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92612 上传时间:2017-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1 年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B、由光子说可知,光子的能量是与频率成正比的,这说明了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是统一的C、麦克斯韦预言并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绿光变为红光,则条纹间距变宽解析: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中横波,A 错误;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是统一的,B 正确;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但是赫兹通过实验证明的,C 错误;因为红光波长比绿光波长长,由 x=L/d 可知,D 正确。2、如图 1 所示,一个与外界绝热的气缸有一个绝热的活塞,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

2、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 A 和 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 A 气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静止平衡状态,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 AC )A、气体 A 吸热,内能增加;B、气体 B 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C、气体 A 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增多;D、气体 B 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不变。解析:由于不计气体分子势能,所以气缸内的气体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电热丝对 A 气体加热,隔板是固定的,也就是 A 的体积不变,温度上升,所以 A 吸热,内能增加,A 正确;B 的体积增大,温

3、度升高,压强不变(与大气压相同)所以内能增加。B 选项错误,A 内能增加,分子动能就增加了,在单位体积分子摩尔数不变的情况下,撞击次数必然增多,C 选项正确。同理可知 D 选项错误,次数减小。图 1 图 2 图 3 图 43、如图 2 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n原线圈接电压为 u=U0sint 的正弦交流电,输出端接有一个交流电流表和一个电动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 R当输入端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带动一质量为 m的重物匀速上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I,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电动机两端电压为 IR; B、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nIC、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U

4、0I/ n;D、重物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I(U 0- nIR)/ nmg;22解析:由于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电路,所以欧姆定律此时不适用,根据能量守恒 U2I=I2R+mgV,所以U2=IR+mgV/I。A 错误。根据 I1/I=1/n,得原线圈中的电流为 I/n,选项 B 不正确。变压器输出电压为 U2,U 0/U2=n,故 U2=U0/n ,故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 P=IU0/n =U0I/ n。所以 C 正确。又根据能量守恒U2I=I2R+mgV,得到重物匀速上升的速度为 I(U 0- nIR)/ nmg,选项 D 正确。24、在四川汶川的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

5、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 O 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某时刻 2 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 A、B 两位置(如图 3 所示) 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地球半径为 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C )A、这 2 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R2g/r2;B、 卫星 1 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 2;C、 卫星 1 由位置 A 运动到位置 B 所需的时间为 r /3R。rD、 卫星 1 由位置 A 运动到位置 B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解析:

6、卫星绕地心 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GMm/r2=ma,而在地表有 mg=GMm/R2,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a=R2g/r2,A 答案正确;卫星 1 向后喷气,由动量守恒定律知,卫星 1 运行速度要增加,卫星1 并不能在原轨道上稳定运行而去追赶它前面的卫星 2,而是向更高的轨道上运动,则 B 错;卫星 1 由 A 运动2到 B 所需要的时间为 t=/,由图可知圆心角 =/3,而 a=R2g/r2=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rt=r /3R,所以 C 对,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变,万有引力不做功,只用来改变卫星的方向,grD 错误。5、如图 4 所示,两束单色光 A、

7、B 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光 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A 光的频率大于 B 光的频率;B、在玻璃砖中 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 B 光的传播速度;C、两种单色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的临界角较大;D、若用 B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则用 A 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解析:由题可知,n BnA,故 光的频率较大,即 VBVA,A 错;由 n=C/V 知,在玻璃砖中,V BVmax时导体棒的重力沿导轨向下的分力小于安培力,合力沿导轨向上,棒应减速,且随着速度的减小,安培力减小,合力减小,棒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V-t 图象的斜率

8、减小,其定性的V-t 图象如 C 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可能正确的,V-t 图象应该是 ACD。甲 图 4 A B 乙 C D 图 558、如图 5 所示,真空中电荷量均为-q 的点电荷 A、B 固定在相距 r 的两点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有 a 、b、c 三点, 点 a 在 A、B 连线的中点上, b 较 c 离 a 点近一些,则( BC )A、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 EbEcEa;B、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 c 点最高 a 点最低;C、若在绝缘的情况下将 A、B 间距缩小,则 A、B 的总电势能变大;D、若将另一点电荷+q 从 b 点沿 bc 移到 c 点,最终+q 的电势能变小了;解析:

9、不能确定 Eb和 Ec的大小关系,故选项 A 错;a 点电势最低,离 a 点越近电势越低,故选项 B 对;将 A、 B 间距缩小,电场力做负功,A、B 的总电势能变大,故选项 C 对;若将另一点电荷+q 从 b 点沿 bc 移到 c 点, UbcEQ,带电质点通过 P 点时加速度较大,D 正确;假设质点由P 运动到 Q,根据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为速度方向;电场线与等势面相垂直;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与场强同向;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指向运动轨迹的凹面,从而确定质点经过 P 时的速度和电场力方向,如答图 1 所示根据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可知,电场线由等势面指向等势面 c,故 a b c,A

10、 错误;电场力与瞬时速度成锐角,故由 P 运动到 Q 电场力对质点做正功,质点的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BC 正确;5、一个带活塞的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气体若此气体的温度随其内能的增大而升高,则( D )A、将热量传给气体,其温度必升高; B、压缩气体,其温度必升高;C、压缩气体,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其温度必不变;D、压缩气体,同时将热量传给气体,其温度必升高。解析: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气体被压缩又吸热,内能必增加,温度必升高,D 项正确选项 A,知道 Q 而不知 W 情况,B 知道 W 而不知 Q 的情况,无法判断 UC中,知道 W 情况又知 Q

11、情况,但不知数量关系,故也无法判断 U,所以 A、B、C 错猜题理由:理想气体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考查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亲睐的。6、如图 3 所示。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振子经 a、b 两点的速度相同,若它从 a 到 b 历时 0.2s,从 b 再回到a 的最短时间为 0.4s,则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B )A、1Hz;B、1.25Hz;C、2Hz;D、2.5Hz。解析:振子经 a、b 两点速度相同,根据弹簧振子的运动特点,不难判断 a、b 两点对平衡位置(O 点)一定是对称的,振子由 b 经 o 到 a 所用的时间也是 0.2s,由于 “从 b 再回到 a 的最短时间是 0.4,说明振子运动

12、到b 后是第一次回到 a 点,且 ob 不是振子的最大位移。设图中的 c、d 为最大位移处,则振子从 b 经 c 到 b 历时 0.2s,同理,振子从 a 经 d 到 a,也历时 0.2s,故该振子的周期 T=0.8S,根据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的关系,不难确定该振子的振动频率为 1.25Hz。猜题理由:近年来对于机械波的考查特别多,但是对于振动的考查相对少些,而且振动的周期、频率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同时也是机械波的基础。7、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人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进人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 则( AC )A、过程 I 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13、B、过程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 I 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C、I、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D、过程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在过程 I 中,钢珠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 冲量,选项 A 正确;过程 I 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 I 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与过程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之和,显然 B 选项不对;在 I、两个过程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各不为零。且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从整体看,钢珠动量的改变量为零,故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C猜

14、题理由:动量这一矢量作为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联系和枢纽本来就是经典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每年必考之内容,但是前些年主要在计算题中考查,会不会转移到选择题中去呢,我们拭目以待。高考预测试题:选择题(4)四川省球溪高级中学物理组 王城 适用:全国通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B、气体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产生的;C、用活塞压缩气缸里的气体,对气体做了 2.0105J 的功,若气体向外界放出 0.5105J 的热量,则气体内7能增加了 1.5105J;D、利用浅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制造一种热机,

15、将海水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可能的。解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大部分分子的动能增大,所以 A 错误;由其他压强的定义可知,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产生的,B 错误;有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可知:W=2.0105J,放热 Q=-0.5105J,则 U=1.5105J,C 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D 答案是可行的。猜题理由:热学部分的知识点虽然是属于非主干知识,但是高考几乎每年都在考试。而考生喜欢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结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方面进行考查,本题综合考查了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压强的产生、热力学第一、二定律。是一道来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基本试题。2、

16、一带电粒子以速度 V0沿竖直方向垂直进入匀强电场 E 中,如图 1 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水平方向,大小仍为 V0.则有( BD )A、电场力大于重力; B、粒子运动的水平位移等于竖直位移的大小;C、电场力做的功一定小于重力做的功的负值;D、粒子电势能的减少量一定等于重力势能的增加量。解析:将带电粒子由 A 到 B 的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上ax=qE/m,V x=axt,竖直方向上 Vy=V0-gt,到达 B 点时 Vx=V0,V y=0。所以有 V0=axt,0=V0-gt 故 ax=g,qE=mg,所以 A 错误;由动能定理 qEx=mgH,x=H,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