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58866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巧妙运用提问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倡导学生质疑问难 巧妙运用提问方法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张新元【内容提要】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新的问题终,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质疑(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的提问、巧妙的提问,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既然质疑、提问直接关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疑、提问的艺术是当今教育、新课

2、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关键词】质疑、提问、课堂、教学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我曾听到一位外国经理向记者坦露:他的中方助手总习惯于聆听上级的指示,却从不习惯于发表和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唯唯诺诺,做个听话的好孩子“的旧传统教育观下的产物吗?长期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不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学生厌学的有,苦学的有,离开老师不会学习的更是比比皆是。究起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疑问、提出疑问、进而

3、解决疑问,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古今中外,主张大胆质疑、积极提问的名人名家举不胜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宋代陆九渊说:“为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又有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则主张“博学”,要多问、多闻、多见、多识,而这一切基础就是“多问”。他的“不耻下问”至今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呢。同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我意如能令学生在上课时主

4、动求知,主动学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讲课本为本务。教师指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果则教师真正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这更是深刻地阐述了惟有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巧妙运用提问方法,才能真正打开智慧的宝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质疑问难,并巧妙运用提问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研究、探索的自由天地,不但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倡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巧妙运用提问方法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以便与各位同仁交

5、流并得到指正。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踊跃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应该与同学们一起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应该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如学生在学习课文开国大典的第七自然段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料不到”的问题:“为什么前面的一句话用的是欢呼,而后一句话用的却是欢跃呢?为什么不用同一个词语呢?”再如学习完草船借箭后,有人就课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明明是用船上的稻草人把曹操的箭骗来的,为什么课题不是草船骗箭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他们进

6、行大加赞赏和表扬!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在于创造,如果一切以书本为经典,以老师为准绳,只能导致历史的倒退、民族的衰败、思维的僵化教师要主动要求、积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倒老师”来激发、培养他们的质疑兴趣。二、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虽说质疑只是要学生读课文后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会不会的问题。实践证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提不出问题,这并不表明他们都懂了,而是缺乏阅读能力,找不出文章的主干,这就需要老师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强调了方法的重要性。教师要会质疑,也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一些方法。1根据标点符号质疑中国的语言

7、文字博大精深,标点符号的作用功不可没。换而言之,课文中的标点符号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中,我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后一个没有加引号呢?”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多次出现了感叹号,多达17次。我便让形式找到感叹号的出处,并提问学生:“感叹号在各处的朗读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再如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诱惑人的鱼。”我就抓住加引号的鱼提问学生:“这个鱼为什么加了引号呢?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通过抓住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来引导学

8、生思考、讨论,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也让学生领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2根据课文中心词(语)中心句质疑课文中的中心词(语)是“文眼”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就是课文的中心词。当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学生就很快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呢?”这时,我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细读课文。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教师可对“纹丝不动”引导学生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能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呢?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纹丝不动表现

9、了他的什么品质?”每一篇课文都要表达明确的中心意思,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进行质疑,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中心句是:“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抓住次中心句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是爱?你是怎样理解的?”无论是对课文中心词(语)进行质疑,还是对课文中心句经常质疑,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中心思想质疑中心内容:运用此法,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便首先必须寻找课文的中心内容。如慈母情深这课,让学生找到课文

10、的中心内容是描写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给钱我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情。学生很自然地便会提出:“贫穷辛劳的母亲为什么能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给钱我让我买青年近卫军?”这样切合了课文所表达的中心。中心思想:运用此法,学生在学习课文后总结课文中心思想时引导质疑。如学习通向广场的道路不止一条,让学生自己提问:“我们学习完了课文,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这样可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升华感受。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巧妙运用提问方法训练学生思维1学会设疑设疑即设问,答案往往在课文中就能找到。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上课伊始便提出:“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写了一

11、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再如学习捞铁牛一文,也可以提出:“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什么方法捞铁牛?结果怎样?”教学这两课,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读懂课文,把握故事梗概。同时了解记叙文的几个基本要素,有利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会质疑,巧妙提问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引起深入地研究。它是学习的动力,思维的开端。“学贵有疑”,能够提出疑问,说明他思维活跃,进行深入地思考了。如果能提出一些巧妙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求知,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故问其反,活跃思维反,即是唱反调,对教材的内容或形式故作否定,或对教材内容作反面的引申。于“反”设问,犹投石激浪,其意在“反”的冲突,

12、给学生造成强烈刺激,学生很感兴趣,从而反识其意,活跃了思维。如教跳水反面引申:“船长如果不开枪,逼孩子跳水,还有别的办法救孩子吗?”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用帆布、用棉胎垫在甲板上让学生用他们想到的各种办法与开枪逼孩子跳水作对比,得出船长的做法在当时来说,是唯一明智选择的结论,从而认识到船长的沉着冷静和机智果断。这种方法,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证明,这种问法可训练、活跃学生的思维,犹如“平地起波澜”,往往令学生深思、效果显著。抓住矛盾,激活思维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而实质并不矛盾的内容。教师找出这些“矛盾”的地方并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

13、高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武松打虎一文中,我让学生找到酒倌夸赞酒好,三碗不过冈的句子,再读读武松说喝了三碗怎么一点也不醉的句子,然后文:“这两个内容是否矛盾?”这一问,就像捅了马蜂窝。学生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肯定是酒倌在骗武松,卖假酒;有的说这是酒倌在说大话;还有的说可能是作者粗心,所以写得前后矛盾了。这时,我引导他们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依据来说明是否矛盾,在“矛盾”的兴趣驱使下,学生都能自觉地去读、去思考,终于明白这里的矛盾是不存在的:酒店卖的的确是好酒,也的确有三碗不过冈的事实,着可从武松上景阳冈时的表现看出,而之所以武松喝三碗不醉的原因,可从他一连喝了十八碗酒中看

14、出他的酒量好。由此可见,教师抓住“矛盾”发问,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真伪,最后“矛盾”逐渐消失,学生对课文内容也了如指掌。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激活了。3学会激疑,无疑设疑所谓激疑,是指学生本无疑问,通过教师的讲述,激起学生思考,进而发现疑问,提出疑问来。这是一种无疑处见疑。教师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合理运用设疑的教学策略,在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节的最后一句时,教师故作姿态设疑:“这句话好像与上句的静、清、绿毫无关系。我觉得可以删去。那么有意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不一会儿,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领悟了作者的协作意图,

15、认识到“才”字的深刻含义。原来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是要突出漓江水的静。又如月光曲有句写盲姑娘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我不是直接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姑娘是什么人,而是这样设问:“盲姑娘刚才的话是随便说说的吗?既然盲姑娘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她为什么要说是随便说说呢?”弄清这个疑惑,便会深入地理解盲姑娘是一位酷爱音乐、善解人意、能体谅他人的好姑娘,从而有助于理解贝多芬推门入内为他们弹奏音乐的原因。诸如词类的疑惑,教师要能在无疑处设疑、生疑、见疑,并最后帮助学生解疑,就会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深刻的领悟。4学会存疑先贤圣哲一贯提倡为学者要有存疑的精神。因此,在整个教

16、学过程,学生的思维一旦被老师激活,会提出许许多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有一定难度,是教师始料未及的,须谨慎作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有些学生提出:“邱少云当时被火烧时,身上一定有炸药包,为什么身上烧着而炸药包没有爆炸呢?我认为这没有道理。”再如草船借箭一课,有学生就提出:“我认为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好,因为这些箭是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骗过来的。如果用了借,那一定要还的,而事实上诸葛亮并未还箭给曹操。”这些具有深层次的问题,老师真的不好立即回答。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暂时存疑,等待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后再总结或解答,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外时间去找资料解决。这样延时存疑能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的兴趣。上述这种提问,也是学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