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19)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7905071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19)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19)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 1 -语文原创试题(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床前明月光”不需要别解郑张尚芳大家都欣赏白居易写诗提倡明白如话、老妪能解,而号为诗仙的李白也难得有这样一篇明白如话的诗篇。它的好处本在全诗就是篇大白话、自然亲切,因而妇孺都能传诵上口、千年不衰。可竟然有好些人不欣赏这一点,嫌它太白,要把它改的文一点,格律强一点,或用典多一点,以便配上心目中的诗仙标准。因为此诗“明月”两次重复:“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这在古典诗歌格律里似很犯忌,所以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就擅改成“床前看月光” “举头望山月” ,竟把两个“明”字全抹掉。如果改一个或可能是版本问题,改两个就说明

2、是专针对“明月”重复来的,这太过分了,反而不可信了。况且时间虽早,改的却很拙劣,可说改得理致远隔、神韵全无。因为,如果是“看月光” , “看”是主动的,则主观上已经明知那是月光,哪里还会有突然发现明晃晃月光时、 “疑是地上霜” 的恍惚呢。 “举头望明月 ”,应是夜半眺望天心明月,如果是“山月” ,则是刚上山的初月或将下山的残月,平视可见,用不着“举头望”了;月在山头,时间上也当是黄昏或黎明,就不合“静夜思”的诗题了。所以那是妄人的乱改。其实唐人做诗贵自然不太忌重复,陆游老学庵续笔记特欣赏“杜少陵曲江诗云: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间高冢卧

3、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三联中叠用三花字,而意不重复,又何好也!”连重视格律的诗圣杜甫也不避重复,更不该拿这来限制诗仙李白了。为“床”在卧榻义外另寻别解更是热闹,常见的是把床改释作“胡床” (马扎一类)和“井床” (井架)两说,而更欣赏后者,认为坐在庭中的胡床上,尤其徘徊在井床边看月,要比卧榻更合诗境。不过,首先“胡床、井床”并不能单说为“床” 。再者,在庭中或井架四边,月光是普照的,怎么能分辨出前后,只说“床前”有月光呢?只有在指卧床时,因床后面有靠背屏风(可看古画中的床) ,月光可洒照床前,却不能照到屏风后,这才可解释“床前”两字。其实要为“床”求别解,四说远没说完全。在潮州

4、方言中,桌子也叫“床” ,但是月光照桌前也不是个理。所以既然卧床是最浅白又最合理的,就不要再找别解了。望月思乡,为古诗常题,不少诗人作过,那应是模拟古意的好诗题。李白诗更应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这里头的床是挂着罗帷的,明显不是什么胡床马扎或井栏。这些诗里都强调的是明月、是床、是不眠之夜的乡愁,没了卧床可怎么体现不眠呀。所以,希望别给“床前明月光”找别解了,免得明月蒙尘、眠床缺失,硬把这首明白如话的好诗,因杂七杂八的别解变成了涩诗。(摘自文史知识2011 年 8 期,有删节)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5、)A、白居易写诗提倡明白如话,老妪能解, 静夜思一诗虽为诗仙李太白所做,但也体现了白居易提倡的“明白如话”的特点。B、主张将静夜思改得文一点,格律强一点,或用典多一点的这些人,他们往往认为原诗配不上心目中的诗仙标准。C、宋代蜀本李太白文集把原诗中两个“明”字全抹掉,作者认为改得拙劣,不可信。用心 爱心 专心 - 2 -D、李白诗中“疑是地上霜”的恍惚,恰恰反映出李白对他看到的究竟是不是月色并不确定。【答案】D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陆游认为,杜甫曲江一诗中连用三个“花”字,但意并不重复。B、单就意思而言, “床”有“卧塌” “ 胡床” “ 井床” “ 桌子”等多个

6、义项。C、李白的静夜思写望月引发思乡,一定脱胎于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 。D、别解“床前明月光” ,使原来明白如话的好诗成为了杂七杂八的涩诗。【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床前明月光”一句极富理致、神韵。将这句诗改为“床前看月光” “举头望山月”后原诗有的理致和神韵都不复存在了。B、 “举头望明月”一句中“月”当为夜半天心明月。如改为“举头望山月” ,则既望月无需“举头” ,又与诗题中的“静”字相悖。C、诗圣杜甫重视格律尚且不避重复,那么,诗仙李白重视自我而不重视格律在诗中出现重复,就不足为怪了。D、 “床前明月光”一句中“床”只有当作“卧床”理解时,才能够真正读懂李白由明月而引发的这种乡愁。【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