国民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并不是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学者和官员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可能与日本入侵有关系,但是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与日本入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措施,并未体现全国民众的意志,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有利于民众素质的提高,故D项正确。答案:D12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13.1亿两(

14、白银)3.7 亿两;28. 2%2.8 亿两;76%64615.7亿元(银元)4.5 亿元;28.6%3.2 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 亿元;13.3%2.2 亿元;37%A.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B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C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D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解析:根据表格,三个政府借款数目逐渐增加,经建比例没有同步增加,且占借款总额比例不大,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901年完全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经建借款额中,铁路的借款额占比较大,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治民主化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与影响 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纾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