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81874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语文古诗复习(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册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朝 李白(侧重于背名句)弃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或者说明人的思想感情是日无法斩断(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怒,似水难断的愁思)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眷恋岁月飞逝难留的句子:弃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感叹人生的烦恼的诗句:乱我心者,今日之多烦忧。4.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2、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5.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二、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重点 2007年36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与衡阳燕去无留意想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建功立业,击败敌人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抒发征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上阕写了哪些景,有何

3、作用?答: 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4.“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将士们什么样的感情?答: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5.主题: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浓重的乡思之情。三、天净沙秋思

4、 元代 马致远(2005年连云港市中考已考 仅背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能表现游子思乡这种朗两萧瑟之情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s(重点 2007年35页)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回忆被贬生活的诗句: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界的变迁,回归后的畅想与生疏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谢白居易的同情和勉励的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

6、情;“到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8诗歌第三联(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在何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病树”比喻,“形象生动地提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五、无题 唐朝 李商隐(侧重于背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形容一个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

7、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答: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答: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4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答:这是诗人对情人真挚感情的自我表述,诗人巧设比喻,形象地表述了心中的思恋之情。六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七夜雨寄北 唐朝 李商隐s(重点 2007年35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

8、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6.“问“、“话”二字

9、好在何处?“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7.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答: (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七论诗 清代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人过去,又将有新一代人出现.2、这首诗中李杜指的是唐朝的李白和杜甫。3、风骚原来指诗经里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4.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答:同意。“万口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不新鲜”并不是贬低李杜。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