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891170 上传时间:2017-09-24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7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江苏省2010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历史)(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2010 年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古代部分】(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考点扫描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统一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考点整理第 1 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 )

2、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2 ) 、来源: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3 ) 、特点:A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最大特点,也是核心内容)B、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宗法等级制度(4 )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关系(嫡长子继承父亲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嫡长子与众弟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5 ) 、意义: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1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2 )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

3、(3 ) 、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授民授疆土” )(4 ) 、诸侯的义务: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5 ) 、实质: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制度(6 ) 、意义: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用心 爱心 专心第 2 课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统一(1 ) 、统一的原因:A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C、人民渴望国家统一;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 ) 、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 230公元前 221 年(3

4、 ) 、过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谐音:喊赵薇去演戏)(4 ) 、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1 ) 、名称来源:“三皇五帝 ”(2 ) 、创立者:秦王嬴政(3 ) 、特点:A 、皇权独尊显示了皇权的不可僭越(如“朕” “制” “诏” “玉玺”等词)B、皇位世袭显示了皇权的不可转移C、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4 ) 、皇帝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任免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等;调动军队(5 ) 、意义:被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所沿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

5、尉(1 ) 、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2 ) 、 “三公”:A 、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行政)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B、太尉主管军事C、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等4、了解郡县制的建立(1 )建立过程:春秋出现;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始皇时全国推行(2 )概况:A、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B、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3 ) 、作用: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5、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形成标志:秦

6、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影响: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封建经济发展。B、秦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第 3 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了解元朝行省制度(1 )设置:中央设中书省(管辖河北、山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另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中央首次设行政区管辖西藏 )。(2 )意义: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用心 爱心 专心2、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7、尚书省(执行)(2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 、礼部(礼仪、科举) 、兵部(军政) 、刑部(刑狱) 、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 )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3 )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被历代王朝所沿用,表明君主专制加强。3、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 ) 、选官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2 ) 、变化:A 、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即可步入

8、仕途,不注重才能)C、隋唐到清朝(1905 年)主要是科举制,(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意义: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 )废丞相:A 、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权行使,正式废除B、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C、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2 ) 设内阁:A、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B、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C、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万历年间,首辅

9、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D、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1 ) 、设置:雍正时设(2 ) 、职责:跪受笔录;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和传达诏令(3 ) 、评价: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中国社会

10、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和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3、演变趋势:(1) 、中央:君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2) 、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用心 爱心 专心(二)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考点扫描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1、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 经济政策 (新增内容)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增内容)二、考点整理第 1 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 ) 、刀耕火种(火耕):原始农业(2 ) 、 “耜耕”或“石器锄耕 ”:七八千年前:(3 ) 、铁犁牛耕:A 、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春秋末,牛耕出现。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B、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初步推广C、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普遍推广,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A、趋势:刀耕火种 石

12、器锄耕 铁犁牛耕B、原因:生产力的发展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 )基本含义和特点: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经济的主要模式B、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第 2 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 ) 、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A、四五千年前:丝织品出现用心 爱心 专心B、商代,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C、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D、唐朝: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

13、格E、明清:鼎盛 中心:苏州、杭州工具:花楼机新品种:缎(2 ) 、冶金:A 、冶铜:、原始社会晚期:出现小件青铜器、商周:繁荣时期,代表:商朝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B、冶铁:、西周晚期,铁器出现、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鼓风冶铁工具)C、炼钢:、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 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 ) 、制瓷:、商朝烧制原始瓷器、东汉:成熟,能制青瓷、北朝、白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元:景德镇制瓷中心,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出名出现彩瓷,以五彩瓷最出名瓷都:景德镇、清

14、:珐琅彩2、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现象:“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阻碍因素: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 ) 、宋以前 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 ,按时开市闭市。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出现草市。(3 ) 、宋朝: 草市普遍、市突破了原先空间 (市和坊)和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商业活动逐渐脱离了官府的直接监督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1

15、) 、城市:A 、西汉:长安(在今西安) 、洛阳(今河南洛阳)B、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扬一益二) ;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C、北宋:开封(河南开封市) 、南宋临安(杭州) ;用心 爱心 专心D、元:大都(北京)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福建省泉州市)E、明清:广州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 “重农抑商”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1 ) 、含义:主张重视发展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2 ) 、理解(哪些现象属于“ 重农抑商” ): 农本商末的思想;盐、茶等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

16、;关卡重税;歧视商人;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3 ) 、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4 ) 、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5 ) 、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6 ) 、评价: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1 ) 、含义: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行的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经商和外国商人同中国贸易的政策措施(2 ) 、目的: 明朝: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清朝: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3 ) 、实行的原因:牢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4 ) 、后果:A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使中国与世隔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