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78854240 上传时间:2019-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并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重要的基本文学常识。2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分析人物。3初步理解每篇小说的艺术特色。4阅读经典,丰富情感体验,享受阅读之美。一、整理积累知识(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横线的字注音。阴hu( ) 祭s( ) 然( ) ch笑( ) s索( ) 寒jn( ) wng然( ) x闹( ) zn子( ) ji据( ) y逦 ( ) 匆j ( )潺潺( ) 恣睢( ) 颧骨( ) 撅断( ) 掺杂( ) 撩逗( ) 凹地( ) 栈桥( ) 煞白( ) 别墅( ) 獾猪( ) 琅琅( ) 过瘾( ) 抽噎( ) 发窘( )嘟囔( )

2、 呵斥( ) 趔趔 ( ) 田塍 ( ) 恍惚( )窸窣( )( ) 葳蕤 ( ) ( ) 褴褛( )( ) 踅( )(二)回顾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萧索: 郑重其事:愕然: 狼狈不堪:恣睢: 与日俱增:拮据: 莫名其妙:葳蕤: 从容不迫:迤逦: 斩钉截铁:(三)疏通文章内容,把握小说主题。 温馨提示:本单元是一组以少年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1故乡成功塑造了_、_、_三个典型人物形象,运用_手法描写人物的变化,通过人物的变化揭示了_。2孤独之

3、旅中的杜小康在经历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_。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有这样的感受吗?3我的叔叔于勒围绕着_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叙述“我”一家人对_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揭示了_。4心声通过写主人公_极力想朗读万卡的故事,揭示了_。5白色鸟以轻快流畅的笔调表现了两个少年在河滩上一段_的时光,这只是小说的一条明线,是表面文章。小说隐约穿插交代了时代背景 “_”,反映了当时社会的_。(四)文学常识积累。关于小说: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文学体裁为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三要素:_、_、_。人物塑造方法:_、_、_、_ 、_等描写。故

4、事情节:_、_、_、_。(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环境包括:_环境和_环境。自然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二、典型例题剖析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是木笛手。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

5、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

6、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

7、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竞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纪念碑呈横卧状,

8、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

9、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1从梳理情节的角度看,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请求更换曲目( )伫立纪念碑前( )终被乐团录取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 方法链接理清文章线索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文章线索的特征。文章的线索有两个特点:一是贯穿全文,它连接所有的材料,像穿糖葫芦一样,使材料成为一个整体;二是线索往往有明显的文字标志,而且表示线索的文字会反复出现。有时是文章的标题,有时是一个词,有时是一个句子或一个物件。理清文章线索的方法主要有:人线:即

10、以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事线: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为线索物线:以某一具体物件为线索情线:以人物的某种感情或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从环境描写的角度看,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4)暗示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4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方法链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

11、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5从词语运用的角度看,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6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文章b处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7从文章主旨的角度看,这则故事揭示了什么主题?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温馨提示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环境。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反馈练习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毕淑敏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