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9026206 上传时间:2019-0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小四上第六单元总备课(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目标1、 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25个生字,会写其中30个生字,掌握“词语盘点”中积累的词语,做到会听写、会认读。2、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5、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6、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体会爱的真谛。7、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勤于动脑、勤于练笔。二、目标解读1、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

2、,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本册教材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2、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

3、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3、在学习方法上,要着重体会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心理感受,从字里行间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体会并学习作者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方法。4、本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选择:一是看图作文,一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看图作文,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写出来的习作会比画面所反映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生动。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习作时,教师注意指导,讲评时,请学生读一读精彩片段或全文,师生共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三、目标检测(1) 专项训练 听说训练(2) 目标导学落实导学案1落实

4、导学案(即课前预习的目标导学中的字词部分)2.交流汇报(3) 目标展示解读学习目标(四)目标落实1. 重点探究2. 探究展示(五)目标达成(六)目标延伸课题20古诗两首课时目标一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二学习要点1能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鹤、孟、陵、辞、唯、舍、君”七个生字。2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3能够背诵两首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三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 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四学习准备教

5、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专项训练 听说训练提供三年级上册苏轼的望天门山,让学生诵读巩固诗歌,回忆诗人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二)目标展示解读学习目标PPT 展示本堂课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目标解读让学生谈对目标的理解。(三)目标导学落实导学案落实导学案(1)小组内检查课文生字词,注意对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及时正音。(2)学生板书容易写错的字,其他学生书空。(3)交流喜欢的经典名句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

6、对联“黄金万两容易得 人间知已最难寻” 2、 师:这副对联出至于红楼梦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理解对联的意思。 3、 生谈对对联的理解。 4、师: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 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情有关。请同学们打开书,今天我们学20 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课题) 5 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送谁,在哪送,到哪去?(板书:李白送孟浩然)。了解背景,拓宽知识简介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友情 (教师说些事例) 课件出

7、示:地理位置图。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4) 目标落实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2.我会悟:交流读懂的内容。(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3. 齐读古诗。重点探究体会古诗感情1.导学演练(1)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你从哪几句诗知道的? (2)诗人送别友人,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同桌之间可以演一演。 (3)生自由演练,指名演练。 (4)师生评价 2. 观图入境 (1)师边范读,边板画(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去的船只。生观察图,体会诗人的心情。(背景音乐:阳关三叠)(2)结合板画,体会诗人感情 A 说说哪几句诗可以表现

8、图的意境。 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什么意思呢? 生交流,汇报 “孤”是什么意思?(孤单,孤独)“孤帆”(一只船)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长江上应该是千帆过境,百舸争流的景象,诗人为什么要说孤帆呢? 诗人站在岸边看着友人乘坐的船远去,诗人心中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船渐行渐远:“孤帆远影碧空尽”“尽”是什么意思?(消失了没有了)真的什么都尽了吗?(不是)“不尽”的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诗人送别友人,当船行驶到远方,诗人依然伫足远望。 师引读“孤帆”生接读 “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唯见长

9、江天际流”想象一下诗人这时眼中看见了什么?(只看见滚滚长江水) 从哪个字看出只看见?(唯见)这江水就像?(诗人对友人绵绵不绝的情谊)B 看图想象 孤帆已消失在诗人的视线外,只看见了滚滚的长江水,此时,李白的心情一定会像这 江水一样不平静吧!他会想些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说他们在一起时的事例,以及两人分别后的惆怅) 可用这样的句式:当李白_ ,孟浩然 _。 当李白 _,孟浩然 _。 这时你就是李白,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扬帆远去的故人。指一生接读。这时你就是李白,感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指一生接读。问:你读后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板书:依依不舍) 师引读:“故人

10、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生齐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探究展示品味古诗语言美1.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那千年之前李白送别孟浩然的黄鹤楼旁,去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情感吧!2.(背景音乐:阳关三叠)师范背,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生试背、指名背、齐背。(五)目标达成师:人生得一知己不易,古时伯牙绝弦酬知己,李白依依不舍送浩然,这种友情值得我们去寻觅,去珍惜。(六)目标延伸 我还会背李白的其他古诗呢。(七)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

11、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 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了解作者,拓宽知识(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

12、画。唐代著名诗 人。(八) 目标落实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诗歌2.我会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要求:没有展示的同学可做补充、答疑、记录)重点探究理解古诗哲理(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

13、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 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探究展示品味古诗语言美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

14、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 3浥这个字读_。 4柳树的颜色是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九)目标达成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十)目标延伸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0古诗两首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 字词:用流利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