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583152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9.2 百日维新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九 戊戌变法,二 百日维新,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百日新政 1背景 (1)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 ,民族危机严重。 (2)康有为再次上书,终于引起光绪帝的重视。 (3)1898年1月,康有为呈上 ,呼吁实行变法。 2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它是维新变法的 和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胶州湾,应诏统筹全局折,宣言书,3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准许臣民 ,允许创办报纸,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 (2)经济方面: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3)军事方面:裁汰 ,军

2、队改用西法训练。 (4)文教方面:废八股,将各省大小书院、祠庙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_,创办各种专业学堂以及派人赴日本留学等。 4光绪帝采取猛进政策:诏令各官署,应办诸事,限期执行,否则严惩不贷。,上书言事,绿营,学校,二、戊戌政变 1新政危机 (1)原因:变法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招致他们的抵制和反对。 (2)表现: 逼迫光绪帝免去 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沉重打击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胁迫光绪帝,规定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大力提拔亲信 ,授其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倒向慈禧一边。,翁同龢,荣禄,2戊戌政变 (1)囚禁光绪帝:9月21日,慈禧太后宣

3、布重新“训政”,将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2)搜捕维新党人: 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流亡日本。谭嗣同、杨锐等人被捕。 9月28日,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慷慨就义,史称“_”。 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罢黜,或被放逐。,戊戌六君子,(3)变法失败:政变之后,顽固派取缔学会,封闭报刊,新政措施中唯有 等得以保留。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三、戊戌余音 1变法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消极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京师大学堂,3积极影响 (1)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随之改变。 (2)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

4、会时尚,“ ”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3)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 的迅速到来。,变革,觉醒,革命时代,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上至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下至经济基础,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派力量的薄弱。,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

5、亡图存是首要目的。 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从推行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不分轻重缓急也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特别提醒】百日维新的特点要从维新变法的性质、目的、作用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典例1】戊戌变法运动是( )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一场贯穿着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B C D 解析:项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和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变法的始终。项正确。 答案:D,1.失败原因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6、特殊国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社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中国有着近2 000年的封建统治历史,清朝建立了一套较完备的统治机制,封建势力十分强大。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历史意义,(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只是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有限的改革,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3历史意义 (1)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所以变法是爱国的、进步的。 (2

7、)从变法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从变法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特别提醒】戊戌变法尝试了一条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来实现救亡图存的新道路。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为以后的探索提供了借鉴。这场政治运动暴露了顽固派极端反动、凶残的本质,促使更多的人抛弃幻想,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典例2】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新派企图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有限改革 B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C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

8、小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维新派失败的原因。其中A、B、C三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在具体问题上的反映,而此题要求回答根本原因。 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

9、被迫流亡海外。,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

10、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没有看到。 以上均引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探究问题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存在着怎样的缺陷?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探究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的“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中的“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等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应从两本著作的“作者就是当事者”分析存在的缺陷;第二小问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史料的搜集、甄别等问题。,探究结论 (1)看法:材料一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发动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是由于对改革缺乏周全的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实力对比悬殊。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注意的问题:关注、搜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