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9579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新课标高考全国文综预测-历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和考查方向预测必修一古代中国政治专题:11年考查较多的是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选官制度和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评价;12年应注意古代监察制度产生的背景及其作用、三省六部制的运作及其评价。近代抗争与革命专题:11年全国和地方卷对本专题均有考查,但全国卷没有考查去年的热点问题辛亥革命;12年应该注意鸦片战争前后和中华民国建立前后中国社会的转型,即从政治、经济、思想现代化的角度来考查南京条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产生的背景和影响。现代中国政治专题:11年仅天津卷和浙江卷考查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年应该注意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推进民主进程过程中的作用。古代希

2、腊罗马专题:11年各地方卷均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12年应注意罗马法的立法依据和理念及对现代法律的影响,尤其要明确一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如“人人平等、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个人主义”之间的差别。近代西方代议制专题:11年地方卷考查英国和德国较多。12年应该注意法国和美国政制,注意对比分析特点,归纳政治理念。科学社会主义专题:11年新课标全国卷和广东考查了巴黎公社,北京卷考查了国际共运。12年本考点属于冷点,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相关史实可以加以关注。当代世界政治专题:11年地方卷多考查战后国际关系和美苏冷战,全国卷没有涉及。12年应该注意从世界市场分裂与统一的角度去看待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必修二古代

3、中国经济专题:11年全国卷考查了经济重心转移问题,江苏卷考查了经济主张,福建卷考查了古代水利和重农抑商政策,其他各地方卷分别考查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2年仍然是必考点。全国卷应该注意手工业和商业特点的演变背景及其特点,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与政治格局、经济格局演变的关系。近代中国经济专题:11年地方卷多考查近代工业发展状况。天津卷考查近代中国与世界市场,安徽卷考查近代农业,海南卷考查洋务运动。12年应该注意近代经济结构的演变与世界市场和政治格局的关系。当代中国经济专题:11年全国卷和各地方卷均有考查,内容涉及新中国经济建设、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改革。12年仍然是热点,尤其应该关注入世10年对中国经

4、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推动。近现代社会生活专题:11年地方卷着重考查了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2年应该注意近现代物质生活变化与政治、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专题:11年全国卷和各地方卷均着重考查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海南卷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12年应该注意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发展的关系。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专题:11年地方卷着重考查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天津、广东考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江苏考查了罗斯福新政。12年全国卷应该注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国家政策、普通民众生活和心理产生的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专题:11年江苏卷和海南卷分别考查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新经济政策

5、。12年应该注意从多样化的“现代化模式”的角度去看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客观全面评价其建设与改革措施。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专题:11年全国卷、天津卷、福建卷和江苏卷均有考查。12年应该关注世界各国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应对举措,即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全球化带来的综合社会效应,推进本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必修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专题:11年全国卷和多数地方卷均考查了明清批判思想,安徽卷以地方特色景观切入考查儒家思想,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考查了先秦思想。12年应该注意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尤其是注意基本历史概念的理解与区别(如“理”的内涵、“格物致知”等),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

6、、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等。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专题:11年天津卷考查了文字发展,安徽和福建卷考查了古代艺术,江苏卷考查了印刷术。12年应该注意四大发明对社会生活和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专题:11年各地方卷着重考查了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12年本考点应是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和近代抗争与探索联系起来考查(见近代抗争与革命专题)。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11年北京卷和浙江卷分别考查了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年应该注意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的影响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推动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专题:11年全国卷和北京卷

7、考查了古希腊人文精神,各地方卷均考查了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12年全国卷应该注意人文思想的若干原则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历史映照以及启蒙思想在欧美和亚洲的实践,难点在于明确若干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如“社会契约、主权在民、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权利分立”等。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专题:11年全国卷和安徽、广东、江苏和海南卷均有考查。12年应该注意重大科技成就和理论与工业革命进程的关系。 19世纪以来文学艺术专题:11年北京卷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浙江卷考查了印象派绘画。12年本考点属于冷点,应该注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绘画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之间的关系。选修一11年全国卷考查的是盟旗制度,1

8、2年仍然以考纲外的素材切入,仍要注意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相关的改革事件。新课标必修教材对古代民族关系部分基本没有涉及,通过这种考查方式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关于改革,应该注意一下几个层面。改革的分类: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因此从这一角度,改革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的背景或原因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

9、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改革的结果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评价改革的标准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的评价要注意一下原则: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即是否推进社会进步,推进生产力发展是衡量改革成败的客观标准。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