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392198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物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物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物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物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业发展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物业发展规划一、规划依据制定本规划的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3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4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5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6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7市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管理办法8有关文物及文化遗产研究成果、普查资料及考古发掘的相关资料。二、规划区域范围市全域。三、规划对象范围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本区域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名城(街区、村镇)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

2、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名人文化相关联的文化遗产;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第二章资源现状及发展形势一、文物资源现状(一)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境内已调查发现各类文物点5768处。已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9处,已申报国

3、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2处,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02处,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26处。文物点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省的文物大市。(二)文博机构: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14个。(三)馆藏文物:全市各地馆藏文物114193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的一级文物101件,二级文物380件,三级文物1266件。(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普查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6460项。县级467项;代表性传承人有国家级2人,省级23人。(五)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六)古建筑古民居:共发现古建筑古民居1200多处。(七)古山寨:全国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古山寨遗址351处。(八)名人文化资源:历代名人

4、有1600余位。为推进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二、文物事业发展形势(一)主要成绩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明显成就。1一批文物及文化遗产法规政策相继实施。文物保护制度初步建立;2文物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能力建设明显提高;3文物及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古文化遗址遗迹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状况得到切实改善;4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

5、化遗产保护名录;5博物馆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稳步提高。免费开放取得新进展,文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6文物科研工作取得新进步。文物安全工作切实得到加强,文物保护成果进一步惠及民众,文博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长。(二)困难和问题也要看到市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有待增强,肯定成绩的同时。建设工程中破坏损毁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文物保护政策特别是五纳入”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管理力量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工作需要;四是文物保护法规定的四有”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五是经费投入不足,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保

6、护维修、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因资金缺乏而无法进行。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遵循文物工作规律,紧紧围绕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快博物馆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设,构建文物保护体系和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确处理保护、管理、传承、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文博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促进大

7、别山试验区文化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坚持围绕大局、惠及人民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原则。三、发展战略(一)实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优先战略。以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保护制度建设、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文物调查申报、文物安全保障为重点。(二)实

8、施文物保护能力建设战略。以提高文物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发挥文物博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带动战略。以一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为重点。(四)实施文物保护体系及支撑体系构建战略。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保护为重点。第四章发展目标及规划布局一、总体目标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通过三至五年乃至十年的努力。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文物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文物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全面推进,博物馆体系建设和质量建设明显提高,保护文物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实现文物大市向文物强市的转变奠定坚实基础。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9、建立与文物保护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安全体系、文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博物馆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加快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步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力支撑和积极力量。二、具体目标(一)贯彻落实国家文物保护法规政策。(二)适时启动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古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规划编制。(三)全面排除境内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大险情。(四)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保障特色文化遗产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得到全面保护、研究和展示。(五)全面完成市、县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六)文物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单位安防、消防设施全面达

10、标。(七)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八)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政策。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九)健全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十)完成全市博物馆、纪念馆新建、改扩建任务。实现陈列展览和接待观众目标。(十一)做好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十二)加强文物保护维修。争取国家、省支持。(十三)完成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后续工作。启动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三、规划布局(一)重点实施六个一批:保护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一批综合性、专题性博物馆、纪念馆;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形成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科普

11、教育基地;打造一批文化遗产品牌、历史文化研发中心和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发展一批文化产品、旅游精品线路和文化服务项目。(二)构建十大特色文物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体系;古遗址保护利用体系;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保护利用体系;文物科普教育基地保护利用体系;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体系;名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禅宗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黄梅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古建筑古民居及古山寨保护利用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三)特色项目规划:规划一个古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前期研究项目:考古遗址公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一流的全国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故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革命传

12、统教育基地;科普园区;打造两个科技普及园区:印刷科普园区。中医药研发中心,开发三个文化遗产研究发展中心:文化研发中心。黄梅戏创作与研究中心;构建禅宗文化旅游景区。第五章主要任务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项目申报(一)着力抓好市区及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抓紧做好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全面启动保护规划编制。按规定核定公布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保护文物本体及其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二)加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三)加强市区及临近周边区域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四)加大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保

13、护力度。(五)加强古山寨、移民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二十一世纪文化遗产保护。(六)切实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对普查发现的5768处文物点进行分类拣选。(七)加强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已公布的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二、古遗址遗迹保护(一)认真落实市文化遗址遗迹保护管理办法加强市区、临近周边区域及全市古文化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编制保护规划,落实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责任。(二)做好全市古遗址保护工作。(三)保护市区及临近周边区域的省级古遗址、古墓葬。三、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及基本建设文物保护(一)加强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管理

14、。防止建设工程对文物的破坏,做好地下文物片区的保护工作。规划一批重点保护、利用项目,推进地下埋藏区文物保护与文物景观点建设相结合。开发红色文化、东坡文化、名人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二)建立完善考古发掘管理制度。加强考古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考古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以基本建设考古项目为主的工作格局,将基本建设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作为考古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城市考古工作,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城市发展史的考古调查;开展区域文明探源工程,着力构建区域文明表达体系;积极开展以配合古遗址保护为重点的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为编制古遗址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加强

15、重要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的保护和初步研究,加强考古资料整理和考古报告出版工作。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一)实施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文化(文物)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协调机制。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格局、风貌和特色,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二)实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编制市城市紫线控制规划界定公布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四)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制定保护规划。(五)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五、博物馆建设及馆藏文物保护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单位共计14个,目前。馆舍面积500平方米不等,普遍面临库房安全、消防、安防、恒温、恒湿设施不达标或没有配备设备等问题。(一)要统筹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完善和提高场馆综合服务水平,完善设施、扩大数量规模的同时,提升内涵质量;鼓励发展专题类博物馆,积极发展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保障特色文化遗产能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得到全面保护、研究和展示。基本形成以市级博物馆为骨干,市、县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为补充,规模适当、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博物馆建设体系。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二)市直建成功能健全、省内一流的市博物馆新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