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60982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语文中考试题议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连云港中考试题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 郭兵从第五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与此同时, “十二五”全国文化发展规划也在积极制订中。 这 是一个令人十分振奋的消息,它表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在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着对文化振兴的这份理性与热情,这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

2、,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因此,放到中国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看,致力于文化发展也许比成功的经济振兴更为重要。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这成就,多是在经济领域的,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几乎是乏有可陈。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现象,长此以往,危及的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甚至生死存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一位西方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自己的文化,

3、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自然是国将不国了。即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当前也离不开与文化的交融,中国就很吃了这方面的亏。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功夫熊猫”却成为美国的财源,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千古传诵,却被迪斯尼搬上荧屏赚了几个亿;中国的进出口一直保持顺差,惟独文化产业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普遍占到GDP的15%左右,美国甚至超过20%,我国则刚刚超过3%。类似的证据还有很多,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在将来的竞争中必然劣势日显。文化复兴是一个比经济振兴更为重要更为艰难的命题。唯因如此,才更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2、依据文

4、意,请指出“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句中“振奋人心”的具体内涵。(3分)13、文章第自然段列举“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4、文章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比经济振兴更重要的是文化复兴”这一观点的?请试作分析。(4分)三)12、国家已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或正在积极制订中;中国的文化发展和产业振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让人看到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希望;有了强大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将更为坚定的长期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了文化内涵,中国经济将发展得更好。13、1)我们没有很好的珍惜、保护、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别人利

5、用了我们的文化资源,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和文化交融,效益是巨大的;)我们必须重视、振兴我们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文化发展也许比成功的经济振兴更为重要;)经济建设离不开与文化的交融。(或:从文化自身的角度来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标尺”;文化衰弱“危及的将是整个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甚至生死存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在将来的竞争中必然劣势日显”;从民族振兴的角度看,振兴文化比振兴经济更重要。)南京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论友谊西塞罗公民们: 我以

6、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 事,你也不要做。所以,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 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 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

7、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十艮,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 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天天。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 为神圣友谊。“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 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 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

8、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 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 智,有善,有关,有爱。一个人的羌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 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 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 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9、。 17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 这一观点展开论述。(2分) 18第段中画线的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19第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3分) 20从第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2分) 21第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 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 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

10、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 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17(2分)友谊的基础是美德18(3分)不能。因为因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 做”。(“不能”1分;理由2分,每点1分,答“两句分别对应上面两句话”也可)19(3分)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 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每点1分,意对即可)20(2分)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疽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 止、妨碍朋

11、友去尽他高尚义务)21(3分)B2011年无锡中考试题等待不如创造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托词,但有骨气的人却从不会为自己寻找这样的托词。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只知道尽自己所能迈步向前。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 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件危险的事。人的热情与精力,就是在这种等待中消失的。对于那些不肯努力而只会胡思乱想的人,机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脚踏实地,奋力前进,不肯轻易懈怠的人,才能看得见机会。 机会的降临往往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就暗藏在你的日常行事之中。不管你从事哪一类事,其中都有机会。 伟大的成就和业绩,永远属于那些富有奋斗精神的人们,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

12、们。如果以为个人发展的机会在别的地方,在别人身上,那么一定会遭到失败。机会其实包含在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培根指出:“智者所创造的机会,要比他所能找到的多。”当一个人计划周详,考虑缜密,在多种有利因素的配合下,时机常常会来到你的身边。一个强者,总能创造出契机,常常与机会结缘,并能借助机遇的双翼,搏击于事业的长空。15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16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15良好的机会完全在于自己的创造(或“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解析:本题是对中心论点的考查。解答本题时,应该注意,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是开头或结

13、尾或题目,也有可能需要归纳。通过阅读全文可以知道,本文的中心论点就在文章的开头。 l6正反对比论证,深刻地阐明等待机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危害(或“强调创造机会的重要”)。 解析:对论证方法的考查,历来是义论文的重点。解答本题时,注意第自然段把“只会胡思乱想的人”和“脚踏实地的人”进行对比,主要是为了证明本段第一句话。2010年南京中考试题2010连云港中考试题读书是风雅乐事 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

14、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