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最终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15006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最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3、感受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深刻领悟知音的真正含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内涵,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过程:一、叠字仿说。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诗经采薇,一起背一下。(出示:诗经.采薇)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还发现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自然景物的)你能照样子说一个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师:(出示:清风徐徐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芳草萋萋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 白云悠悠)老师这里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让我们把它积累下来,齐读。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美丽的自然景物的,如果我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看老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谁来读一下课题,他读得很准确,指着字,这个字就读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伯牙绝弦”课题中的“绝”是什么意思?生1:“绝”是断绝的意思。那伯牙绝弦呢?生:1: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绝”是断绝。“伯牙绝弦”就

3、是伯牙断绝了琴弦。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注释翻译,而是用了我们能够理解的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他真会读书。我们学文言文就要这样,要学会变通。)二、初读课文,尝试会意。1、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下面就请大家打开书,放声读课文,一定要做到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自由读文)同学们,为什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生回答。抓住了子期和伯牙这两个人物,也就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文意了。师:孩子们,刚才读得很认真,你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哪句话最难读,需要提醒大家读好?学生说。师:出示句子。2、出示句子。大家觉得难读是因为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看,这个“善”

4、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生1:4次。师:每次出现都是同一个意思吗?;生1:不是。同学们看,善有三种解释,你认为应该选哪种呢?出示善的三种意思。师:那么,后两个“善”字呢?生2:我觉得这个“善哉”的“善”应该是“好”的意思。“善哉”就是“好啊!”而第二句中的善呢?是擅长,喜欢的意思。善鼓琴,是非常擅长弹琴,善听,就是非常喜欢听弹琴。师:善哉,就是对别人的 生:(齐)赞叹。师:这个“哉”“兮”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生:(齐)啊!师:“善哉”就是“好啊!”表示赞叹,是我们变通过来的,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止“好啊”一个解释,那么,表示赞叹时,还可说什么?生1:真棒啊!生2:真行啊.师:在

5、古汉语中,一个字有不同的用法,现代汉语中,一个字也往往有不同的用法。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出示第一句。假如你是子期,听到琴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生:巍峨的、高耸的、雄伟的泰山。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巍峨的泰山面前,把你的想象融进去,把你的赞叹融进去,读_进去度己的真到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第二句:江河在这里指的是中国最长的江,最大的河,假如此时你是钟子期,透过琴声,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读出你的赞叹谁再来?我听到的好像是涓涓细流,不是波涛澎湃。谁再来读?指名读。这巍峨雄伟的高山,这波涛汹涌的江河,让我们一起发出由衷的赞叹吧齐读。下面听老师来读一下,体会一下我在读的时候

6、有什么小窍门。秘诀一,朗读时遇到语气词“哉”“兮”等,可稍稍拉长;秘诀二,朗读时要想画面。谁来试着读一下?我们一起来试试。2、文章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出示投影)下面听录音,你可以小声跟着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师范读。3、你能像老师这样再读一读这篇课文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练读)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王伟康)真好。我最欣赏他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地方,她读得很好;还有一个地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好一个“必得之。”强调得好;最后一个地方,“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终身不复鼓。”读得非常好,把掌声送给

7、他! 4、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文中的意思是不是已经自现了呢?文章的题目是伯牙绝弦,课文有句话也提到了“伯牙绝弦”?生:“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师:这个绝弦仅仅是把琴弦弄断,不再弹琴吗?它意味着什么?是在向世人宣告什么?生:他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他彻底地放弃了弹琴。它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从此永不弹琴了。三、精读感悟。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2、师:你读懂了哪些地方?预设:生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

8、喜欢听伯牙弹琴。师:出示课件:善其他同学还读懂了哪些地方?预设:生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认为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在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就是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巍峨。师:这一句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可以对你说一声:“善哉”。后面一句你也能读懂吗?生1:就是伯牙弹琴弹到了有关流水的,伯牙心中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真好像江河一样广大。”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心情,的确是像文中所说他善鼓琴,其他同学呢?生3: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的巍峨和江河的辽阔,然后,钟子期就听懂了。他们两个好像是心灵相通一样,

9、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来。3、师:课后资料袋告诉我们:俞伯牙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音乐家,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了高山流水。请你想象一下,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生1: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生2: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师:正如同学们所说,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课件出示这些词语。2、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

10、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师:于是,你怎样赞叹?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明月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这就是知音。(板书:知音)无论伯牙志在清风,志在明月,还是志在杨柳,志在芳草,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四、拓展训练。四、总结升华。师:同学们,伯牙当时己是楚国最有名的音乐家,在子期没来之前,你想,他会缺少赞美吗?师:那他为什么独独把钟子期作为知音呢?生1:因为伯牙每想到了什么,子期总能听到。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

11、相遇绝对不是音乐上的心有灵犀,而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相遇,而这样真正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真是太难得了。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而死,读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是何等的决心,怎么就会以为世无知音了呢?生1:伯牙以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没人更懂他的内心深处了,所以就终身不复鼓。生2:因他们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想,再也不会有子期这样的知音了。生3:因为只有子期知道伯牙的心声。生4:伯牙的内心非常痛苦,以前,钟子期给伯牙带来了希望,子期一死,伯牙对生活也就绝望了。师:在伯牙看来,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子期了。伯牙不由得想,当他

12、鼓琴志在高山,再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志在流水,再也不会有人像子期那样赞叹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子期一死,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课题是伯牙绝弦,这断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师:一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师: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留下的是无边无际的痛苦、孤独、寂寞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这段话。生:(齐读)子期死

13、,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同学们,死的不是别人,而是这个世界上自己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再读。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据说,在子期墓前俞伯牙曾写下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课件出示)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无人理解的日子中去,想起与子期共处的种种欢乐,他又怎么能不加倍思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同学们,读。 师:这真是(课件出示):子期一死,谁是知音?那一曲高山流水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读。师:同学们,我希望你们读了这个故事,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悲剧,老师更希望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去见证一份美好,感受一份人生的温暖。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吧!(高山流水中背诵课文)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