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958239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历史同步优化指导(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1.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自然经济 (1)地位:中国_社会的经济基础。 (2)特点: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_。,知识点一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传统,自给自足,2家庭手工业 (1)形式: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_”的经济形式。 (2)产品:大部分由农民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_。 (3)原料:自己_和_。,男耕女织,流通领域,种植,采集,3田庄手工业 (1)背景: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_。 (2)史证: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_上的冶铸锻造铁器的情景。 (3)地位: 田庄是一种新的农

2、业生产组织形式。 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是_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田庄,汉画像石,自然经济,阅读课本第一目第三自然段及“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汉画像石”图片与下列材料。 材料 滕州汉画像石内容极其丰富广博尤其是早已闻名海内外史学界、冶金学界的冶铁图,出土于滕州宏道院等处,为中国少有的汉代冶铁图像。,冶铁图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汉画像石出土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 信息:汉代田庄中冶铁的情景;手工业的发展规模。 意义:为我们研究汉代冶铁等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历史材料。,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

3、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解析:材料的大意为:山东半岛最东部的登州府家庭棉纺织业相当普遍,生产的布料除自给外还卖到乡里的集市上,再由布贩转运卖到城市里。故本题应选B项。 答案:B,2我国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田庄( ) A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B都由地方官府进行控制 C与手工业生产没有关系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作物栽培、蚕桑作业、兵器修造等,涉及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活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田庄的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A

4、,1“工官”制度 (1)产生:从_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行业都收归官办,由_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各“_”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_专用和_私用的物品。,知识点二 “工官”和“匠户”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汉武帝,政府,工官,官府,皇帝,(2)特点: 手工业产品,除皇帝赏赐外,_不得使用。 其经营对_市场没有明显影响,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 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_、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_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_的,往往导致失传。,平民,民间,帝王,新技术,封闭性,2“匠户”制度 (1)含义:中国古代从事_的专业人户,称为“

5、匠户”。 (2)演变: 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_的制度。 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_方式役使。 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手工业生产,定期服役,强制,(3)影响: 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_受到严重的束缚。,劳动创造性,易错警示 官营手工业并不是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据主导地位。 (1)在明代前期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代表当时手工艺的最高技术水平。 (2)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阅读课本第二目第一自

6、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据考工记记载,齐国的官营手工业包括木作、冶铸等行业共30个专门的生产部门,“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这一时期出土的手工业品上往往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他们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负责。,根据材料,归纳官营手工业的特征。 提示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管理;规模大,分工细,代表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外国贡品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解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征调手艺最精湛

7、的手工业者进行生产加工,代表了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答案:D,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官营手工业如果分工过细导致利益降低,最终结果就是分工发展被迫终止,分工过细只是导致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利益内耗指的官营手工业下,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

8、最终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管理成本增加,并未涉及管理僵化,故C项错误;外部竞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B,知识点三 纺织业的发展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地中海,丝国,官营纺织业,私营纺织作坊,棉纺织技术,棉布,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深化拓展 纺织业在我国古代得到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政府重视的结果:商朝曾设专职官员,经营丝织业;汉代设“东西织室”。 (2)官营手工业水平高,规模大;私营作坊的兴起及发展。 (3)技术的不断革新:如元代的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 (4)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推动了丝织业

9、的发展。,阅读课本第三目第四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从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 我国丝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丝织品出口历史久,价格贵,曾改变了古罗马贵族的服饰习惯,迫使当地最高统治者下令干预。,1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提高。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极有可能是( )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10、因而提高 B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体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解析:中国古代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故而随着以女性为主体的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女性的家庭地位日益提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明显不符合史实。 答案:B,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解析:A项马王堆汉墓是汉代的;B项黄道婆是元

11、朝时期的人物;D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作品;甲骨文是商代的主要文字,故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能够反映商代纺织业的情况。 答案:C,1冶铜技术 (1)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_,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而不是主要的_。 (2)商代:青铜器分布相当广泛,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 (3)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_的象征,代表着_和秩序,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知识点四 先进的冶金技术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铜器,生产工具,礼制,权力,2冶铁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春秋晚期的遗物。当时炼钢和_工艺已有所发展。 (2)汉代:汉武帝时代推行铁业_制度;冶铁开始使用_做燃

12、料;竖炉冶铁由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发展到_鼓风。 (3)东汉:南阳太守_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4)南北朝:出现了技术先进的_。 (5)北宋:有了以_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淬火,官营,煤炭,畜力,杜诗,灌钢法,煤,阅读课本第四目第一、二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湖北盘龙城遗址,发现了这一时期的铸铜作坊,说明商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此时,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商代后期,青铜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高峰,表现为器类繁多,造型庄重

13、,花纹繁缛细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西周的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 提示 状况:青铜器铸造进入高度发达、繁荣时期。特点:规模大;技术先进并不断发展;种类多;造型美观;西周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1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解析: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四个图片中没有一件农具,据此可排除B、

14、C、D三项。 答案:A,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解析:“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指的是把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再加热锻打的灌钢法,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南北朝。 答案:C,1制陶业 (1)原始社会: _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山东龙山文化出现蛋壳_。 (2)唐代:美术陶制品“_”风行一时。 2过渡时期:从_中期到_晚期。,知识点五 陶瓷业的成就 (难度系数: 高考指数:),彩陶,黑陶,唐三彩,商代,东汉,3制瓷业,青瓷,制瓷业,青瓷,白瓷,四

15、川大邑,釉下彩绘,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粉彩瓷器,4.影响:唐宋以来,瓷器成为“_”的重要商品,深受_人民喜爱。 轻巧识记 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个三”,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各国,阅读课本第五目第四、五自然段及下列材料。 材料 珐琅是一种玻璃质材料。清康熙年间,开始用进口的珐琅原料画在瓷胎上,烧制出珐琅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 提示 中外交流频繁,引进西方原料改进生产工艺。,3经营方式不断进步。从经营的方式来说,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明代中叶以后,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4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虽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5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并存。一方面,家庭手工业占有一定的比重;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前的中国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