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903470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经济其它相关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其它相关论文-西部大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出口贸易构成已取得的显着进步,及西部开发的潜在优势,并以此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贸易结构战略实施的出发点进一步分析了加快西部开发会对我国出口结构产生的影响。最后,在对本轮中西部开发与前几轮开发的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经济开发与贸易结构策略协调的原则。关键词:西部开发;外贸出口结构:战略一、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基本现状1基本确立了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构成。这与世界同期的贸易构成的变化趋势同步。由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发达国家对于能源的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了该类产品世界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限制了我国该类产品出口的增长

2、。同时,国内由于高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导致对能源需求的上升,形成能源供应的相对短缺,因此也不可能大量出口此类产品。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技术建立的产业结构使中国可供出口的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长,有能力改变过去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2.制成品出口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的产品为主。虽然我国目前已实现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但总体而言,仍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低级机电产品为主体。3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是 80 年代带动发达国家整体出口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1995 年主要发达国家出口机电产品占

3、出口总额的 47,而中国仅为32,落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 15 年。4.出口产品的迂回度低,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度不高。出口商品具有带动其它行业发展的外溢功能,可用带动度来衡量这一关系,它表示因某商品的出口增长引起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与该商品出口增加值的比率。目前我国主要的纺织品、服装、鞋类产品的带动度只有 24,而高级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带动度是 389。5.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呈垂直型的分工。只是分工的主要领域从原来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间的分工,转化为制成品的低级加工与高级加工的分工。中国向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欧盟出口大量低级制成品,进口大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业设备。这表明我国产业在整体质量

4、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6。贸易构成与发展中国家相近,低技术、劳动密集的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选择出口商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形成了与其它广大发展中国家雷同的贸易结构。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 1998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幅下降,而较少与发展中国家雷同的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的出口则继续快速增长,例如中国出口美国纺织品,受到了来自于拉美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1998 年墨西哥在美国纺织品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纺织品市场的主宰。7.我国的出口贸易世界排名已从改革开放前的第 32 位,上升到 1999 年的第 9 位,出口商品构成的升级也取得了成效,但与世界水

5、平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出口仍占很大比重,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比重还不高。据世界贸易组织资料,世界 10 个贸易大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其总出口的 40左右,而我国仅为 11,我国服务贸易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更大。可见,虽然中国已跻于贸易大国之列,但离贸易强国地位相距甚远。二、西部开发的主要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矿产、生物、土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其它地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全国已探明的 140 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 120 多种。根据已探明的储藏量,西部地区的煤炭保有储藏量占全国的 36,石油占 12,天然气占 53。

6、有色金属储藏量也极其丰富铂,钯,铣、铱、钉,硒,铸型粘土,重晶石等探明储藏量均占全国第一位;但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相当低。西部大片的草地、森林也为发展农、林,畜、牧产品及其它相关产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与可能。2旅游资源优势。自新石器时代,西部地区先后出现大溪、大墩子礼州、马家窑、马丁、齐家、仰韶等文化,几经起落,沿革至今,积淀下渊博深厚的文化历史。无论从轩辕皇帝到秦唐汉朝的 13 代帝都西安,连接亚欧文明的古丝绸之路,还是藏传佛教胜地布达拉宫,曾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西部地区有着无穷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开发利用。这些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的秀美山川、绮丽风光,从多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情

7、、文化习俗的无穷魅力,对越来越崇尚自然的人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3技术科研优势与工业基础。建国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投入了上千亿元的资金,建成了一大批新兴工业基地。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等是我国“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两次西进的重点区域,机械、电子等行业都有较雄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部分技术优势和科研开发能力。西部地区现有 44 个大中城市,10 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8 年高新技术开发区与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产值达 548.34 亿元,总收入 548.34 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12.7%和 116。西安则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我国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拥有高等院校 40 多所,各类研究及技术创

8、新机构 4000 多个,专业技术员约 40 万人。重庆、成都、兰州等大城市的科技实力也较为雄厚。充分利用这些城市的科技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依托,积极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广阔。4地缘优势。尽管无东部地区的沿海优势,但西部地区与原苏联、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接壤,同样有着区位优势。顺应市场多样化战略,开拓上述地区市场,发展边境贸易,比起东部地区经由西部或出海绕行,有靠近市场减少运费的优势。另外,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一些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的居民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甚至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点,容易沟通,更易发现市场需求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市场进入障碍

9、。5.政策优势。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是一系列关于减免税赋、优惠信贷和投资倾斜等的优惠政策一这些政策的倾斜程度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999 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提出了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 6 条具体意见,明确了政策倾斜中西部。鼓励外商面进投资,对限制类和限定外商股权比例项目的设立条件和市场开放程度,可比东部地区适当放宽;鼓励东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再投资;外商投资比例超过 25的项目视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同样的待遇。国家税务总局已规定从2000 年 1 月 1 日起,对设在中西部地区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的政策执行期满后的 3 年

10、内,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加大对诸如铁路、林业、农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这将给西部开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西气东输”等工程有利于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6.历史机遇与后发优势。我国东部开放的成功为西部开发开放提供了经验,东部开放的外部规模效应也将波及西部。伴随入世进程加快,也使一些长期受保护、高度垄断、已形成既得利益的如金融、保险、电信、石油勘探与开发、天然气开发、计算机制造、电力生产等部门逐渐开放;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易于西部地区吸收外部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从而使西部较之于东部具有后发优势。西

11、部可以吸引外商以及东部的投资,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设备,快速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7 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和市场潜力。西部地区人口众多,目前有 2.87 亿,占全国人口的 221,我国温饱型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购买力水平低下,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物价水平相对较低,市场开发潜力则较大,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购买欲望都很强烈。由于劳动力成本低而且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生产一旦形成规模,低成本优势潜力无穷。三、西部开发对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1初级产品出口上升。西部地区现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生产的工业产品还不够成熟,主要是满足本地区

12、居民的消费。开发初期在以资源、市场换资金、技术的倾斜政策扶持下,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及一些资源产业,必然导致西部地区初级产品的出口量增加,从而使全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农牧产品、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比重回升,并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总体出口贸易构成产生回拉效应。但是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价格偏低,特别是资源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2.工业制成品是今后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重点。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西部地区的内部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出口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产业结构得到迅速的调整。但从短期方面来考察,由于西部在工业制成品生产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出来的产品可

13、能由于成本较高,或者是品质没有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工业制成品方面的出口不会有较大的改观,短期内对我国整个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影响不大。3高新技术产业。西部地区利用先进的科技和人才,优先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城市化和知识化。由于具有附加值高、发展速度快等一系列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在西部的不断涌现,必然会导致西部地区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的大量增加。上述现象的出现会令人感觉,我国的出口结构退化或降级了,这主要产生于对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理解的偏差。贸易结构优化与贸易结构的升级两者相互联系又具有不同的含义。有形出口结构水平升级的传统衡量标准是制成品与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例。当代则

14、采用更精确、更能反映产业水平的方法,即用不同生产要亲密集商品在贸易商品中的比例来衡量,如知识技术、资本、劳动以及自然资源要亲密集商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例。一出口商品的构成通常表现为,伴随一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和产业升级,从资源密集到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依次为主导的升级过程。不同的结构能够体现一国的产业特征及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但以结构水平来衡量优化与否是不够确切的。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盲目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新的优势尚未建立,却丧失了原有优势,最终导致出口大幅下降引发国际收支危机,这一教训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出口商品结构的水平升级是结构优化的要求,但并不是它的全部。出口结构优化至少应

15、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1)能够体现和发挥本国现有的国际竞争优势,即商品结构体现了在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基础上,按比较优势的强弱差异的商品构成比例关系,是一定时期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的反映,是国家宏观贸易利益极大化的最佳组合。(2)能为国内潜在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的建立创造有利的空间,为未来优势的发挥提供时机。因此,按比较优势的组合不可能是最佳组合,立足于国家整体和长期的效益的极大化的组合,才是最佳选择。(3)结构优化还意味着具有能随国际竞争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的有效机制等。因此在当代国际经济环境条件下,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但又必须注重竞争优势,从发展的角度扩大选择商品的范围,为建

16、立新的竞争优势产业创造条件,才能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竞争优势源于比较优势并高于比较优势。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它是决定一国长期经济兴衰及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的关键。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优势产业的建立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效率则来自于机制创新。当然,在建立竞争优势的同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部工业化过程释放的充裕的、廉价的劳动力仍是我国的优势所在,而且由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不高,限制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升级。四、西部开发与外贸出口结构战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各种优势,在西部开发背景下实现我国贸易结构调整,促进外贸结构优化,这是新形势下贸易结构战略所必须注意的。本轮中西部开发与前几轮开发相比,具有起点高、立意新和基础稳的特点。第一,起点高。中西部开发是在我国东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经验基础上的开发,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二,立意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