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39122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重点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重点总结( 一 ) 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引申来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三家诗、四家诗诗经在秦时遭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诵,到汉时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学官,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今文。自东汉

2、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汉儒传诗,使诗经典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赋比兴指的则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

3、秋,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富有文学性。公羊传、榖梁传均作于汉代,前者为齐人公羊高所作,后者为鲁人榖梁赤所作,主要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叙事很少,文学、历史价值不高。“春秋笔法”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如今春秋笔法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就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尚书尚书本称书,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后儒家尊之为经,故又称书经。汉书艺文志谓原有百篇,曾经孔子删定并为之作

4、序。现存五十八篇。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上起唐尧,下迄秦穆,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其中虞书和夏书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某些传闻编写的,而商书和周书则基本上是当时史官的实录。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自汉以来,尚书即立于学官,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且有今古文之分。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汉人以为它是一部解说和阐述春秋的著作,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亦称春秋左传、左氏传。全书约十八万字,以鲁国十二宫(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顶、哀)的世次纪年,记载了

5、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11前468)共254年间个诸侯国的重要史实。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记述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完善和发展了由春秋开创的编年体史书题材,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保存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历史资料,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引证了春秋以前的一些古史传说,史料价值极高。左传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巨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其记载系统条理,有分析和评论,有追叙和附叙,首尾完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尤其是描写战争和辞令两个部分相当精彩。战国策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西汉刘向以为“战国时

6、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其作者无考,当是战国策士的集体创作,由刘向整理编订而成。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策,记录了春秋以后到汉以前共245年(前454前209)间诸侯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件,保存了战国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作品,其绝大部分篇章是记载战国时的谋臣、策士、纵横家之类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的,虽不乏后人增饰、虚夸的东西,却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的感染力。它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创造、发展和日趋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7、,分载周、鲁、齐、晋等八个国家春秋时代的历史,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思想受到老子的影响,却又与老子有很大不同。哲学上以“有情有信”却又“无为无形”的“道”作为本体,认为“道”先天地生,无所不在,不可闻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无常的。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进入齐玩物、外生死、无是非、无所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他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向往回归原始朴素的社会。庄子的散文极富文学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善于夸张,行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运用厄言、重言、语言等手法,“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将玄奥的哲理

8、与生动的形象及诗意的境界融为一体。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杂篇的作者说法不一。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在江汉一带的南方崛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即后人所说“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其代表作家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在出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楚辞这一新诗体,这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体是一次解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刘向收集编辑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作为一书,题为楚辞,东汉王逸又继作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作为这一诗歌总集的书名流传于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

9、著诗集。九章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九章的纪实性比离骚强,所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屈原的更多情况。在艺术手法上,九章采用了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表现的感情比较直接、奔放,但不如离骚浪漫。九歌九歌本来是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的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九歌共11篇,所谓“九”,并不表示确数。删诗说这种说法最早出

10、于西汉的司马迁,他认为是孔子删定了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与礼义,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1、神话的分类都有哪些?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创世神话。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地最为著名。那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机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很多种表达形态,都显示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2)始祖神话

11、。始祖神话也就是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是女娲抟土造人。这一则神话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造人和补天的功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着自己的始祖神话。它们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3)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成为一种集体表现,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我国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属鲧禹父子了。与外国

12、的洪水神话不同,我国的洪水神话,主要是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4)战争神话。这类神话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之间的斗争,有一定的史实的影子。如共工与颛顼争帝、黄帝与炎帝的战争等。这些神话,反映出了原始部落间的冲突与较量,以及各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发明创造。同时,这些神话也多少反映了古代人类对中国地理形势特点的幼稚认识。(5)发明创造神话。这主要表现在各种英雄神话上。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

13、它们看作是本不足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中国神话中有大量的有关发明创造的神话英雄形象,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2、先秦散文的分类都有哪些?先秦散文分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类。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也叫做叙事散文。其中,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诸子散文,也称说理散文,以论说为主。其中,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在墨子中语录

14、体有所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语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3、谈谈先秦诸子散文,即说理散文的发展状况。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却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其语言方面,它的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老子作为道家的著作,以韵文为主,但又有较为整齐的片段,且多押韵,表现为韵散结合的形式

15、,则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语句的情感表现和诗意的语言方面。其文章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延,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以比喻来表示深刻的哲理。和论语却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2)对话体和寓言体。先秦说理散文的对话体著作,主要是指孟子。其实,孟子也主要由语录体构成,它没有标题,每篇也不是说一个固定的主题,但有一些章节却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寓言体著作,主要是指庄子。庄子中虽然也有许多对话来说理,但更多的是借助寓言来说理,语言和章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独立成篇的先秦说理散文,最早是兵家的孙子兵法。它是由春秋末期孙武所著,今本一共十三篇,均有标题,整个议论都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