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94518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2、间作3、植物生长调节剂4、发育5、复种指数6、有性繁殖7、收获指数8、套作9、轻型栽培二、简答题1、简述叶面施肥的特点。2水稻生产上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3简述玉米育苗移栽的作用。 4简述秸秆还田的意义。三、论述题1、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遵循的原则。2论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3、试述昆虫的基本特征。4、试述认识与处理作物与环境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四、综合应用题1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数(列出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

2、高低及其原因。表1 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甲单位乙单位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蚕豆中稻40冬水中稻20小麦中稻50小麦中稻20冬水中稻10蚕豆中稻20小麦+蔬菜水稻20冬水早稻晚稻10油菜早稻晚稻20蚕豆早稻玉米30小麦玉米晚稻10马铃薯玉米甘薯50表中“”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或移栽后作,“+”表示间作。22010年在某生产单位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见表2,请计算各处理的理论产量;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油菜的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提出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的主攻目标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表2 油菜密度试验结果种植

3、密度(株/m2)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结实粒数千粒重(g)产量(kg/hm2)6.011.08111.56.64.507.510.98110.66.54.509.010.40110.76.24.4110.510.03108.86.04.4012.09.38107.86.04.4213.58.77105.85.34.3515.07.65103.95.04.323某小麦高产田块的计划目标产量为7500kg/hm2,曾进行一施肥(施尿素391kg/hm2)与不施肥(空白)的对比试验,施肥与不施肥区的产量分别为6000和3000kg/hm2,经分析小麦的含氮量为3% (即每100kg产量吸收3

4、kg纯氮) ,试计算该田块7500kg/hm2目标产量下的尿素(含氮46%)施用量。42010年某生产单位种植了1000hm2水稻,收获前调查测产了五块典型田块,结果如表3,请计算其理论产量;分析其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提出该生产单位水稻高产栽培主攻方向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表3 某生产单位水稻调查测产结果田块有效穗(穗/m2)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产量(kg/hm2)1303.3141.870.825.042381.7137.970.725.293436.7130.973.725.554501.7105.971.025.785550.090.770.725.96

5、5、某生产单位计划种植1000 hm2玉米,确定的产量目标为7560kg/hm2,根据当地的气候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以及往年的生产经验,制定出如下栽培技术方案:成苗数和有效穗数5株(穗)/m2,穗行数14行,行粒数36粒,千粒重300g。购买的种子的千粒重为280g,田间成苗率为70%,试计算种子用量(单位土地面积用量和该单位总用量)。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长:是指作物体积或重量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2、间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几行作物为一带)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3、植物生长调节剂:指那些人工合成或人工提取的,能引起植物生长

6、发育发生变化的化合物,即从植物外部施用的植物生长物质。4、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结构、机能等的质变过程,它的表现是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5、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总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6、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由雌雄配子交配后所形成的种子通过一定的培育过程产生出新植物个体的繁殖方法。7、收获指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8、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9、轻型栽培:指在传统栽培技术基础上,科学地简化某些栽培环节和措施,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二、简答题1、简述

7、叶面施肥的特点。答:吸收快,通过叶面喷施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直接从叶片进入作物体内而发挥作用,其速度和效果都比土壤施肥的作用快;效果好;用量省。2水稻生产上如何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答:水稻播种期主要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特性确定。气候条件 确定播期时应尽量保证水稻的每一生育时期都处于最佳的生长季节,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生育时期。播种期的确定首先要保证稻种发芽出苗对温度条件的最低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秧苗安全移栽温度要达15以上,迟播还要考虑其安全齐穗(保证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上);耕作制度 水稻播期的确定要受前后作的限制;品种特性 品种类型不同,适宜的播期也就不尽相同。早熟种宜早播,迟播生育期

8、过短,产量不高;晚熟种可适当迟播,但应保证其安全齐穗。3简述玉米育苗移栽的作用。 答:(1)保证玉米适时早播 采用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可以解决早春气温低(尤其是山区)而迟播,适合玉米生长季节短的问题;(2)解决前后作之间的矛盾 在专门的苗床地育苗,播期不受前作限制,可以提前播种,或在同期播种条件下缩短玉米与前作(小麦)的共生期,减轻前作对玉米的影响,确保苗全、壮苗;(3)解决培育壮苗问题 幼苗期在苗床内,便于集中加强管理,培育壮苗,移栽时还可以去掉弱小苗,提高大田玉米苗的整齐度;(4)节约用种。4简述秸秆还田的意义。答:保护环境,秸秆的焚烧不仅白白浪费可贵资源,而且污染空气;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9、改良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改良农田生态环境; 培肥地力,秸秆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分,而且营养元素均衡,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三、论述题1、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遵循的原则。答:生物生产:按生物规律办事;强烈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因土种植;显著的季节性:不误农时,适时种植;生产的连续性:瞻前顾后,统筹安排。2论述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有:植物检疫:依据国家颁布的条例,对植物及产品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危险病虫草的蔓延与扩散;农业防治:运用各种农业措施,压低病原物和害虫虫口数量,提高植物抗性,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10、作物抗病虫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利用有益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或利用天敌和微生物防治害虫;物理防治:通过热处理、辐射、机械阻隔等方法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3、试述昆虫的基本特征。答: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头上具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腔部是生殖和内脏活动中心;昆虫的卵发育到成虫要经过变态。4、试述认识与处理作物与环境关系时应注意的问题。答:环境因子的相互联系与综合作用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因子不是孤立,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作物;基本生活因子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代替性 光、温

11、、水、肥、气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生活因子,各自在生理上发挥功能,互相不能代替,在生理上同等重要;限制因子律与主要矛盾 在特定条件下,环境中各因子的存在数量不同,有的相对较多,能满足作物需求;有的则少,不能满足需求,成为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限制因子,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矛盾;边际报酬律与经济投入 作物产量一般随环境因子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减小,甚至导致减产,即随环境因子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而增加的产量逐渐减少(边际报酬递减),因此投入要合理。四、综合应用题12010年有甲乙两生产单位各有150hm2耕地,均种植粮食作物,各自采取的复种方式及其种植面积见表1,试计算各生产单位的复种指

12、数(列出计算公式),分析比较两生产单位复种程度的高低及其原因。表1 某生产单位的种植方式及其面积甲单位乙单位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复种方式种植面积(hm2)蚕豆中稻40冬水中稻20小麦中稻50小麦中稻20冬水中稻10蚕豆中稻20小麦+蔬菜水稻20冬水早稻晚稻10油菜早稻晚稻20蚕豆早稻玉米30小麦玉米晚稻10马铃薯玉米甘薯50表中“”表示接茬复种,即前作收后播种或移栽后作,“+”表示间作。答:(1)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或收获面积/耕地面积100% 甲单位的复种指数=(402+502+10+202+203+103)/150100%=223.3%;乙单位的复种指数=(201+202+202+10

13、2+303+503)/150100%=240.0%。 (2)乙单位的复种指数较甲单位高,主要是乙单位耕地均进行了复种,没有一熟制(甲单位有10hm2),且三熟制田块比例较高。 22010年在某生产单位进行油菜种植密度试验,试验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见表2,请计算各处理的理论产量;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油菜的产量构成特点及其自我调节(补偿)效应;提出该生产单位油菜高产的主攻目标和高产田块的理想产量构成。表2 油菜密度试验结果种植密度(株/m2)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结实粒数千粒重(g)产量(kg/hm2)6.011.08111.56.64.507.510.98110.66.54.509.010.40110.76.24.4110.510.03108.86.04.4012.09.38107.86.04.4213.58.77105.85.34.3515.07.65103.95.04.32答:(1)油菜的理论产量(kg/hm2)=株数(穗/ m2)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结实粒数千粒重(g)10000/1000000按此公式计算得各田块的理论产量如下表。表3 油菜密度试验结果种植密度(株/m2)每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果结实粒数千粒重(g)产量(kg/hm2)6.011.08111.56.64.502201.57.510.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