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08091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族形成史谈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的理解虽然出生在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但是本人是赤裸裸的汉族。汉族乃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 诗经云:“维天有汉”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约为 13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19%,分布于世界各地。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 90.56%;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 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 95%和 97%。汉族在全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除中国外,汉族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汉族,在东南亚被称为华族,又称华人或唐人。说起民族,我们知道它

2、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形成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从氏族发展到民族,就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下面我就以汉族的形成来理解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约公元前 5000 年起,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而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转化为父系氏族,这便是汉族形成的初始阶段氏族阶段。母系血统和

3、父系血统是维系氏族存在的纽带。氏族扩大之后,再分离开来,另建立新氏族。彼此通婚的氏族则组成部落。公元前 2700 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爆发了阪泉之战,之后两个部落又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大门开启、曙光初现的时期,也恰恰是中国古代民族开始萌芽的时期。炎黄时代农产品相当丰富,社会分工、社会分化比较充分,战争频繁发生,人口流动加剧,规模较小且散布各地的部落开始融汇、重组成规模较大的部族联盟。自然界万物的演化规律是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实行族外婚的氏族,其成员的智商高,体

4、质强,整体实力明显优于依然实行内婚制的血缘家族。各个部族联盟后以炎黄集团为核心聚合成华夏族。 夏人从黄河中下游炎帝集团中分化出来,融合了黄帝、东夷许多氏族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后来,商灭夏,商人成为华夏族的主体。公元前 1050年,周部落灭商中央,迁到关中,经常与藏缅族群的羌族和吐火罗打仗,不可避免地沾染了西戎的因子,文化理念与中原华夏开始有所差别,但作为华夏族在关中的移民,血缘上文化上他们仍然是以华夏族为主体。 夏人、商人、周人共同构成了从炎黄部族发展而来的华夏族的主体,并不断融合蛮、夷、戎、狄等“四夷”之人,至周代时已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以礼乐文化为纽带,自称“华夏” 、 “诸夏” 、

5、“中国”的民族共同体。公元前 770 年到公元前 476 年时,也就是秦始皇春秋,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经变得很强烈了,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在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和要求下,使血缘关系逐渐减弱,而地域关系逐渐增强。先秦时期形成的华夏族到了秦汉时期便演进为了汉族。秦汉皇朝各种有利于统一

6、的措施,以及秦汉时期所宣扬的大一统思想,都为华夏族向汉族转化提供了物质的和政治的条件。由分散到统一,正是华夏族向汉族转化的重要步骤。华复族发展、转化为汉民族的标志是,汉族名称的确定。秦朝国祚短,很快, “秦人”的称呼就为“汉”的称呼所取代。而汉皇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四百多年,国势强盛,影响深远。在汉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南粤,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中,特别是与南海诸国以及中亚、西亚、东亚各国友好交往中,声名远播, “汉”之名遂被他族他国称呼为族名。但是汉族族称的稳定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汉朝灭亡后,经三国鼎立,十六国的割据和南北朝的分裂,历数百年,到唐才有稳定的统一局面。由此可见,汉族的族称,虽源于汉皇朝,却早已不是朝号,这表明了汉族族称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在民族形成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胞族、部落以及部落联盟是人们共同体,直到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出现,形成了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从部落发展成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遍形式,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汉族的形成过程中,部落内部的血缘联系逐步削弱,而地域、财产因素逐渐加强,血缘溶合、语言交融、地域连片扩大、经济交换加强、心里融通过程加速进行,从而最终导致了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具有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等方面共同特征的汉族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