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4571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冻式干燥机的冷媒循环原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冷媒冷冻式干燥机是根据空气冷冻干燥原理,利用制冷设备将空气冷却到一定的露点温度后析出相应所含的水份,并通过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再由自动排水器将水排出,从而使空气获得干燥。冷媒冷冻式干燥机利用制冷技术,使压缩空气冷却到一定的零点温度,使所含蒸汽凝结成液态,通过机内独特的结构系统,在重力沉降,撞击、离心及弥散等作用下,把冷凝液滴及以贮气罐,主过滤器初步处理后的压缩空气中残留的大部分固体颗粒和油滴高度积聚,再经高效分离器,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并通过自动排水器或定期排放排出机体外,从而得到无水,含尘(油)量极少的高净压缩空气,使气动系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冷媒冷冻式干燥机是各类空气压缩机最好的处理设

2、备,是气动控制、气动工具、喷漆涂装精密机械,食品包装轻纺化工等各行业理想的洁净气源装备。一、工作原理冷媒冷冻式干燥机是根据冷冻除湿原理,利用全封闭压缩式制冷系统,对经空压机排出的压缩气体冷却降温,使其中所含的大量饱和水蒸气、油雾凝结液滴,经过经汽水分离后由自动排水器排出,在较高温度的饱和压缩气体进入冷媒冷冻式干燥机的预冷器,在预冷器中与来自蒸发器的干冷气体进行热交换,降低温度后进入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与冷媒汽进行第二次热交换,使本身温度降到接近于冷媒的蒸发温度,在两次降温过程中,压缩气体中的水蒸汽得以凝结成液态水滴并随气流进入气水分离器,分离下来的液态水经自动排水器排出机外,温度较低的干燥压缩气

3、体进入预冷器,与刚进入的湿饱和气体进行热交换,使本身温度得到提高,从而在冷媒冷冻式干燥机排气口得到含水量较低(即露点较低)、相对湿度也很低的干燥压缩气体。冷冻式干燥机由于工作可靠、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廉而成为各行业空压站房净化设备的首选机型。二、冷冻式干燥机制冷系统冷媒循环原理分析:1、开机后冷媒经压缩机压缩由原来的低温低压状态变成高温高压的蒸气。2、高温高压的蒸气流入冷凝器及二次冷凝器,其热量通过热交换被冷却介质带走,温度下降,高温高压的蒸气因为冷凝变成了常温高压的液体。3、常温高压的液体冷媒流过膨胀阀,因为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压力降低,使得冷媒变成常温低压的液体。4、常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后

4、,因为压力的降低液态冷媒沸腾蒸发变成低压低温的气体,冷媒蒸发时吸收了大量压缩空气的热量,使得压缩空气的温度下降达到干燥的目的。5、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冷媒蒸气,从压缩机的吸气口流回,被压缩压缩后排出进入下一循环。三、产品特点制冷及空气系统,经专家准确计算,设计参数均留 20%以上的余量。制冷压缩机采用国际先进的旋转式或涡旋式、活塞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及半封闭螺杆式制冷压缩机(20HP 以上),运行稳定,噪音低,性能可靠,省电寿命长。能效比高,防护等级为 IP54(防尘及防溅)热交换器、风冷凝器选用优质铜管带纯铝鳍片,拢流结构换热产率高、因而体积小,结构紧凑。筒体材料选用不锈钢或碳钢镀锌,可避免对压缩

5、空气的二次污染。制冷控制元件均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丹麦丹佛斯(DANROSS)和美国波斯兰(SPORLAN)、(ALCO)等制冷元件,性能优良。具有热力膨胀阀的节流降压功能,热气旁通阀的能量调节功能,过电流、过负载、冷媒高压保护等功能。气液分离器采用旋风分离与不锈钢丝网捕雾有机结合,具有气液分离效果彻底,避免水份的二次蒸发,确保冷媒冷冻式干燥机的干燥效果。它比旋风分离器性能好,同时又比过滤式气液分离器使用成体低,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水冷凝器为优质低翅铜管,慢水流、多冲程,换热效率高,长期使用不宜结垢。自动排水器按需设置,除水加节能,效果好;浮球式,电子定时可选择。外转子冷风扇,大风量、低噪声,频繁启停长寿命。承压部件均按国家 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和 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进行制造、试验和验收,并接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的监督。冷媒冷冻式干燥机设备结构设计合理,便于维护保养;表面热喷塑,外形美观,不生锈;无基础安装,运行平稳无振动,维修率低,无消耗品,运行费用少,连续运行无须专人守候。以上由东莞盛铭达技术提供公司网址:http:/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