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393995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就业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按照市政府关于关于报送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的通知(攀办函2010221号)要求,结合我局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现将本局工作总结如下:一、“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的主要工作(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情况 二OO六年至二0一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在省就业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好“两个机遇”、紧紧围绕“两个加快”、强化“三个全面推动”以及市委提出的“四个倾力打造”的发展战略。通过近五年时间的努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的作用

2、明显增强,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顺利完成,就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就业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就业服务事业取得了新的辉煌,为我市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1、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稳定就业局势。十一五期间,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南,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就业促进工程,促进和帮助更多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再就业。从2006年至今,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近7万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余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近7千余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

3、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稳定。2、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取得显著效果。从2006年至今,我市积极落实新一轮的就业政策,及时研究和实施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措施,形成了更加符合市情的积极就业政策,有力推动了就业工作。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130本,全市共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8130本,发放社会保险补贴6862.89万元,发放培训补贴3001.09万元,发放职业介绍补贴182.91万元,发放岗位补贴1688.6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906.39万元,各项补贴资金额度均大大超过前几年,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

4、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力保群众生活。五年来,全市累计帮助11.24万名(次)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与尊严。3、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有效提高城乡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我市进一步继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推动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工作,加大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共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8万余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70%;农村劳动者3.9万余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4413(2009年-2010年11月培训6121人)人,创业成功1019人,创业成功率达60%。4、失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

5、建立了统一缴费基数和费率,统一待遇支付标准,统一基金收支管理,统一调剂使用的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机制。通过市级统筹工作,加之失业保险并入“金保工程”统一运行,全市失业保险费征缴额、新增扩面人数大幅度提高,累计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达935700人,共征收失业保险费45437.17万元。在受金融危机和8.30地震影响全市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累计新增扩面63594人,共有45672名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失业保险金13446.65万元。5、开拓性的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在落实一系列积极政策,推进就业促进工程中,全市就业服务系统坚持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围绕政策落实,开

6、拓性的开展了各项就业服务活动,促进了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具体目标任务,实行层层分解,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和政绩考核;二是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新政策,掀起了宣传政策的高潮,形成一个立体宣传的态势,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率先建立了失业预警制度,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景气指数,确定失业预警级别;四是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实行“互助式”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重点从扶持个人转移到扶持企业吸纳就业上来。截止目前,全市共计发放贷款10702.2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约5000余人就业,创业促就业的政策倍增效应正在体现;五是使用

7、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企业生产困难、农民工回流、就业压力加大等形势,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市经认真测算,于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提出70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支付方案。用于扶助困难企业,共有95家困难企业享受到了失业保险基金扶持,其中支付岗位补贴 50 户计 176907人次,金额6810.66万元,支付社会保险补贴 45 户计7168 人,金额312.13万元,降低费率减收3969.8万元,缓缴失业保险费2918.84万元,为稳定我市就业局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是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将我市8.30地震中因地震房

8、屋受损的群众列为援助对象,给予发放就业援助优惠证;七是就业服务功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全市金保工程顺利完成,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并入金保工作联网运行,实现“五保合一”统一征缴;八是完善援助政策,将“4050”人员突破到“4045” (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45周岁)人员,扩大了援助范围,认真开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援助服务活动,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二)2010年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我们把促进就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一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

9、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全面做好劳动就业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1、2010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完成情况。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达15000人,完成全年14000人目标任务的107.14%;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8000人,完成全年7000人目标任务的114.28%;其中: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700人,完成全年1200人目标任务的141.66%;保证每户“零就业”家庭都至少已安置了1名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动态消除了当期“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

10、%,全市就业局势基本稳定2、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优势,加大了投入力度,扩大就业和培训宣传深度和广度。建立了高效的促进就业资金保障机制,按照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的经费预算方案,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级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向用人单位和失业人员宣传各项优惠政策,使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项补贴金额逐年增多。全市共拨付创业培训补贴4066人,预计全年培训补贴经费拨付金额88万;拨付职介补贴2080人,补贴金额20.82万元;拨付职业技能鉴定补贴76人,补贴金额2.03万元;拨付社保补贴5

11、306人,补贴金额1591.13万元。3、培训促就业工作取得良好实效。为进一步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技能,贯彻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切实做到以培训促就业。今年,我市拓宽培训思路,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确定了失业人员培训工作思路和计划,建立健全各类培训台帐,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指导企业开展内部待岗培训,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引导失业人员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失业人员转岗就业技能;加大再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围绕市场需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组织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进培训和再就业紧密结合,提高培训后的再就业率。通过培训合格率

12、达到了90%以上,有80%的学员实现了就业,真正的起到了培训促就业的良好实效。今年,共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2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2%,培训后再就业率达70%;农村劳动者475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8%。 4、就业困难群体得到了有效的帮扶。近年来,随着就业困难群体范围的扩大,就业困难人员也逐年增多,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我市加大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推进困难群体就业,积极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加强灾区群众的就业援助,基本实现了灾区群众就业有门路、收入有来源、生活有保障;积极落实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组织开展就业援助进家入户活动,积极

13、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全市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在认真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由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月利用不同形式共同对困难人员入户进行帮扶。及时将每月收集的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就业政策送到困难人员手中,对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了入户调查、推荐岗位、跟踪回访“一条龙”的优质服务。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矛盾。5、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加快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建设要求,对照“六个到位”标准,实现了各工作平台办公设施高标准

14、、规范化。机构设置更加完善,职能范围有序扩大,人员基本得到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开展新农保,有效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促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将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用工信息发布、就业再就业统计等工作下移到街道(乡镇)、社区(劳动)劳动保障事务所,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6、减轻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特殊政策得到积极落实。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做好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今年我市继续动用失业保险基金4551.92余万元,用于困难企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对支持企业尽力保障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认定困难企业64

15、户,涉及职工12万余人,缓缴金额4334.68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就业的稳定。7、有力推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今年,我市按照创建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的要求,以解决创业资金、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创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政策,建立并实施创业扶持政策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开展创业培训,1019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8000余人就业。创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模式。实施“互助式”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重点从扶持个人就业转移到扶持企业吸纳就业,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45.2万元,较上年增长498.34%,直接带动62

16、00余人就业。 8、失业保险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征缴额达到1198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84.36%,在实施社会保险缴费有缓有降特殊政策的背景下,全面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9、失业保险、再就业基金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强了对失业保险、再就业基金财务的管理。深入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活动,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度建设,使基金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为确保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我局严格根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认真开展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接受市级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截留、挪用、私存私放等现象。二、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一)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用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