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简答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1487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学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唐宋文学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唐宋文学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唐宋文学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唐宋文学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文学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文学简答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唐四杰”的贡献和意义 “四杰”之称,见于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他们的文学活动主要在高宗至武后初年。其中卢照邻,骆宾王年辈较长,杨炯时代较晚。四人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而其诗歌在思想艺术方面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首先,他们看到贞观以后大唐帝国日益繁荣的气象,由此产生了但愿繁荣久长的希望以及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因此,他们的长篇歌行极力铺陈帝京的壮丽气象,其力量和气势,远远超过了刻板工丽的宫廷文学,而在歌颂太平时所流露的人事沧桑的感概,又使这些铺陈富丽的诗歌微笼着一层轻烟淡雾般的感伤情调

2、。其次,他们使诗歌“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在强烈的爱过热忱中贯注了人生的远大理想,抒发仰郁不平的苦闷,以及对边塞形势的密切关注和重义轻生的豪侠意气,表现了社会上一般人的胜利思想和正常健康的感情。”四杰”虽然在艺术上没有完全摆脱初唐诗坛从齐梁陈隋沿袭下来的创作风气,但他们追求的远大人生理想以及因怀才不遇所激发的种种不平之鸣,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以比兴寄托融入词采华霏的齐梁体,为初唐诗歌融合建安风骨和江左问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形式格律方面,也为五言律诗和绝句的成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风貌,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2. 简要评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花

3、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以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3.简述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及创作。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这些诗

4、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

5、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其失则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有唐一代。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为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所证实,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4. 试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王维(701-761)保留下来的诗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写他隐居终南、辋川的闲适生活和山水风光。其艺术造诣精湛,艺术品位极高。他的山水田园诗以画入理,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且禅法入诗,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

6、在目前,含不尽之意溢于言外”,他的诗歌善于用比较少的文字表现丰富的感受,颇有韵外之意。在表现手法上,他把文学、绘画、音乐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在诗歌创作中重视画面的布局及光线、色彩和音响的运用。(一)“诗中有画”的诗话美王维以画入诗,形成了他的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凭借着自己长期隐居山林水壑之间对自然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他别具匠心地将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山水风光写入诗中,借诗情绘画,使山水诗与山水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仅体现出画面的构图、色彩和造型之美,还能充分体现出山光水色在时空瞬变中的神采,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

7、体质,人的性格和精神,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生动逼真的生活画面。代表作品:终南山、山居秋暝。从他的诗篇看绘画“经营布置”的技巧更为突出。他把绘画经营位置的技巧,运用到诗歌中来,特别注意所描写的景物之间的关联,善于处理画面虚实的布置,以达到诗中有画。王维在诗中描写客观世界的时候,常以画家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和研究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条件下,客观对象的某种色彩与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并利用色彩能刺激人,人对色彩有心理反映的特点,在诗中把客观物象的色彩人性化,情感化,通过恰当的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抒发情感,烘托意境,产生以景动情的艺术效果。用动化、多样化、整体

8、化的色彩来表达人物的感情,把色彩同声、态组合进行描写,便是王维诗中运用色彩的特点渭川人家诗末“闲逸”二字贯通全篇意象,构成了完美诗境,诗中对虚实、远近、大小各样关系的处理妙合画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江汉临泛)虚实相间,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大气恢弘的的山水画;终南山写山势山景之后,结穴之处点上一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大小比衬,形成反差,体现了构图技巧的强烈艺术效果。王维以画入诗的名作很多,它们都融入了画师的匠心。.捕捉自然山水之美的精髓,以求神似,克服了受繁杂表象的束缚,刻画过于琐碎的毛病。王维突破了山水诗人实录描摹的手法,以画入诗,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

9、浓郁传神的诗画美。(二)“形神俱似”的艺术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具备了“形神兼似”的特征。常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缥缈空灵的境界,就思想情感的基本表达方式而言,他善于发现和捕捉客观外物与主观情感的契合点,从而托物以寓情,立象以尽意,以再现为表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落日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刑桂州),“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园乐其六),“荆满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阙题)。他的诗再现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面貌,这许多诗的风格竟是那样和谐统一,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幽美恬静的境界这样的境界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而是他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体现。诗人

10、的高妙就在于画境饱含着意蕴,旨趣又以形象传出,达到形神兼备,“意境两浑”的艺术高度。(三)和谐统一的音乐美。凭着对音乐的修养,在创作山水田园诗时,除了“以画法入诗”外,王维还善于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通过精炼而富于诗意的语言,作有声有色的表达。王维深谙音乐,尤善弹奏,他将曲趣入诗,形成乐声诗。他的诗最见长的是以声状态,借声衬托自然之物的形态。风声里的松竹,溪喧乱石的山涧流水,鸟鸣猿啼的丛林叠嶂,因声联想,其态可见还有以声传情,将声化乐,诗中的声音好像音乐,具有可描写性。如“人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生百鸟啼”(听百灵鸟),“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闺人赠远其三),花红柳绿成

11、了鸟儿翱翔、歌唱的自由世界,春天的生机,天籁的美妙缺少不了鸟鸣的和弦。雪白的杏化纷纷扬扬,鸠歌燕舞,农人忙着整桑治水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山水风情画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令人逼真地感受到了幽静秀雅的田园山水风光及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将平凡的音响融入诗中,以表现自然那生息的动静气息和飞跃的生命活力,并着意用不同的音响在心弦上鸣奏,显示自己不同的心境,这就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着意刻画自然音响带来的诗意和魅力。(四)“诗中有禅”的空灵美。王维早年就有功成归隐的想法,而当他推崇备至的贤相张九龄因受排挤而罢相、李林甫独揽大权之后,对前途的失望,对政治的不满,使他对仕途产生了厌倦和冷淡,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

12、生活。他在自然的怀抱中流连忘返,饶有兴味地寻找着一切使他动心的景象。他观察月上东山给春山带来的变化,聆听泉水幽咽、古刹钟声。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怡然自乐;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情趣盎然。可以说,正是恬淡闲适的心情使他的山水诗具有独特的意境,而这又需要有相应的手法来表现。他还将佛学中的禅理引进诗歌,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禅味、佛理和仙味。这也他的山水田园诗达到极致的一个标志。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空灵冲淡,幽雅悠远,意蕴无穷。王维诗作中的诗中有画,诗画相融的艺术特色,形神兼俱、静动互衬、禅理、音乐共同构成了王维田园山水诗的艺术成就,王维在山水诗作中,把情、

13、景、理交融起来,尤其是创造出“诗中有画”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后代山水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山水诗的“诗中有画”这一艺术特色,它犹如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将在中国诗歌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宝库中永放光芒。对于今天我们重回宁静回归自然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5. 王维和孟浩然的诗风的比较二人的田园诗都是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描绘山川景物、抒写农家生活都不求词藻华美,许多诗中都显示出其恬淡孤清的风格。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的是: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水田园清新秀丽,写故人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亦复简朴可爱,表达出诗人欢快的心情,如过故人庄等。还有不少诗是写自己幽栖的生

14、活,洁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宿建德江。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多写在后期,此时的王维抱着消极出世的态度,沉溺于内心生活,寄情山水逃避现实,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如山居秋日冥终南山他的这些山水诗在客观上产生了粉饰现实,引导人们追求清静孤寂生活的消极影响6. 试述边塞诗派的诗歌成就?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其他如王之涣、王翰、崔颢、刘湾、张谓等也较著名。这些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从各

15、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艺术上也有所创新。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对战争的态度,有歌颂、有批评,也有诅咒和谴责,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另外,中唐卢纶、李益也有些格调苍凉的边塞绝句7. 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

16、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