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907035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楚州中学张志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语文卷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A破釜沉舟 窥视 脱颖而出 B孤注一掷 凝视 崭露头角C破釜沉舟 凝视 崭露头角 D孤注一掷 窥视 脱颖而出2下列各句中修辞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B秋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下就是 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是闷死人了。C我和村里的

2、伙伴们跳入清澈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水流像父亲有力的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D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来源:学科网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第 2

3、页 共 12 页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D该企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 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来源:Z,xx,k.ComA B C

4、D5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3 分)(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

5、神祠中,乃第 3 页 共 12 页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 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 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

6、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 ,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公性 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

7、,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 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释:猘 zh,狂犬,猛犬。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闑,ni 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以闻 闻:让知道,报告来源:Zxxk.ComB故事戍者既行 故事:旧例,惯例来源:学&科&网 Z&X&X&K第 4 页 共 12 页C有旨趣公入奏 趣:趋向,奔赴D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 竟:事毕,结束7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B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C夫晋,何厌之有?(烛之

8、武退秦师)D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8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 分)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3 分)(2)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3 分)(3)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4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1)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3 分)(2)前人评杜牧诗常有“抑扬顿挫之节”,此诗短短四句,有波澜起伏,请简要分析。(4 分)(3)请

9、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第 5 页 共 12 页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2)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3)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6)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7)见贤思齐焉, 。(论语)(8)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月 夜韩少功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

10、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

11、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第 6 页 共 12 页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

12、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12文章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13、13请结合第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 分)14“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6 分)第 7 页 共 12 页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 分)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苏轼的意义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们最亲切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着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的人

14、物,原因在哪里呢?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还是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15、;它不是对 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 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可以说,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觉第 8 页 共 12 页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