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61393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历史(人民版)练习:专题三 第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的崛起 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

2、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答案:D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3、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答案:D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

4、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D以礼为序、稳定社会解析: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重点强调的是荀子的礼的思想,没有体现法的思想,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重点强调礼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D5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

5、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答案:D6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

6、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解析:儒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儒家流传时间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这与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不一致,B项错误;从“起源”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产生于不同的诸侯国且代表人数较多,既说明了法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符合时代需求,C项正确;商朝旧贵族被封宋地而非楚地,D 项错误。答案:C7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兼相爱,交相利”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7、寡助”D“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解析:由材料可知题干观点符合法家思想。A项是墨家兼爱思想,故错误;B项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错误;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故错误;D项强调用“法术”“赏罚”治理国家,符合材料法家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D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发展为时代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 B战国C秦朝 D西汉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动乱,儒家道家产生,但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也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秦朝时期选官制度主要是军功爵制,未形成文官体系,故C项错误;西汉时期“罢黜百家

8、,独尊儒术”,新儒学成为文官体系统一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D9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答案:B10“礼之所

9、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表现的主要是礼主刑辅、外儒内法的思想,反映的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答案:B1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和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权力。我们不能夸大,但也

10、决不能忽略这种约束。”上述政治形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B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C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D夏商周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解析: “道统”是指儒家传道系统,材料“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说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当时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官僚政治的影响,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形成和贵族政治解体是在秦代,当时儒家思想没有成为统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影响,夏商周是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故D项

11、错误。答案:B1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功利化 B儒学思辨化C儒学理论化 D儒学宗教化解析:士人是指知识分子,联系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飞黄腾达,“士人政府”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儒学的日渐功利化,故A项正确;儒学思辨化、理论化是到了宋明理学阶段的现象,故B、C两项错误;儒学始终未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第二小问,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2)董仲舒强调“大一统”,发展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逐渐成为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遭破坏。(2)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14、手足。” 论语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解析:根据材料甲中“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材料乙中“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

15、的道德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材料丙中“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可得出一个主题:孔子的道德观;依据材料甲中“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材料乙中“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材料丙中“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可得出另一个主题:孔子的法律观。在历史评价中,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难看出,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辩证地论述。答案:示例1: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观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成为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观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示例2: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