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987400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1 本文系如下基金项目:大连市科技局2000年科技项目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效应研究(项目编号:大科技发2000年120号)的部分研究成果.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金双华*金双华(1963-),男,汉族,吉林蛟河人,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博士生,副教授;邮政编码:116025;电话:0411-4768523;电子邮件:摘要:本文从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分析了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实证分析了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情况和税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点和进一步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就发挥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提出了几点

2、初步设想。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财政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近年来,各国政府都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任务,并采取了多种财政税收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本文就是在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运用财政税收手段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策略。一、高新技术产业“准公共产品”特点的一般分析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就是通过知识创新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共识,这主要是由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决定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全交由市场来完成,则会出

3、现以下情况:其一,在投资收益不确定的条件下,由于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回避者,高新技术投资会不足;其二,在投资成功、投资收益确定的条件下,大厂商垄断技术开发活动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失去继续创新的动力。这时,也可能出现其他厂商的仿冒行为使风险投资达不到预期的盈利目标。这种投资成功之后的不确定性,会减少对高新技术的进一步投资。也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外部性和不确定性体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它所导致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参与来解决。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和渗透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经济安全。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

4、,美国作为最先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国家,其高技术产业的实力也居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美国经济在高新科技创新的推动下,经济发展出现了二战之后前所未有的出人意料的“一高两低”,即经济增长达到4%,市场价格仅上升3.2%,失业率没有超过6%,由此带来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据统计,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其就业人数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6%,并仍在继续增加,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美国外贸平衡的重要支柱。正是高新技术产业“准公共产品”的特点,已经使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纳入政府的职能范围之中。目前,从世界范围看,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出现全新的

5、特征,许多国家的各级政府越来越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组织者和经费的主要提供者,财政也成为政府对科技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基本分析由于我国目前缺少对高新技术产业系统全面的财政税收统计资料,如财政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水平等,在中国统计年鉴只有53个高新技术园区的部分数据。基于此,在这部分我们用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的情况来近似分析财政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用大连市高新技术园区的情况局部反映税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一)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分析现代社会,科技投入对一国科学研究活动的进行、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为科技活

6、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和知识基础,是科技成果产生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科技投入规模越大,科技成果就越多,对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也越明显。因此,对科技投入的考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评价本国科技活动状况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步骤。而科技投入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我们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准公共产品”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到,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是符合财政本身特点的,这一投入的具体表现就是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出。我国目前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学事业费、科研基建费和其他科研事业费。下表是19921999年以来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额和该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

7、与GDP比重的情况。表1 19921999年 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额 单位:亿元;% (弹性除外)年份科学研究支出(1)(1)的增长速度(1)占财政支出比重(1)关于财政支出的弹性(1)占GDP的比重(1)占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比重1992189.2617.785.061.690.7133.941993225.6119.214.860.800.6533.381994268.2518.904.640.760.5733.961995302.3612.724.430.710.5231.411996348.6315.304.390.940.5133.421997408.8617.284.431.060.55

8、34.591998438.607.274.000.430.5634.011999543.8524.004.121.090.6637.23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计算通过上表我们看到,我国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出数量不断增加,年均增长达到了16.28%,高于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但低于财政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92年的5.06%,下降到1998年4.0%,只是1999年这一比重有所上升,也仅达到4.12%。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占GDP的比重波动不大,由1992年的0.71%,下降到1996年的0.51%,199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0.66%。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

9、占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3%到35%左右,只是1995年下降到了31.41%,1999年上升为37.23%。从弹性角度分析,可以看到,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支出关于财政支出的弹性不稳定,最大弹性出现在1992年为1.69,最小出现在1998年为0.43,并且每年弹性变化比较大,只有1992年,1997年和1999年的弹性大于1,其余5年的弹性都小于1,而1999年弹性为1.09是在1998年弹性为0.43基础上的。由上面分析,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虽然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对科技的直接投入应当逐渐下降,但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尚未形成依靠科技投入促进自身发展的意

10、识,企业技术开发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因此政府对维持基本的科技投入特别是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性研究以及风险比较大的高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具有重要作用。在上表中我们看到,1999年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无论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占GDP和科技经费筹集额的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从弹性分析中,可以看到,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非常不规范,这是应当加以注意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应做到财政对科学研究支出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二)税收对高新技术产业作用的基本分析由于缺少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系统数据,因此在分析税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时,我们选择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

11、区已有的系统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从而为分析税收的作用服务。表2是1991年到1998年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几个主要指标。表2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指标名称单位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技工贸总收入万元3545461601124057166846214281586641703500809384上缴税金万元2099407843101314819600223144021350717从业人员数人980010149119041562215289531705851560102基本建设投资万元12423189372613031792542396

12、600081000资料来源: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通鉴(19781998)由上表,可以看到各项主要指标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技工贸总收入由1991年35454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809384万元,增长了22.83倍,年平均增长56.34%。上缴税金由1991年的2099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50717万元,增长了24.16倍,年平均增长57.61%。同时基本建设投资也不断上升,由1992年12423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81000万元,6年增长了6.52倍,年平均增长36.68%。下面我们分析税收、投资和人力投入对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作用。在现代经济学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

13、本、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包括政府税收等其它外在因素。根据索洛和斯旺于1956年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经济增长与资本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其表达式为: Y=f(K,L,C) (1)如果把税收规模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式1)可以拓展为; Y=f(K,L,T,C) (2)其中,Y表示经济增长,本文主要通过技工贸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来反映。 K表示资本,本文主要通过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来反映。 L表示劳动投入,本文主要通过从业人员数的增长速度来反映。 T表示税收规模,本文主要通过上缴税金的增长速度来反映。 C表示技术进步和其它影响因素,本文以常数项来反映。

14、将(式2)线性化,得到以下模型: Y=C+a1K+a2L+a3T (3)其中:a1、a2、a3为系数。下面,我们根据表2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如下结果:1.不考虑技术进步和其它影响因素的情况: Y=1.73K+0.22L0.20T (4) (7.2)(2.0) (-2.9) R2=0.976 S.E=0.126 D.W=1.622.考虑所有解释变量的情况: 1)19931998年情况:Y=0.097+0.576K+0.50L0.059T (5) (0.17)(0.19)(0.81) (-0.30) R2=0.99 S.E=0.13 D.W=1.51 2)19921998年情况: Y=-0.22+2.30K+0.140L0.16T (6) (-1.5)(5.3)(1.58) (-2.46) R2=0.989 S.E=0.10 D.W=1.92上面各项结果的各项检验基本可以接受,(4、5、6)基本上反映了Y、K、L、T和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即(2)满足条件:Y/K0, Y/L0, Y/T0。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表2的数据期限比较短,对结论的解释程度有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