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558091 上传时间:2019-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题引路快速学写记叙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十、怎样写记叙文 伯涛:张老师您好!我们又来了,今天咱们要讨论什么方面的问题呢?老师:欢迎你们来做客!今天,我计划和你们谈谈怎样写记叙文这个问题。黄敏:我记得您以前曾经结合实例给我们讲过如何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材、按排段落、表达方式,。我们虽然按照您讲的这些问题把它们都基本上作好了。但是,一上作文课、面对着作文题目,究竟怎样写,有的问题我们还是不大清楚,您就结合事例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问题吧。老师:黄敏,你的记性不错,看来我过去讲的写作文的基础知识你们掌握得比较好。写作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了,写记叙文就比较容易了。你们先看下面这篇初中生获奖作文,咱们再讨论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凤 凰 桥”

2、古 柏 悠悠岁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祖先曾经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不少的古石 拱桥、古柏等许许多多宝贵的遗产。但是,您见过或者听说过古柏与古石拱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遗产吗?然而在河北省赞皇县阳泽乡的尹庄村,村东就有一座这样的“ 凤 凰 桥”古柏。这座古桥是由未打磨的石头砌成,桥北侧石拱上长着一棵胸径约90厘米、高约11.6米39米、树冠覆盖面积约80平方米。奇特地生长在一座长约20米、宽约4.76米、桥拱高约3米(含拱厚1.15米)、跨度约4.3米的东西走向的古石桥北侧石拱中间稍微偏西的石缝间( 桥南侧的石拱上长着一株高约2.65米,胸径约12厘米的小侧柏树)。至于小石桥和古柏的年龄

3、已无原始资料考证。但是,据石家庄市林业局的专家说:“该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余年了;据测算,古柏树龄在1400年以上。”目前市政府已作为一级古树挂牌保护。 令人称奇的是,就是这么一座简单甚至是有些“简陋”的小桥,在当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中却颇具历史传奇色彩。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的人说是几粒柏树种顺特大洪流而下,落在了凤凰桥桥拱石头的缝隙里,来年春天遇到雨水开始了年复一年的缓慢生长;也有的人说是鸟儿将几粒柏树籽当作食物储藏在桥拱的石头缝隙里,来年春天遇到雨水开始了年复一年的缓慢生长;无论是何种版本的说法,古柏生长在石桥桥拱石头的缝隙中,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形成“古桥古树融为一体”的

4、奇特景观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树生得也颇“聪明”,不但没有破坏石桥,反而起到了加固桥身的作用。同时亦颇具“生命力”。试想:千百年来,无论是多少特大干旱将生长在肥田沃土边上的一些树木旱死,还是狂风骤雨把生长在坚实大地上的部分树木连根拔起,但它都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无情而残酷的劫难生长至今,实属罕见。桥南侧面长有碗口粗、高数米的柏树,亭亭玉立;桥北侧面长有俩人合抱不住的柏树,并分成两个躯干,高10余米,依然枝繁叶茂。据考证,南北树干同根,实为一树,南为“凤头”,北为“凤尾”。据赞皇县志记载:“此桥为凤凰桥,在阳泽乡尹庄村,始建年代无从考证,桥悬巨石而成,桥北侧拱上有柏树一株,高数丈,粗

5、可围,石危土薄,虽遇大风,而屹然不损。”更奇的是,关于这座桥,在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隋炀帝有三个女儿,三女儿三皇姑要出家,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当时隋炀帝干涉她的婚姻自由,她爱上了一个小伙子,隋炀帝不允;也有的说是隋炀帝是个暴君,三皇姑看不惯朝里种种景象,执意要出家,隋炀帝当然不允许,就派了御林军到处追赶,一直追到这座石桥,当时三皇姑已经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眼看就被御林军捉住了,这时天上飘来一片祥云,飞来一只凤凰,落在桥头,三皇姑跨上凤凰扬长而去,飞到苍岩山出了家,这“凤凰桥”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从此人们都以为这是神仙下凡了”,在桥的东面给古柏修建了一座小庙,庙中供奉“老柏先生”,

6、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谁不但都不敢上树去砍树枝,唯恐触怒神仙而惨遭不测。平时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庙会,周边县的一些人,纷纷络绎不绝地前来祭奠它,以祈求全家人一年平安、好运、幸福。你们看作文是不是属于记叙文范畴呢?海文:我看它就属于记叙文。老师:对。你们看它是怎样选材的?小红:我看这篇文章的作者从全国有很多极平凡的祖先遗留的古柏、小石桥中选取了二者融合为一体的事,这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而不平凡的材料,就十分新颖独特,令人感到新奇。老师:对。选择一个新颖独特或是平凡中见解不平凡的材料,可以说是作文就成功了一半。你们再看它是怎样确定主题的?伯涛:我认为在选好材后,就从材料

7、中提炼出“1400多岁的古柏生长在隋朝建造的小石桥上,实为罕见,当地民众关于凤凰桥古柏颇具历史传奇色彩”这一中心思想,使文章的重点就很突出、主题鲜明。老师:伯涛说的正确。选好材料后要确定本次作文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去写,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这样写才不会偏题跑题,才会有主心骨,才能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如果是在考试时就容易得高分。你们看作者确定的题目怎么样?黄敏:从这篇文章的题目看,它既新颖,又是全文的精华,十分精辟,简练。老师:说得好。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心灵的窗口,是浓缩文章的精华,要短小精辟,切忌长而空。你们看这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如何呢?海文:从这篇文章的结构看,开头部分概括介绍了古柏长

8、在古桥拱上的概况,起到了引领全文的作用;中间部分通过叙述和描写古柏长在古桥上详细情况;结尾部分用周边百姓将古桥古柏视为神仙而加以供奉,呼吁了开头,结构严谨。老师:对。布局谋篇就是指从结构上说,一般比较提倡总分总的结构,即开头引领全文,中间具体得当的叙述和描写,结尾概括全文,这种安排能使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大家再看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呢?小红:从这篇文章的顺序看,它是先写看到古桥古柏,再写专家介绍和测算,接着写古柏的生长,很明显是按时间顺序而写的。老师:有道理。写作顺序是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按时间顺序写,按空间顺序写等等。其次,还要学会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用过渡句使段

9、与段之间自然衔接,用关联词语把前后两个句子连接起来,让文章有条不紊,脉络清楚,前后的链接更紧凑。同学们再看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海文:我看它的开头:“悠悠岁月,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祖先曾经给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留下了不少的古石 拱桥、古柏等许许多多宝贵的遗产”写得十分精彩;中间部分:“有的人说是鸟儿将几粒柏树籽当作食物储藏在桥拱的石头缝隙里,来年春天遇到雨水开始了年复一年的缓慢生长”、“无论是何种版本的说法,古柏生长在石桥桥拱石头的缝隙中,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形成“古桥古树融为一体”的奇特景观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写得内容充实、丰富;结尾部分:以“人们都以为这是神仙下凡了”,在桥的东面给

10、古柏修建了一座小庙,庙中供奉“老柏先生”,村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谁不但都不敢上树去砍树枝,唯恐触怒神仙而惨遭不测。平时香火不断,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庙会,周边县的一些人,纷纷络绎不绝地前来祭奠它,以祈求全家人一年平安、好运、幸福。”表达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老师:说得好。表达方法一般都比较认同“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精彩,才能吸引读者;中间主体部分要像猪肚一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才能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一样响亮有力,才能升华主题。在考试评卷的过程中,由于都是同一题材的作文,评卷老师早已审题疲劳,往往只

11、是看文首和文尾,中间只是胡乱的瞄一眼,甚至不负责任的只视文章的字数够不够、字是否美观、卷面是否整洁而定分。所以,凤头和豹尾显得尤其重要,再加上一个新颖独特的题材和美观而整洁的文字,评卷老师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此作文必得高分无疑。下面再看它的内容是否充实具体呢?伯涛:我看内容丰富而具体,尤其是细节描写“这时天上飘来一片祥云,飞来一只凤凰,落在桥头,三皇姑跨上凤凰扬长而去,飞到苍岩山出了家”,“千百年来,无论是多少特大干旱将生长在肥田沃土边上的一些树木旱死,还是狂风骤雨把生长在坚实大地上的部分树木连根拔起,但它都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无情而残酷的劫难生长至今,实属罕见。”。写得就很生动

12、、形象、具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老师:说的是有道理!内容丰富而具体,是每一次作文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内容充实与具体,就要学会捕捉细节,抓住细节去展开描写。细节描写,当然,写作时不可能所有的细节都要面面俱到,要根据作文的需要,突出重点的需要详写,与主题无关的,要略写。要把握好这一点,你们在读课外书时,要选一篇文章,找到文中详细描写的地方,弄懂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了解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才能使文章生动具体,重点突出。多次这样以范文为例有针对性地阅读,才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此持之以恒,才能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下面再看这篇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黄敏:我看人家作者写得语句十分通

13、顺。老师:说得正确。语句通顺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之一。要特别注意,每写一句话都要把话说完,不要急躁,不要匆匆忙忙地只说半句话,切忌意思还没表达清楚就收笔。咱们再看这篇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小红:我看有拟人,如:“这树生得也颇“聪明”,不但没有破坏石桥,反而起到了加固桥身的作用。同时亦颇具“生命力”;引用,如“据石家庄市林业局的专家说:“该桥建于隋朝,距今已有1500余年了;据测算,古柏树龄在1400年以上。”等。老师:小红说的对。学会用好词句。一篇文章如果有几个成语,或是有几个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有几个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那么这篇作文就算是有了文采。你们再看这篇文章有没有错别字呢?

14、海文:我读了两遍,也没有发现有错别字。老师:对。没有错别字是一篇好文章的基本要求。当然,你们写作文时,难免会出现错别字,但是,我们要尽量养成少写错别字或不写错别字的良好习惯。小红:我们在写记叙文的过程中,容易存在哪些问题呢?老师:对于你们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写作中,还容易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切题。文章的开头、结尾切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的感觉。但有些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切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学不明白倒叙方式开

15、头的记叙文,开头一般得入题,并且结尾要回到文章的现实中来;顺叙式的记叙文,开头可入题也可不入,而结尾部分是必须要切入题的。二、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模糊。有些同学不讲究记人和记事的记叙文在写法上的区别,常常是看到一个题目就没头没脑地写下去,结果把一篇文章写得非牛非马,而成为“四不像”。原因在于他们不明白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应该突出强调的是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开头结尾突出强调的才是事。另外,记人为主的记叙文也要记事,通过事件的叙述、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记事为主的记叙文也要写到人,目的是通过人物的交代和细节的详细描写,使事件的记叙更具体、更完整,深刻地揭示事件意义,表现文章主题。三、选材缺乏典

16、型,重点不突出。选材缺乏典型是部分同学写作中存在的通病,许多同学愿意写别人的材料,不愿写自己的材料。事实上命题作文倾向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而不善于挖掘并运用自己生活中丰富的材料,而就下手写作文的同学也是难于写出好文章的。例如,中学生活告诉我一文,许多同学不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材料,特别是自己体验生活的材料,却去写别人的事迹材料,而自己的事迹、感受却一点也没涉及。另外,重点不突出也是部分同学在写作表达上常犯的毛病。例如,“看电视剧少年毛泽东的感想”一文,有些同学把部分笔墨集中于此,只习惯于在主体部分中完整记叙事件的过程,最后,在结尾处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觉得这样就可以了,文中很难看到其作者深受感动的情景或受感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是说没明确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