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三模卷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54976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三模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三模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三模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三模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三模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三模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三模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藕塘中学初三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 2013年5月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

2、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叱咤(zh)风云 矜(jn)持 B成群结对(du) 翩跹(qin)C金碧(b)辉煌 濒(bn)危 D浮想联翩(pin) 谛(d)听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刘谦此次香港巡演,以别具匠心的出场方式,变化莫测的舞美视觉,神秘十足的音乐伴场,带给“谦迷”无限的疯狂与猜想。B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发酵,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C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

3、致。 D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A或:或许。 B食:同“饲”喂养。C且:犹,尚且 。 D等:等同,一样。4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一位智者这样说过:“你必须宽容三次。你必须原谅你自己,因为你不可能完美无缺;你必须原谅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愤怒之火只会影响自己和家人;在寻找快乐的路

4、途中,最难做到的或许是你必须原谅你的朋友,因为越是亲密的朋友,越能于无意中深深中伤你。”我们常常是对别人太严厉了。每个人都在企图证明:我是对的,而你错了。能装下别人或自己的缺点,才能装下整个世界的风雨。我们宽容了别人,同样是自我的赐福。A宽容是一种美德 B宽容是一种博大C宽容是人一生中的福气 D宽容是自我的赐福5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对表格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发展前景人数百分比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33626.7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846.7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81864.9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221.7A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B不少人认为部

5、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C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肯定会进入日常生活。D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

6、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注释: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利:同

7、“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自告者:自首的人。6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一战 B扶苏以数谏故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

8、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易: 食其饼既尽 既: 德具道本末 具: 弱者见侮 见: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 译: (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译: (二)(4分)渡湘江唐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

9、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答:_ (2)诗歌三、四句以人的“南窜”和水的“北流”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_ (三)(4分)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毒是“寄生虫”,它们不能独立生活,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如果找不到寄生的宿主,病毒就会逐渐失活,如果所有的生物体内都没有了某种病毒,这种病毒就灭绝了天花病毒就是这样灭绝的(只有一些标本被人为地保存在实验室里)。有的病毒一直在某种生物群体里传来传去,我们把这种生物称为病毒的天然宿主。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某些鸟类,特别是水禽。换句话说,禽流感病毒已在水禽里传来传去传了很长时间了。病毒有个特性,传播的时间长了,其毒性就会慢慢地减弱

10、。如果病毒毒性很强,快速地把宿主杀死了,宿主体内的病毒也就跟着死去,传播不开。如果毒性很弱,宿主就可以携带着病毒到处传播。所以根据自然选择,“旧”病毒的毒性会很弱,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禽流感病毒与水禽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并没有生病的症状。但是这些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水禽虽然看上去很正常,而其实它们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禽流感病毒,这些水禽飞到哪,拉到哪,也就把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哪。禽流感病毒离开了水禽身体后,并不会马上就失活,在环境中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环境温度越低,则存活时间越长。在28摄氏度的淡水中,禽流感病毒可存活一个月;17摄氏度的淡水中,可存活100天;如果冰

11、冻起来,则可以无限地保存活性。在鸟粪中,禽流感病毒也可存活几十天。11第段加点的“某些”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12第段划线句子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 (四)(4分)中国人的遇事忍耐是文化与环境影响的结果,并不一定是中国人心理构造的必然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是由于我们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与社会中并时时受其影响。可以说,忍耐的品质是整个民族设法适应周围条件的结果,又是家庭制度的产物,而家庭制度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 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遇事忍耐是中国人的崇高品德。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

12、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与中国人的忍耐相比,基督教的所谓忍耐似乎是易怒,而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我们屈服于暴政和敲诈勒索和污辱,犹如小鱼投入大鱼之口,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然而这种对苦难和折磨的承受力被赋予了忍耐的美名,又被儒家伦理学谆谆教诲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我并不是说这种道德不是中国人的伟大品质,耶稣说“为温顺者祝福吧,因为他将继承整个世界”。但中国人把忍耐作为一种崇高的道德,并有意识地反复向后代灌输。谚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培养这种美德的学校是中国人的大家庭,这里有一大群的姑嫂媳

13、妇、姐夫妹夫、内兄内弟、大伯小叔、父亲儿子等等,他们每天在相互忍让之中学得了这种美德。他们从孩提时起,就从实际的需要和父母的教诲之中,学到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互相忍让,相互调整。这种深刻、缓慢、持久的熏陶对人们性格的影响,怎么评价都不会过分。唐代有位张公艺,有幸九世同堂,为世人羡慕不已。唐高宗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宰相唤来纸笔,挥毫写了一百个“忍”。中国人并不认为“忍”是家庭制度的一种不幸,相反,他们一直对它表示钦佩。“百忍”这个词现已进入道德谚语之列。大年除夕,把它写上红纸,贴上大门,比如“和气生财”,“忍为家训”等等。如果这种家族制度继续存在,如果社会仍不充分重视个人的价值,而认为人只有处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才是完美的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忍耐必须被看作一个最崇高的道德,并一定要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制度中,在这里,它确有自己存在的理由。13作者曾写文说遇事忍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点,也是它的缺陷”,请分析概括文中体现的中华民族“遇事忍耐”的优点和缺陷。(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