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塔记(研读)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207611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湘塔记(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临湘塔记(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湘塔记(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湘塔记(研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闲来读书,偶得临湘塔记,立即为故乡历史文化的厚重倍感自豪,同时也因相关资料缺乏而略存遗憾。个人以为,也许是少有人为此小事。故搜索枯肠,再事研读,并将一得之见奉告诸君,但愿能驱除诸君部分遗憾,尤其是作为引玉之砖,逐步完善相关资料。原文:临湘塔记有得科举者九人。於此专志科举者常三人。本尝不业科举,志不在科举者常三人。罔罔焉应科举而已,不知所为志者常三人。是三者不知所为志者,最下。虽所为科举者计,宜志科举者得之也。为设科举者计,使志科举者得之,尚不若不知所为志者得之也。不知所为志者其不得之,不至无所不至。较专志科举者不差愈邪者。吾邑临湘东下八里,当流而崖者,为儒矶。或曰,邑得科举之鲜,造塔於是,得者

2、必盛。或曰,是志科举者利也。彼志科举,塔适成之。或曰,不疵塔之为道也,术也。是塔也成,志科举者不必得,不志科举者反得之矣。吾以谓:是塔也,能使共得科举,又能使专志科举者,不能共得者必不尽,罔罔焉应科举者可知也。独吾邑之不幸而已邪。难者曰,凡为塔,未闻能使志科举者不得,志科举者,何赖是塔为。曰,子安见专志科举者,肯以专志科举者者自名者邪。且塔之为道也,术也,能使人心得科举,能使专志科举者不得。蜀犬 不能使人不专志科举哉。吾邑福建分巡道刘君璈,当守浙江台州试造之,九年,而科举得数十人者也,乃倡造之。请记於侯黄先生。先生名庆来,为余师。勤於民,鲜假日。曰,子能为我记乎。光绪七年十月邑人吴獬记(节选自

3、陈湘源著漫话岳阳名胜)关于标题:原文到底有无标题,如有,是什么样的标题?从相关媒体上来看,原文有两种不一样的标题:一是“临湘塔记”,一是“儒矶塔记”。根据原文,个人以为,其中的“儒矶塔记”也许更加合适一些。一是主体部分谈到此塔时,尽管既谈到了“临湘”,也谈到了“儒矶”,但是其中的“临湘”,更主要的应该是起到绍介导入的作用,而“儒矶”则是落脚之处,是文章的重点。另一方面,从“儒矶”的得名来看,以此为题,或许更能彰显其历史文化底蕴,更具传奇的色彩。题目名“记”,实际是“论”。文章先是就读书与科举生发议论,接着又就造塔与科举再作议论,最后才补记刘璈之倡造与黄侯之请记。前两者无疑是主体,是重点,因此也

4、就决定了此记非彼记。这大概也是非常人写常事而成就的非常文吧。关于正文1、 结构与标点陈湘源先生著作漫话岳阳名胜中的临湘塔记,全文统成一章,粗作标点。这对全文的把握、词句的理解缺乏有力的帮助。故臆断此文为三段,并试着重新标点。请看下文。2、断文与翻译临湘塔记有得科举者九人:於此专志科举者常三人;本尝不业科举,志不在科举者常三人;罔罔焉应科举而已,不知所为志者常三人。是三者,不知所为志者最下。虽所为科举者计,宜志科举者得之也;为设科举者计,使志科举者得之,尚不若不知所为志者得之也。不知所为志者其不得之,不至无所不至,较专志科举者不差愈邪者?(今世常情)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的人有九人:其中一心想着科举致

5、仕的人常常有三人;本来不曾专攻科举,心不在焉的常常也有三人;迷迷糊糊参加科举罢了,却不知道读书目标的人也往往有三人。这三种人中,不明白自己读书目标的人最不值得称道。虽然从科举致仕方面考虑,应该是让专攻科举的人成功;但是从设置科举者方面来考虑,让专攻科举的人成功,还不如让不明白自己读书目标的人成功。不明白自己读书目标的人,他如果没有成功不至于感到没有什么没有尽力去做,与专攻科举者比起来,不是更好一点吗?吾邑临湘东下八里,当流而崖者,为儒矶。或曰,邑得科举之鲜,造塔於是,得者必盛;或曰,是志科举者利也。彼志科举,塔适成之;或曰,不疵。塔之为道也,术也。是塔也成,志科举者不必得,不志科举者反得之矣。

6、吾以谓:是塔也,能使共得科举,又能使专志科举者,不能共得者必不尽,罔罔焉应科举者可知也。独吾邑之不幸而已邪?难者曰,凡为塔,未闻能使志科举者不得,志科举者,何赖是塔为?曰,子安见专志科举者,肯以专志科举者者自名者邪?且塔之为道也,术也,能使人心得科举,能使专志科举者不得。蜀犬 不能使人不专志科举哉。我们县城临湘往东走八里,临江成崖的地方是儒矶。有人说,我们县中举的人特别少,在这里修座塔,往后中举的人一定就会多起来;也有人说,这是志在科举的人带来的好处。他们志在科举并得以成功,临湘塔这才建成;也有人说,修塔作用不大。所修之塔作为门道,是一种方术。此塔建成,专攻科举者不一定能成功,不专心于科举的人

7、反而成功了。我以为,这座塔,能让三种人的任何一种人在科举方面都能成功,又能让其中一心致力于科举者不一定全都成功,至于迷迷糊糊参加科举的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这难道是我们临湘一个地方的不幸吗?心存异议的人可能会说,大凡建塔,没听说能让专心于科举者不成功的,(如果这样)还要这座塔干什么呢?我说,你哪里见过专攻科举的人愿以专攻科举者自称的吗?再说了,塔作为门道,是一种方术,的确能让志在科举的人心想事成,也能让专攻科举的人不遂人愿。少见多怪,此塔也不能让人不专心科举啊。吾邑福建分巡道刘君璈,当守浙江台州试造之,九年,而科举得数十人者也,乃倡造之。请记於侯黄先生。先生名庆来,为余师。勤於民,鲜假日。曰:“子能为我记乎?”我们县现任福建分巡道的刘璈君,当初在做浙江台州太守时,曾在台州建造了这种塔,九年时间科举成功的人有几十人,于是在家乡倡造此塔,并请县令黄先生作记。黄先生大名庆来,是我的老师,勤政爱民,少有休息时间。问我道:“你能为我写篇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